与裂头蚴病手术相关的文章有1篇:
眼睛作为心灵的窗户,在人际交往中,眼的交流往往都是通过眼睛来完成的。因此,明亮有神的眼睛可以直接提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状态。在整形美容外科门诊中,双眼皮手术无疑是最热门的项目之一。暨南大学附属医院整形激光美容中心副主任医师卢金强博士透露,其每天门诊量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求美者是咨询双眼皮手术。
2024年4月25日,中国上海 –4月25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由澎湃新闻发起的“全程『宝』护,早有准备”儿童预防接种科普活动正式落地,全国100家预防接种单位同步开启公益科普。本次活动通过生动吸睛、深入浅出的趣味科普,向广大婴幼儿家庭普及疾病预防知识,提高及早全程接种儿童疫苗的意识以及对联合疫苗的认知,守护更多中国宝宝健康成长。
小璇从6岁那年就开始苦恼:
近日,百日咳又上了热搜,加上去年冬季的流感、新冠、支原体、腺病毒、合胞病毒……每隔一段时间,似乎都会集中暴发一种甚至几种呼吸道传染病,对于儿童来说,呼吸道疾病危害更重。近日,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申昆玲教授接受新华网专访,详解儿童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形势,尤其强调了应对“每年必来”的流感的防治策略。
最近很多家长带着得了流感的孩子来门诊找到我,除了对症用药外,家长也总会问我,以后能不能给孩子打三价流感疫苗,预防效果怎样,对此我也一一作答。其实在流感高发季,我是建议免疫力低下的老人孩童接种三价流感疫苗的。今天我们就具体来聊聊三价流感疫苗。
最近我对网上很火的“龙血膏”产生了兴趣,怀着对美丽的好奇,咨询了我一位皮肤科朋友,也入手了龙血膏,也希望能在其中看到效果。今天就用亲身体验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龙血膏的问题。
上周门诊,一位患者崴脚后未及时就医,十几天后才被发现骨折。作为骨科医生,我深知崴脚后及时就医的重要性。骨折若未得到及时处理,可能导致愈合不良、畸形愈合等后果。我提醒患者,崴脚后务必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检查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
4月24日上午,暨南大学附属医院钇90肝脏肿瘤多学科研讨会在广州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特邀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David Liu出席并做相关的学术汇报。医院领导班子、各临床科室负责人、职能科室负责人及专家代表等参加本次会议。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相比于成人,儿童呼吸道感染治疗用药上有哪些特殊性?五一小长假即将到来,儿童假期出游中应该如何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在近日举办的2024健康中国行——儿童呼吸道传染病学术会议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副院长田曼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副主任曾玫教授接受新华网采访,就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防护与治疗进行分享。
4月25日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在此重要时刻到来前夕,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策划、默沙东中国支持的2024年轮状病毒科普宣传周正式在北京启动。本次宣传周以“乐护好苗,成长无忧”为主题,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作为保障下一代幼苗健康成长的道防线,科学传递轮状病毒和预防接种知识尤为关键。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孔灵芝会长、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副总编辑赵安平先生、人民卫生出版集团编审贾晓巍先生、首都儿科研究所病毒学研究室钱渊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健康教育科游川主任、清华大学附属医院保健科郑东旖医生等多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启动2024年轮状病毒科普宣传周。
