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乙脑严重吗相关的文章有6篇: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预防疾病是每位家长的重要任务。乙脑疫苗作为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关键措施,受到了广泛关注。那么,乙脑疫苗究竟能预防什么疾病呢?接下来,我们将为您详细解答。
乙脑疫苗接种时间是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因为乙脑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病毒性疾病,严重时可导致死亡或留下后遗症。为了保护孩子的健康,了解乙脑疫苗接种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2周岁乙脑疫苗出现不可抗拒因素后也是可以推迟的。 乙脑疫苗主要是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一种有效措施,分别为乙脑灭活疫苗、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前者是在8个月时接种针,间隔7-10天接种第二针,2岁时接种第三针,后者是在8个月时接种针,2岁时接种第二针。如果到接种疫苗的时间,出现了发热、腹泻、咳嗽等不适症状,此时是可以适当延迟疫苗的接种时间,通常要等到疾病恢复之后再接种,避免生病期间接种疫苗影响到病情的恢复或者抗体的产生。 接种疫苗后还要做好局部的防护措施,短时间内尽量不要沾水,防止局部出现继发性感染。如果接种疫苗后出现了明显的发热或者腹泻症状,还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完善相关检查。
11个月打乙脑疫苗通常并不晚。 接种乙脑疫苗属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有效措施,一般情况下,8个月龄以上的健康儿童、非流行性地区的健康人群,均可以通过打乙脑疫苗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如果8个月龄的儿童因某些因素耽误了打疫苗的时间,延迟至11个月打,通常是可以的,并不算晚。但在打完疫苗后,一定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多饮水,清淡饮食,并做好针眼部位卫生护理措施,不要抓挠或者受到摩擦。 如果在打完乙脑疫苗之后发现儿童存在嗜睡、针眼部位红肿、瘙痒、流脓等情况,还需家长及时带儿童前往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并干预。
乙脑并不是脑膜炎。 乙脑属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简称,主要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与脑膜炎属于两种疾病。此疾病多见于夏秋季,会通过蚊虫传播,临床症状为高热、惊厥、意识障碍,病死率比较高,部分病例可留有严重后遗症。而脑膜炎是指软脑膜的弥漫性炎症性改变,主要由视神经的病毒、化脓性细菌等原因引起,症状表现为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如果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对身体健康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因此,当机体出现不适症状时,不能盲目猜测疾病的类型,具体还需前往医院,通过详细检查,由专业医生诊断,以免耽误治疗时间影响预后。
打乙脑疫苗通常是需要忌口的,以免导致机体出现不良反应。 乙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疫苗。打了乙脑疫苗以后,通常不可以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等,也不可以吃海带、螃蟹、鱼、虾等海鲜类食物,以免引起过敏反应。还应避免吃桃子、芒果、蘑菇等易过敏的食物,以免出现不适症状。 如果出现发热、恶心、皮疹等不良反应,不必过于担心,一般属于正常现象,可在一段时间后得到缓解。平时需要多喝水,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减轻不良反应。 打完乙脑疫苗后应注意休息,在24小时之内应避免洗澡,以免引起接种部位感染。
乙脑的三大典型表现主要为高烧、意识障碍、痉挛。 1、高烧。乙脑的发病比较急,会在短时间内导致患者体温上升至39℃以上。因为体温上升,患者还可能会伴随乏力、嗜睡等症状。 2、意识障碍。随着乙脑病情的发展,患者因为乙脑病毒的嗜神经性加强,可出现意识障碍。如果患者意识障碍持续的时间过长,可能会发生昏睡、昏迷等现象。 3、痉挛。当乙脑进入到恢复期,虽然患者的体温逐渐下降,精神状态得到一定的恢复,但少部分重症患者仍会出现扭转痉挛等痉挛表现。 乙脑属于血液传染病,因为发病比较快,需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布洛芬、苯妥英钠、尼可刹米等药物进行治疗。
启开安瓿和注射时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疫苗溶解后有摇不散的凝块、安瓿有裂纹、不可使用;疫苗溶解前变色(红),不可使用。
可预防疾病:病毒性乙型脑炎 接种程序:1周岁初种、第二年复种、7周岁加强。由于乙脑通过蚊子传播,一般在每年的四月份进行接种。也可常年接种,但一般建议避开7、8、9三个月。
近日,广州某妇儿医院收治的3岁患儿因患乙脑高烧昏迷长达20多天,引起社会关注。据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核实,该患儿并未按时接种乙脑疫苗。专家强调:乙脑发病凶险,且病死率较高,常见于儿童,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但只要按时接种疫苗和做好防蚊灭蚊工作,乙脑是可以有效预防的。
据报道,广州3岁男童躺在广州市妇幼ICU内20天了,依然昏迷不醒反复高烧。经检查,阿耀得的是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乙脑病毒多发于儿童,预防乙脑重在防蚊。
18岁的大二学生李同学因为突然发热、意识障碍一天被送入医院就诊,怀疑他乙脑病毒感染,后经检查发现,李玮峰的乙脑抗体呈阳性,确诊其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目前他的生命体征已趋于稳定,但由于脑损伤较严重,病愈后有可能出现智力障碍、肢体障碍等后遗症,至今仍尚未苏醒。
“夏季来临,蚊虫叮咬,当心流行性乙型脑炎找上孩子。”近日,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附属医院妇儿中心主任宋少俊提醒说。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蚊类媒介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夏秋季为发病季节的高峰,患病多为 10 岁以下儿童,起病急,病情轻重不一,重者可出现高热、惊厥、昏迷、痉挛性瘫痪,甚至死亡,治愈后往往遗留失语、瘫痪等后遗症。近年来乙脑发病人数每年在 1.7 万一 3.8 万例 , 病死率高达 3.9-6.9% 。严重摧残少儿身心健康。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蚊类媒介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夏秋季为发病季节的高峰,患病多为 10 岁以下儿童,起病急,病情轻重不一,重者可出现高热、惊厥、昏迷、痉挛性瘫痪,甚至死亡,治愈后往往遗留失语、瘫痪等后遗症。近年来乙脑发病人数每年在 1.7 万一 3.8 万例 , 病死率高达 3.9-6.9% 。严重摧残少儿身心健康。
如何预防宝宝乙脑呢?专家指出让宝宝远离流脑较好的选择就是注射流脑预防针,但是一定要注意疫苗的型别。
乙脑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乙脑的病因从西医的角度来说,感染乙脑病毒的蚊虫叮咬人体后,病毒先在局部组织细胞和淋巴结、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内增殖,不断侵入血流,形成病毒血症。发病与否,取决于病毒的数量,毒传播乙脑的蚊虫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绝大多数感染者不发病,呈隐性感染。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乙脑的发病机理是由于小儿脏腑柔嫩,肌肤薄弱,容易感受暑温时邪而发病。其发病之后,急性期疾病变化不外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
近日,西城区德胜街道裕中西里确诊一例成人乙脑病例。西城区疾控中心计划免疫科负责人称,该病例系2008年以来北京市首例乙脑确诊病例,目前已启动应急预案。
预防宝宝疾病的疫苗有很多种,乙脑疫苗就是其中之一。虽然乙脑疫苗可以预防疾病,但是也要注意乙脑疫苗副作用哦。
春夏交替,气温逐渐升高,夏季传染病进入了多发期。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