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龋病护理相关的文章有3篇:
口腔健康事关全身健康。2020年9月20日是第32个全国爱牙日。当天,大型口腔义诊宣传活动在广州市海珠区晓港公园举办。家庭医生在线从活动中了解到,广东省12岁青少年患龋率上升趋势明显,龋齿防治保健工作不容懈怠。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广东省口腔医院)副院长、广东省牙病防治指导中心副主任黄少宏介绍说,龋病和饮食习惯息息相关,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糖的摄入。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的人都知道龋病是人类的常见多发病之一,基本上那些爱吃糖、不注重口腔卫生的人就容易发生龋病,但实际上,由于龋病可能给人类造成很大的危害,甚至可能使龋病的病变坏死向牙体的深部发展,从而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病等一系列的严重并发症,所以,治疗龋病就变得必不可少并且尤为重要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龋病的治疗方法吧。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的人小时候都可能有长龋齿的经历因为因为大部分的小孩都非常的爱吃糖,而糖类则是细菌增生的作用底物,而龋病就是一种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所以龋病的来源说来可就长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牙齿龋病又叫蛀牙,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男女老少均可发病。龋病的产生原因是口腔内治病细菌对牙体组织的侵袭和破坏,进一步发展下去会导致牙髓炎症,引发剧烈的疼痛,由于缺乏专业的口腔知识,普通人群在对龋病的早期发现有一定困难。龋病的危害大,患有龋病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龋洞,严重会导致牙齿丧失。那龋病都有哪些危害呢?下面就来具体的了解一下。
牙齿发黑不一定就是患了龋病。龋病是发生在牙齿硬组织上的慢性细菌性疾病,它会造成牙齿硬组织的颜色、形态、质地的改变,影响咀嚼功能,牙齿变色仅仅是龋齿的一种表现,下面我们看看龋病的表现都有哪些?
龋病让很多的孩子“很受伤”,让很多的家长操心不已,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了龋病的形成呢?
目前公认的龋病病因学说是四联因素学说,主要包括细菌、口腔环境、宿主和时间,其基本点为:致龋性食物(特别是蔗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在糖,紧紧贴附于牙面由涎液蛋白形成的获得性膜上,在这种由牙齿表面解剖结构和生化、生物物理特点形成的不仅得以牢固的附着于牙面,而且可以在适宜温度下,有足够的时间在菌斑深层产酸,侵蚀牙齿,使之脱矿,并进而破坏有机质,产生龋洞。
在生活中,我们身边的小孩最喜欢的就是吃糖,而且无糖不欢的小朋友很多,因此导致很多孩子患上小儿龋病,这给孩子带来的危害是很大的,严重的,甚至会影响一生。那么,小儿龋病主要有哪些危害呢?
龋病是一种由口腔中多种因素复合作用所导致的牙齿硬组织进行性病损,表现为无机质的脱矿和有机质的分解,随着病程的发展而由色泽变化到形成实质性病损的演变过程。其特点是发病率高,分布广。一般平均龋患率可在50%左右,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癌肿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
龋病是一种由口腔中多种因素复合作用所导致的牙齿硬组织进行性病损,表现为无机质的脱矿和有机质的分解,随着病程的发展而由色泽变化到形成实质性病损的演变过程。其特点是发病率高,分布广。一般平均龋患率可在50%左右,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癌肿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如何做好儿童口腔保健在日常生活中显得非常重要。良好的口腔保健对儿童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1995-1998年进行的第2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结果,5岁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率是76.55%,龋均为4.48,北京5岁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率为75.56%,龋均为4.18。恒牙患龋的情况是,12岁的恒牙患龋率为45.81%,而65-74岁的患龋率为64.75%,可见12岁以前是恒牙患龋的高发期,我国儿童在12岁以前已有近一半的人口患龋病,所以,预防"龋齿从小做起"是非常重要的。
龋齿病俗称“虫牙”,是儿童常见病,患病率高达50~75%。发病的原因是由于口腔有大量细菌存在,牙齿表面积存有食物残渣,在牙齿的沟、窝及牙间隙内食物更易积存,残存食物被细菌分解而产生酸,破坏牙釉质产生龋洞,继而破坏牙本质、牙髓腔。龋病可以产生剧烈疼痛与牙周肿胀,危害儿童健康。
目前公认的龋病发病的主要因素包括细菌、食物、宿主和时间四大因素。
龋病俗称虫牙、蛀牙,是细菌性疾病,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形成龋洞,终至牙冠完全破坏消失,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牙齿丧失。龋病特点是发病率高,分布广。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
目前公认的龋病病因学说是四联因素学说,主要包括细菌、口腔环境、宿主(即指寄生物包括寄生虫、病毒等寄生于其上的生物体)和时间。其基本点为:致龋性食物糖(特别是蔗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紧紧贴附于牙面,由唾液蛋白形成的获得性膜。这种获得性膜不仅得以牢固的附着于牙面,而且可以在适宜温度下,有足够的时间在菌斑深层产酸,侵袭牙齿,使之脱矿,并进而破坏有机质,产生龋洞。
从医学角度而言,口臭实质上是全身疾病或局部疾病的一种表征,尤其是口齿疾病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因全身疾病所致的口臭,患者往往能够主动求医,口臭得以消除;因口齿疾病所致的口臭,由于症状不显、患者重视不足,多无主动求医要求,故口臭长期得以存在。一般而言,容易引起口臭,且易于被人的忽视的口齿疾病主要有龋病(俗称蛀牙)和牙周病(牙龈炎和牙周炎)。
龋病对牙齿的伤害很大,我们应积极的治疗龋病。那都有哪些原因会导致龋病呢?下面就来具体的了解一下。
龋病的表现就是牙齿颜色、形态、质地的变化。在龋病发病的初期,牙齿硬组织内脱矿引起牙釉质晶体结构的变化,透明度改变,使得牙釉质呈白垩色。这时,病变的部位失去半透明而成为无光泽的白垩色;釉质表层脱矿后孔隙增大,容易吸附食物色素,病变的部位可能呈现棕色、褐色斑。当龋病发展到牙本质时,也会出现颜色改变,出现灰白、黄褐甚至棕黑色的改变。另外龋洞暴露时间愈长,进展愈慢,则颜色愈深。
牙齿的龋坏甚至缺失,会影响咀嚼,加重胃肠负担,进而影响身体健康。而且,龋齿内有大量的细菌及脓液,为一潜在的病灶,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它可以引起败血症或菌血症。而补牙能够终止这些病的发生和发展,所以患了龋病应当及早补牙。
龋病也就是老百姓平时所说的烂牙,从古到今它一直都是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而细菌是导致龋病的主要致病因素。龋病会传染吗?这不仅是普通老百姓所关心的,也是医务人员研究的重点。研究发现在同一家庭中子女口腔中的菌群与父母口腔中的菌群来源一致,也就是说,在家庭生活中,致龋菌可以互相传播。如果父母口腔内的病菌致龋力强,则子女对龋病的敏感度也强,龋病的发病几率就高。因此在家庭终于预防龋病的相互传染也尤其重要。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