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慢阻肺治疗相关的文章有192篇:
慢阻肺患者长期使用的吸入药物是需要用嘴深吸药物装置来实现治疗的,而且慢阻肺患者大多是老年人,那么随着政策的放开,如何保护慢阻肺病人安全规律吸药,需要广大慢阻肺患者及其家属重视。
2021年11月17日是第20个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呼吸,无与伦比”(Healthy Lungs: Never More Important)。
慢阻肺是一种难以治愈的慢性疾病,多是由于肺部感染所致,与长时间吸烟关系很大。患上肺病的人往往寿命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因为呼吸系统对全身机能影响很大。所以,大家平时要多学习预防和治疗肺部疾病的方法,为此家庭医生在线采访了暨南大学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林敏娟,让她为大家普及一下:慢阻肺患者的平均寿命是多少?如何预防与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
肺是人体的主要呼吸系统,如果呼吸时经常吸入有害的气体就有可能使肺部患上疾病,严重的还会引发肺癌。慢阻肺是中老年最容易患上的一种肺病,目前治疗慢阻肺的方法有很作,饮食上也要多加注意才能对于肺部的恢复有好处。家庭医生在线采访了暨南大学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林敏娟,具体给大家分析慢阻肺会变成肺癌吗?治疗原则和饮食禁忌有哪些?
慢阻肺的主要特征为出现以气流阻塞为特点的慢性支气管炎,通常会伴随肺气肿的发生,患者的气道会出现反复感染,导致这种疾病的原因可能长时间吸入粉尘,长时间处于空气污染的环境中有关,部分患者还可能和遗传因素气道的反应性增强有所联系。慢阻肺和肺气肿容易混淆,接下来我们有请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主治医师谭勇文为我们详细讲解慢阻肺和肺气肿的区别。
慢阻肺的发病因素目前还不是很明确,可能与个体易感因素、环境因素有关,并且这两者之间也会相互影响。现在能确定的个体易感因素主要为α1-抗胰蛋白酶缺乏,而环境因素主要为吸烟,其中少部分又属于接触职业粉尘、化学物质,比如烟雾、过敏原、工业废气等。关于温差环境导是否会加重慢阻肺以及慢阻肺病人如何适应气温变化等方面的问题,下面我们有请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主治医师谭勇文为我们详细讲解。
慢阻肺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一般会有反复咳嗽的现象,尤其是在春季冬季咳嗽的症状会更加的严重,还有不少患者会有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会出现胸闷以及喘息等症状,患者要合理性的用药改善生活质量。生活中很多人对慢阻肺不了解,对慢阻肺的一些症状认识不清,导致病情延误治疗,因此针对慢阻肺病人可能出现的症状以及并发症的处理,我们特邀请阳江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谭海涛主任为我们一一讲解。
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慢阻肺气流受限常呈进行性加重,并伴有对有害颗粒或气体,主要是吸烟所致的肺部异常炎症反应,生活中很对把慢阻肺与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混为一谈,因此针对慢阻肺和肺气肿的区别以及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关系,我们特邀请阳江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谭海涛主任为我们一一讲解。
不同于我们熟知的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并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描述导致肺部气流受限的慢性肺部疾病的总称。平均每10秒就有一人因该疾病而死亡。
近日,用于慢阻肺稳定期治疗的长效三联吸入制剂“全再乐”(Trelegy® Ellipta®)(通用名:糠酸氟替卡松/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吸入粉雾剂,Fluticasone Furoate/Umeclidinium/Vilanterol, 100/62.5/25 μg)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全再乐的获批标志着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可以在慢阻肺的稳定期治疗中实现三种药物在同一装置中使用。
《医师报》:早期维持治疗是防治慢阻肺关键
(2017年9月15日,广州)近日,一项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牵头、国内多家医院参与的,针对早期慢阻肺治疗的大型临床研究结果在国际先进学术刊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该研究结果显示,噻托溴铵治疗早期慢阻肺患者能有效提高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和减少急性加重,同时观察到了肺功能下降的速率有所减缓。
我国慢阻肺患者数高达4300万人,主要是40岁以上吸烟男性,平均每分钟死于慢阻肺2.5人,40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患病率8.2%。因慢阻肺发病隐匿,慢阻肺俗称为“沉默的杀手”。为了让更多人充分认识到慢阻肺疾病的危害,提高广大患者防控慢阻肺的健康意识,倡导规范化、科学化诊疗模式,北京朝阳医院将举办“慢阻肺相关知识讲座”健康讲座,欢迎广大市民前来参与!
大气污染,雾霾严重,让人堪忧的空气质量正在一点一点侵蚀着我们的身体健康,而我们的肺就成了这种恶劣环境的“吸尘器”,进而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而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就是其中的一种。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约有超过4300万患者,而近年持续的雾霾天气让这个有着“沉默杀手”之称的慢阻肺不再沉默,导致了慢阻肺患者犯病人数的急剧增加,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气道阻塞性疾病,表现为长期咳嗽、咳痰或伴有气急,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肺功能加速下降,引起呼吸衰竭、肺心病等严重并发症,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因此,慢阻肺患者从生活习惯、饮食等各个方面做好预防措施,避免急性发作和病情加重。
2014年11月14日,上海 ——今年的11月19日是第十三个世界慢阻肺日,主题是“关注慢阻肺永远不晚”。世界慢阻肺日的临近也伴随着深秋快入冬节点的脚步。随着气温下降,气候干燥,雾霾天渐多,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需小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再沉默,再次影响患者的健康和日常生活。
今年11月17日是第9个“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据悉,慢阻肺病患多来自中下阶层,相当一部分上医院就已到晚期,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呼吁在社区开展肺功能检测,以及早发现慢阻肺病情。他透露,这项建议已写入“十二五”卫生规划中。
今年45岁的陈先生近来心情糟透了。原来,他近几年很容易感冒,且感冒后都会咳嗽很长时间,可他并没在意。最近几天气候变化较大,陈先生的咳嗽变得挺严重,还觉得有点胸闷,便去医院看病。市第五医院副院长、呼吸科主任医师黄宝贤通过仔细检查,并测定了肺功能,告诉他得了慢阻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或COPD),这个病对很多人来说是陌生的,然而说起咳嗽、咳痰、气短这些慢阻肺的症状就很常见了。
现状:到医院看病的多数是重病号。据钟南山院士介绍,慢阻肺的严重程度分级主要依据肺功能的损害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4个等级。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