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措施
本病可以有效预防,通过控制病因和危险因素可降低发病风险。 1、有胰腺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其发展为胰瘘。 2、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腹部外伤,防止胰管破裂。 3、多锻炼身体,增强机体的免疫抗病和修复能力。
一般预后
胰瘘预后与病因、患者病情、治疗干预是否及时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预后较好。但如处理不当,易引起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危害性
1、病程迁延、反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及日常生活。 2、可出现严重感染、大出血、消化道穿孔等并发症,严重者危及生命。
自愈性
部分患者在一定时期内可以自愈。
治愈性
通过积极治疗,一般可治愈。
治愈率
对于大多数胰瘘,非手术治疗能够取得满意的效果,治愈率可高达85%,甚至95%。
总述
胰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遵医嘱用药,注意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做好术后护理,加强生活管理,并定期复诊。
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因病情复杂,花费高,术后恢复时间长,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其容易出现烦躁、焦虑不安等情绪。 (2)术后患者担心疾病不能彻底治愈,表现为绝望、不安,情绪异常,起伏不定。 2、护理要点 (1)患者自身应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就医治疗。 (2)家属应多关心和陪伴患者,并多鼓励和支持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抗病的决心。
用药护理
1、使用药物时一定要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既不可随意停药,也不可超疗程用药。 2、使用头孢菌素类抗感染药物时,可能会出现皮疹、荨麻疹等过敏反应。口服给药可发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需注意,本类药物在治疗期间或停药3天内应忌酒。氨基苷类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耳毒性和肾毒性。毒性产生与服药剂量和疗程有关,也随药物不同而异,甚至在停药以后也可出现不可逆的毒性反应。患者应注意定期检查肾功能,避免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同服,以免加重肾损伤。 3、使用止痛药(如吗啡)可能会引起眩晕、恶心、呕吐、便秘、呼吸抑制、尿少、排尿困难等。长期使用可能导致成瘾和耐药,过量还会引起急性中毒。因此必须严格遵医嘱用药,监测不良反应,症状严重时及时报告医生。
术后护理
1、预防感染 保持创面干燥清洁,避免出现渗血渗液,出现发热或伤口特别疼痛时应立即报告医生,遵医嘱使用抗感染药物。 2、活动管理 (1)给予患者半卧位,有利于引流管的护理,减少瘘液的渗出。保持引流管固定通畅,翻身和下床活动时引流袋勿高于腹腔。引流袋放置位置低于切口20cm以下。 (2)定期给患者更换体位,但应保护引流管,保持床铺平整、干燥,及时更换被褥,避免潮湿对皮肤的刺激,避免压疮。 3、并发症的检测和护理 (1)患者及家属应注意观察术后是否有出血、腹胀及腹痛,合并发热及呕吐等症状,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师。 (2)皮肤护理: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若引流胰液外溢出现皮疹、瘙痒、疼痛、炎症等,可外涂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 (3)预防肺不张及坠积性肺炎等肺部并发症:鼓励患者深呼吸,做有效的咳痰,家属协助患者翻身、叩背,常规雾化吸入。 4、术后饮食 (1)术后3日可经鼻肠营养管予以肠内营养,滴注糖盐水和营养液。 (2)待血尿淀粉酶正常,腹痛、腹胀消失,肛门排气后可恢复经口进食。饮食过渡原则为:流质-半流质-低脂半流质-低脂软食。少量多餐,不可过饱。
生活管理
1、规律作息,健康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加营养摄入,促进疾病恢复。 2、适当锻炼身体,不可过度劳累,不可大幅度活动以免伤口裂开。 3、保持休息环境清洁、安静、舒适,维持轻松、愉悦的心情。 4、注意创口的清洁与卫生,避免感染。
复诊须知
1、术后一个月应去医院进行复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血常规、血清淀粉酶及CT等检查。 2、长期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患者需要定期检查肝、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