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治疗相关的文章有3篇:
4月20日是“世界痛风日”(World Gout Day),据最新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痛风患者已超过1800万人,且呈年轻化趋势。
“幸好遇到了崔春晖主任团队,否则我恐怕要一辈子挂着粪袋了!”最近来自湖南的40多岁的张阿姨确诊超低位直肠癌,险些要切除肛门,最终在珠江医院胃肠外科实现了“极限保肛”。
黄斑厚度一般指黄斑区域的视网膜层的厚度,512×128μm可能可以治好,也可能无法治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建议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根据病情的具体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处理。 正常情况下,黄斑区域的视网膜层的厚度为200-300μm,厚度512×128μm并非具体的诊断结果,而只是测量结果,提示可能存在黄斑病变。如果是由于熬夜、长期紫外线照射或年龄导致的,消除这些诱发因素,或通过特定药物、激光光凝术等方法,可能可以治愈。 如果是黄斑变性引起,如遗传相关性黄斑变性、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对于这些情况,目前尚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无法治好。 平时外出时要注意保护好眼睛,处于强光环境下时可以使用遮阳帽和遮阳镜,以免对眼睛造成损伤。
黄斑病变指的是视网膜黄斑区发生了病理性改变,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物变形、视物模糊等症状,在临床中常见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视网膜病变、黄斑视网膜前膜、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黄斑囊样水肿、黄斑裂孔等几种类型,建议患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完善相关检查,确定具体类型后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针对治疗。 1、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视网膜病变:20~45岁的青壮年人群多见该类型,属于一种以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为主要特征的黄斑病变情况,主要和用眼过度有关。 2、黄斑视网膜前膜:指的是视网膜黄斑区表面生成了一种纤维增生膜,常见糖尿病引起视网膜病变、葡萄膜产生炎症反应等引起。 3、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常见的一种老年性眼部疾病,主要是随着年龄增长视网膜组织逐渐退化而引起。 4、黄斑囊样水肿:是只有液体在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形成囊样水肿,常见视网膜静脉阻塞、葡萄膜炎等引起。 5、黄斑裂孔:是指眼球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有破裂情况,常见高度近视、外伤人群有该现象。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定期进行眼底检查,避免过度劳累、熬夜等不良行为,可以有效避免病情持续发展。
视网膜硬性渗出和软性渗出的区别在于原因、形态、颜色、位置、相关疾病等多方面,具体如下。 1、原因:硬性渗出是视网膜的屏障功能被破坏,导致毛细血管渗出,其中的水分会逐渐吸收,脂质或脂蛋白由于吸收缓慢,会慢慢沉积。软性渗出主要由于毛细血管前小动脉阻塞、神经纤维层梗死引起,多和疾病病变有关。 2、形态:硬性渗出呈斑点状、颗粒状、结晶状或斑块状,边界较清楚,多个簇状堆积,可融合成薄膜,排列成环形或弧形。软性渗出边界模糊、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呈棉絮或绒毛状。 3、颜色:硬性渗出表现为黄白色,软性渗表现为灰白色。 4、位置:硬性渗出位于视网膜深部、眼底后极部的外网状层,而软性渗出的位置在神经纤维层,属于视网膜浅层。 5、相关疾病:硬性渗出可见于coats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疾病。软性渗出多见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性视网膜病变等疾病。 如果眼部不适,建议前往医院咨询专业医生,明确病因后针对治疗。
黄斑是每个人都有的正常眼底结构,主要负责发挥视力功能,它有病了视物时就会出现中心暗区、变形、变大变小、扭曲、视力下降等症状,这其中最常见的疾病就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可引起视力迅速丧失的视网膜退行性病变,通常是高龄退化的自然结果,是引起老年人重度视力下降的重要病因。
在致盲性眼病中,有一种比白内障、青光眼危害更大的“隐形杀手”,学名叫做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因为它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中,所以又叫做老年黄斑变性。专家表示,从临床上看,有将近10%的患者都有类老年黄斑变性的症状。如果出现看东西模糊或者变形等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排除是否出现黄斑变性的可能。
在致盲性眼病中,有一种比白内障、青光眼危害更大的“隐形杀手”,学名叫做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因为它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中,所以又叫做老年黄斑变性。专家表示,从临床上看,有将近10%的患者都有类老年黄斑变性的症状。如果出现看东西模糊或者变形等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排除是否出现黄斑变性的可能。
如果患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病理性近视、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眼病不及时治疗,不仅会引起视力下降,而且还会导致失明。那么得了这类眼病应该怎么办?如何进行治疗?2016年6月15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底病中心联合家庭医生在线、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生活广播、羊城晚报等媒体在中山眼科中心三号楼二楼学术厅成功举办了健康大讲堂眼底病专题讲座。在本次讲座上,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底病中心主任医师马进教授围绕《警惕五类眼病,它们会夺走视力》这一主题,为我们介绍这5类眼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日常的保健措施与治疗方法。
如果患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病理性近视、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眼病,而又不及时治疗,不仅会引起视力下降,而且还会导致失明。那么得了这类眼病应该怎么办?如何进行治疗?2016年6月15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底病中心联合家庭医生在线、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生活广播、羊城晚报等媒体在中山眼科中心三号楼二楼学术厅成功举办了主题为《警惕五类眼病,它们会夺走视力》的健康大讲堂眼底病专题讲座。
如果不幸患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视网膜静脉阻塞,或病理性近视,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会有什么感觉?它们是怎么引起的?有什么危害?哪些人容易得这些眼病?应当如何治疗?
