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措施
1、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量运动、维持合理的体重。2、合理饮食,避免过甜或过咸饮食,戒烟限酒。3、学会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4、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胰岛β细胞瘤、嗜铬细胞瘤等。5、定期进行血糖的监测,发现异常者及时就医。
一般预后
短时间、一次性的高血糖对人体无严重损害。长期的高血糖会使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发生病变,导致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预后不好。
危害性
1、糖、脂肪、蛋白质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三大基础物质,高血糖导致糖代谢紊乱,打破了系统代谢平衡,容易引发脂代谢紊乱,致使整个代谢系统出现异常。2、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及神经,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周围神经病变。3、高血糖状态下,葡萄糖不能够很好地被机体吸收利用,而从尿中大量丢失,机体会通过分解脂肪、蛋白质来提供能量,容易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4、高血糖时由于大量葡萄糖随尿排泄,可引起渗透性利尿;且多尿能带走体内的电解质,导致水、电解质紊乱。
自愈性
1、由于短期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造成血糖的暂时升高,在休息、情绪平稳后,血糖会逐渐恢复正常。2、若由于疾病因素引起的血糖升高,一般不会自愈,需进行有效的干预。
治愈性
及时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
治愈率
尚无确切的数据可供参考。
总述
血糖高的患者,日常护理十分重要。日常应遵医嘱规律用药,同时注意适当运动,合理均衡饮食。并注意自我监测血糖,定期去医院复查。
心理护理
1、患者可能会因多饮、多尿等不适,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等情况,家属应给予患者一些安慰与陪伴,消除患者的顾虑。2、患者自身应正确对待高血糖,不要恐惧,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用药护理
患者需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药,如服药之后症状不缓解,需及时复诊。
生活管理
1、平时应注意锻炼,可选择慢跑、太极、瑜伽、骑车、游泳等中低强度有氧运动。2、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洗澡,勤换衣裤。保持皮肤清洁,尤其是要保持外阴部清洁,避免发生泌尿系统感染。3、平时要保持居室空气流通,在感冒流行期间,减少外出,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外出时应戴上口罩,并注意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病情监测 注意体重变化情况,观察饮水及小便情况,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如血糖持续升高或出现其他新的症状,需及时治疗。以下介绍高血糖患者自测血糖的方法:1、自测血糖较佳时间(1)空腹血糖:指隔夜空腹8~12小时,早餐前采血测定的血糖值,时间较好在早晨6~8点,超过12小时的“超空腹”状态也会影响监测结果。(2)餐前血糖:指早、中、晚餐前测定的血糖值。(3)餐后2小时血糖:指早、中、晚餐后2小时测定的血糖。(4)随机血糖:指在一天中任意时间测定的血糖,如睡前、夜间等。2、自测血糖的频率(1)自测血糖的频率,可以和医生商量后决定。(2)当近期血糖常常偏高时,应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它们能较准确地反映出血糖升高的水平。(3)当近期经常出现低血糖时,较好注意监测餐前血糖和夜间血糖。(4)尝试间隔一段时间,在某一日的不同时间段测量血糖4~6次,以了解一天24小时中血糖的变化规律。(5)对于血糖控制较稳定的患者,血糖监测的间隔可以稍长。(6)但对近期血糖波动较大的人,或出现生病、手术、运动、外出、饮酒等各种生活应激情况的患者,应增加血糖监测频率。3、具体操作方法(1)调整血糖仪的代码使其与现在使用的试纸的代码相同,注意不同时间购买的试纸有不同的代码,所以必须先调整血糖仪的代码。(2)洗手,用酒精消毒采血的手指,等酒精自然干。(3)手臂下垂约30秒,以便使血液充分流到手指。(4)将采血针头装入刺指笔中,根据手指皮肤厚度选择穿刺深度,刺破手指取适量血。(5)待血糖仪指示取血后,将血滴在血糖试纸指示孔上。(6)把血糖试纸插入血糖仪中,注意有的血糖仪需先将试纸插入血糖仪中,再将血滴在试纸上。(7)数秒或数十秒钟之后,从血糖仪上读出血糖值。(8)在记录本上记录下血糖值和监测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