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视网膜病变治疗相关的文章有109篇:
糖尿病视网膜和糖尿病一样都是慢性消耗性疾病,病程较长,所以为了提高身体机能,患者必须定期做体育运动。体育锻炼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提高机体的新成代谢,但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变部位较特殊,当运动剧烈时眼底会出血。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运动以及出血的处理方法,接下来我们有请暨南大学附属医院的副主任医师张日佳来为我们做出详细介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是糖尿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之一,会影响患者视力甚至致盲,是目前临床上导致患者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诊断主要是通过临床检查确诊,主要有血常规和肾功能检查,确定为糖尿病,眼底造影检查确定为视网膜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是一种危害非常大的疾病,需要及时的治疗。因此针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定义、分期及治疗方案,我们也邀请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赵桂玲为我们一一解读。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高度近视只不过是眼镜片厚点,却没有注意到眼球可能已悄悄发生改变,发生青光眼、白内障、黄斑疾病甚至视网膜脱离等严重损害视觉疾病的概率也将大增。20岁小丘(化名)就是典型的例子,左眼近视1250度,右眼近视1300度,一查眼底,竟存在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是致盲的重要眼病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中晚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浓度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会引起体内各种代谢障碍,患者血液粘滞度升高,眼睛视网膜毛细血管微循环障碍,导致视网膜局部缺血缺氧,局部组织感受到缺血缺氧信号之后,会错误的认为,代偿性的多长一些血管来改善视网膜的缺血缺氧状态,于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会异常升高,促使视网膜部位新生成许多毛细血管,但是患者的血液粘滞度继续升高,新生血管继续发生血管微循环障碍,于是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新生的毛细血管发生出血,闭塞后就形成了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预防在对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用氧时,一定要告知家长早产儿血管不成熟的特点、早产儿用氧的必要性和可能的危害性。以下内容针对该病的预防措施为大家进行详细介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由于孕龄的不同,即使体重相若,他们的热量、水份、电解质、矿物质以及维他命的储备,也是不同的。当然他们无论在吸收,消耗和代谢速度各方面也有着很大的差异。
糖尿病是现在影响人们健康的“隐形杀手”,我国目前患有糖尿病的人数高达1.22亿;患病率高达9.7%,这意味着每四个成年人就有一个高血糖状态。糖尿病前期人群有1.48亿人,预计2030年糖尿病患者将达到1.297 亿。很多人都知道,糖尿病最可怕的是糖尿病引起的相关并发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就是其中一种。
我国是糖尿病大国,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什么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果不幸患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要怎么办呢?为了让广大患者和市民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且尽早发现、及时治疗,避免不可挽回的视力损伤,2016年11月15日下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底病中心联合家庭医生在线、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生活广播、羊城晚报等媒体举办了眼底病专题讲座,张少冲教授在现场作了主题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的精彩讲座,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主要的致盲疾病,然而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及时发现并且获得规范的治疗,多数可以摆脱失明的危险。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眼科的王梅副主任指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实就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你得了糖尿病 过了一段时间,假如你血糖控制不好,糖尿病里面的血糖、葡萄糖就会对血管产生损害,在眼睛里面血管产生损害以后,就会出现出血、渗出、水肿,最后血出到一个玻璃体腔里面就完全失明了,甚至视网膜脱离。
低头族,是指如今在地铁、公交车里那些作“低头看屏幕”状,有的看手机,有的掏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网、玩游戏、看视频,每个人都想通过盯住屏幕的方式,把零碎的时间填满的上班族。低头是他们共同的特征,他们的视线和智能手机,相互交感直至难分难解。殊不知,如此坏习惯伤害的不仅是脖颈,还有眼睛。
糖尿病可以引起很多微血管的并发症,表现在眼睛上包括白内障、葡萄膜炎、青光眼、干眼症等。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还可以引起视神经和视网膜的病变,若不及时、预防和治疗就会失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是造成糖尿病患者失明的重要原因。
经眼底检查和超声波检查,结合郑女士的分娩及孩子出生后的经历,医生诊断两个孩子患的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医生告诉郑女士,从眼底检查的情况来看,两个孩子很有可能永远看不见了。夫妻俩吓懵了:自己的孩子不就是比别的孩子早出生一个多月吗?怎么会得这种病呢?
眼底病变是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在其早期,病情尚未影响到视力,使许多糖尿病患者忽略了对眼睛的检查和保护,当糖尿病眼病进一步发展,不仅视力会急剧下降,还会有失明的危险。40岁及其以上糖尿病患者中28.5%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当眼部小血管发生肿胀扩张、液体渗漏或完全闭锁、血流障碍无法供应视网膜时,便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眼病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病总人数约为9240万,高居全球。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特点是慢性高血糖,可导致多个脏器的并发症,包括肾脏、神经、心脏等,其中,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更是首位致盲性眼底病。
糖尿病频道并发症栏目综合 王女士患糖尿病15年了,空腹血糖一般控制在7.0mmol/l左右,餐后2小时在11.0mmol/l左右,但是,她最近经常感到眼痛,流泪,眼前还时不时有黑影飘动。王女士感到很困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症状?她是得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吗?
糖尿病患者应每年散瞳检查眼底。Ⅰ型糖病患者发病5年后应每年检查1次,Ⅱ型糖尿病患者从发病起应每年检查1次。如有眼部异常感觉,则应缩短眼科随诊时间,如每半年或3个月1次。同时要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降低血脂,尽量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出现。
视力好不等于没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护糖尿病患者的视力,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这也是治疗糖尿病眼病的关键。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也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在治疗时,一定要分清病因,实施辨证论治,方可取得满意之疗效,中医治疗糖尿病也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可致眼部各组织发生病变,而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眼病不可逆盲的最严重的并发症。长时期的高血糖是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决定因素,即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病程和血糖控制程度相关,而年龄、性别和糖尿病类型则影响并不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50岁以上患者重要的致盲原因,在西方则成为首要致盲病。国内另一组调查显示:由于社会经济条件改善,人民寿命显著延长,我国糖尿病患者日渐增多,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达44%~51.3%。除长期高血糖是产生DR的原因外,高血压、高血脂均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