前些天看到一个新闻,一位55岁的女士右侧乳房长了个包块,周围皮肤出现红肿且乳房疼痛感剧烈,一开始以为是乳腺疾病,但是送到医院就诊的时候经彩超发现右乳腺有不明肿物。为了查明病因,医生为患者进行了手术,却没想到会从乳房中取出3条细长的白色寄生虫。
1.蟾蜍的毒液可提炼为中药“蟾酥”,不可随意使用。 2.蟾蜍的毒液遍布多个器官,一般的高温烹调无法消除其毒性。 3.吃蟾蜍还可能引起眼及脑的裂头蚴病。半年多没见面的表姐,一见我就大呼小叫,就为我一向光滑的脸蛋如今长出几颗痘痘。我耸耸肩,无可奈何。最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脸上频频冒痘,擦了不少药膏,痘痘还是此消彼长。 表姐同情地说:“擦药膏治标不治本,你这是体内有热毒,不把热毒清了,痘痘肯定长个没完。现在不是时兴吃蟾蜍吗,听说蟾蜍清热解毒的功效不错哦。” “蟾蜍?蟾蜍有毒的,毒蛇都不敢碰它。”想起蟾蜍的浑身疙瘩,我打了个冷战。 表姐笑了:“傻瓜,又不是叫你生吞。只要去皮去头,就没有毒性了。反正那些专门吃蟾蜍的餐馆都打出大大的招牌——蟾蜍,肉质鲜甜,可美颜、清热去湿。” “前不久新闻才报道,因把蟾蜍误当做田鸡烹食,造成全家五人中毒一人死亡。怕怕。”我摇了摇头。 “哎呀,那肯定是他们在宰杀蟾蜍的时候,不小心让毒液污染了蟾蜍肉才会中毒的。这年头,今天说这个有毒不能吃,明天说那个有毒不能吃,还有什么能吃的?现在,满大街的人都在吃呢,搞得大惊小怪的像什么样。” 童话故事讲述的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现实中,却是天鹅想吃癞蛤蟆肉。思来想去,我依然惴惴不安,总之觉得吃癞蛤蟆,一个字——悬!不吃为上。 营养师点评:吃蟾蜍去痘,与其说是冒险,不如说是以身试毒。 蟾蜍,又名癞蛤蟆,其背部及四肢都有突起的绿豆大小颗粒状包块,内含毒液。当被敌人袭击时,蟾蜍还会从眼后的耳后腺射出毒液。蟾蜍的毒液属剧毒,在耳后腺、皮肤腺含量特别多,而肝脏、卵巢、肌肉中也有。上文中的表姐认为“只要去皮去头,就没有毒性”是不对的。毒液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后,可对人体心脏、消化道及中枢神经产生严重损害。症状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中毒严重、未经治疗或治疗较晚者,可于2~24小时内,因呼吸或循环衰竭而死亡。 蟾蜍的毒液可提炼为中药“蟾酥”,中医认为,蟾酥确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但不可随意服用。在不少中药书籍中,都非常明确地指出,蟾酥具有剧毒,必须经过配伍,谨慎使用,使用时也只能用微量。其有效的药物应用量被要求控制在每次0.015~0.030克之间,超过这一范围,即可造成中毒。且成药前的蟾酥,要经过白酒炮制等多道制作工序,以减小其毒性。 不但如此,由于蟾酥还是一种神经毒性物质,不能通过盐水或油浸泡后滤出,一般的高温烹调也无法消除其毒性。如果在宰杀、烹饪蟾蜍过程,不慎把皮下毒腺割破,毒汁流入蟾蜍肉里,人吃后就会中毒。 如刚进食过蟾蜍(汤或肉),并出现上述1~2种症状,须立即送医院抢救,不可犹豫。送医院前,可用手指或筷子等物刺激咽部,诱发呕吐,尽量将进食的汤汁(或蟾蜍肉)多吐出一些,以减轻中毒的程度,为入院抢救创造有利条件。但是,不相信偏方,不随意食用蟾蜍,才是预防蟾蜍中毒的硬道理。 此外,野生蟾蜍与其他蛙类一样,体内有多种寄生虫,如曼氏裂头蚴。曼氏裂头蚴的生命力很强,寄生在蛙肉内,经过高温爆炒也不易死。如果人吃了含有曼氏裂头蚴寄生的蛙肉后,曼氏裂头蚴及其分泌的酶就可能钻入人体的眼睛、皮下、口腔、脑部及内脏等。根据侵入的部位不同,可引起各种症状。较为常见的是眼裂头蚴病,表现为眼睑红肿、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微痛、奇痒等。如果裂头蚴侵入眼球内,会造成眼球突出,严重时还会造成角膜溃疡、并发白内障失明等。其他的症状还有恶心、呕吐、发热等。最为严重的是脑裂头蚴病,临床表现酷似脑瘤的症状,如出现阵发性头痛,严重时昏迷甚至瘫痪等。 信奉蟾蜍可以强身补体而冒险去吃,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它们并没有特殊的营养成分。蟾蜍肉所含的蛋白质可以用一般的动物肉类来替代,清热解毒的功能也可在一般的食物或中草药中找到。如果是为了美味、猎奇,以身试毒去吃,就更不足取了。任意捕杀、进食野生动物,让人类感染“非典”,这沉痛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吗? (以上内容仅授权家庭医生在线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从患者上腹部皮下包块取出的裂头蚴。 经手术从一例用蛙敷眼后的患者眼部取出的裂头蚴。 曼氏迭宫绦虫又称孟氏裂头绦虫,成虫主要寄生在猫科动物,偶然寄生人体。但其裂头蚴可在人体寄生,导致曼氏裂头蚴病,其危害远较成虫为大。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