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措施
滤泡淋巴瘤可能无法进行有效的预防,但通过控制一些危险因素可以降低发病风险。 1、定期运动,合理膳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2、避免感染某些病毒和细菌,如EB病毒(EB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人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病毒Ⅰ型(HTLV-1)、丙型肝炎、人疱疹病毒8型(HHV-8)及幽门螺杆菌(Hp)等。 3、避免接触杀虫剂和除草剂等化学物质。 4、避免暴露在放射性射线区域。
一般预后
滤泡淋巴瘤的预后受患者个体病情、肿瘤分期、治疗干预等多种因素影响。一般情况下,早期滤泡淋巴瘤经积极有效的治疗,治愈率较高,而晚期淋巴瘤预后较差。
危害性
1、滤泡淋巴瘤可危及患者生命,减少寿命。 2、属于难治性疾病,治疗周期长,过程痛苦,治疗成本高,可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 3、病程迁延、反复,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
自愈性
一般不能自愈,需积极就医接受治疗。部分患者有自发性肿瘤消退,主张观察和姑息治疗原则。
治愈性
早期Ⅰ-Ⅱ级滤泡淋巴瘤治疗可取得好的疗效,肿瘤进展缓慢,晚期则难以治愈,但恶性程度低,病情进展缓慢。
治愈率
本病治愈率低。
根治性
滤泡淋巴瘤一般难以根治,经规范化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及改善生活质量。
复发性
Ⅲ期和Ⅳ期滤泡淋巴瘤患者化疗后易多次复发,患者应注意观察、监测和复诊。转移性 淋巴结和淋巴组织遍布全身,并且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血液系统相互沟通,故淋巴瘤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其中淋巴结、扁桃体、脾及骨髓是最容易受到累及的部位,也有鼻咽部、中枢神经系统、胸肺部、胃肠道等受累,常伴全身症状,出现复发应及时就医。生存周期 根据滤泡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FLIPI)标准,将滤泡淋巴瘤患者分为3个危险组,低危、中危、高危组滤泡淋巴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生存期超过5年的患者占比)分别为98%、88%和77%。Ⅰ期、Ⅲ期和Ⅳ期病例的10年生存率(生存期超过10年的患者占比)分别为83%、48%和37%,其中,Ⅱ期与Ⅲ期和Ⅳ期患者同样较差。
总述
亲友应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滤泡淋巴瘤患者爱与关心,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在允许的情况下设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合理膳食,注意休息,适当运动,都对病情有所帮助。
心理护理
1、患者要树立良好心态,尽早静下心来,去正规医院,接受合理治疗,而不是不停地打听各种信息、偏方、特效药,结果可能耽误较佳治疗时机,还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 2、家属应给患者做好耐心仔细的解释工作,解除患者的焦虑情绪,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必要时可给予抗抑郁的药物治疗。患者会在一些小事和枝节问题上,对自己家属、亲朋好友大发雷霆。所以,家属应充分体谅患者,耐心疏导,以便配合各种治疗。
用药护理
患者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能私自停药、换药,避免病情控制不当或复发。
术后护理
1、预防感染 经手术治疗的患者,注意保持创口卫生清洁干燥,遵医嘱服用相应预防感染的药物。 2、活动管理 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视病情可于术后第1天在床上坐起进行轻微活动;第2天协助患者下地在床边活动;第3天室内活动。
生活管理
1、患者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日常生活中锻炼和运动要循序渐进,以运动后不感到疲劳、自觉舒适为宜。 3、待完全恢复后可以以有氧运动为主。病情监测 有复发或转移的可能,日常生活中,应随时监测自身症状变化,警惕复发或转移,及时就医排查。
复诊须知
随访复诊的主要目的是更早发现肿瘤复发并及时干预处理,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患者要遵医嘱定期复诊,由专业医师评估病情的转归。患者应接受的术后随访标准是术后的第1-2年,每3-6个月随访1次。术后的第3-5年,每6-12个月随访1次。术后的第5年后,每年随访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