随着年龄增长,视网膜组织会慢慢退化、变薄,引起黄斑功能下降,从而引发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AMD又称老年性黄斑变性,通常是高龄退化的自然结果。那么对于老年人来说,要如何预防老年性黄斑变性呢?为此,广东省中医院将举办“老年性黄斑变性的防治”主题讲座,为广大患者朋友科普相关知识。
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病因:SRNVM在许多视网膜疾病与疾病过程中可以出现。其中以老年性黄斑变性(senile macular degeneration,SMD),又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RMD)最为多见。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主要病程特征就是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发展和转归过程。此外,高度近视、血管条纹症、外伤性脉络膜裂伤和拟眼组织胞质菌病亦多见。Best病、急性后极部多发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慢性葡萄膜炎、原田病、慢性脉络膜炎病灶、弓形虫病、镰状细胞贫血、Paget病、脉络膜痣、脉络膜肿瘤及过强激光光凝等数十种眼底病均常有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并发症。
家庭医生在线医院讲座讯 3月19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将与“光明项目”联合举办“光明讲堂”健康讲座。据家庭医生在线了解,“光明项目”是为更好地关爱及帮助广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让您了解专业的疾病和健康知识,给予您专业的诊疗和康复指导,帮助您更好地进行疾病管理,早日康复。
老年黄斑变性是一种和年龄增长有关的多因素复合作用的眼底病。很多中老年患者视力突然下降,经过医院检查,被诊断为 “老年黄斑变性”或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本病真正病因不明,可能是由于黄斑部脉络膜毛细血管缺血、玻璃膜变性破裂,色素上皮对视细胞代谢产物(外节盘膜)蚕噬消化能力下降,使盘膜残余小体沉积形成玻璃膜疣。此外脉络膜新生血管进入视网膜下而发生渗出及出血。临床上分为萎缩型(干性型)和渗出型(湿性型),渗出型又称为老年黄斑盘状变性。本病是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老年黄斑变性是一种和年龄增长有关的多因素复合作用的眼底病。很多中老年患者视力突然下降,经过医院检查,被诊断为 “老年黄斑变性”或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本病真正病因不明,可能是由于黄斑部脉络膜毛细血管缺血、玻璃膜变性破裂,色素上皮对视细胞代谢产物(外节盘膜)蚕噬消化能力下降,使盘膜残余小体沉积形成玻璃膜疣。此外脉络膜新生血管进入视网膜下而发生渗出及出血。临床上分为萎缩型(干性型)和渗出型(湿性型),渗出型又称为老年黄斑盘状变性。本病是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又称老年性黄斑变性,是眼底视网膜黄斑区的衰老性改变。在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同时,为了保证治疗的效果,做好黄斑变护理和饮食保健也是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做好黄斑变性的护理?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老年性黄斑变性亦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或衰老性黄斑变性,大多始发于50岁上下,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发病与性别、种族无明显关系。双眼同时或先后受害,因临床表现不同,分成萎缩性与渗出性两型,前者比较多见,后者则仅为前者的1/10~15。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在我国的患病率高达15.5%,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近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在2013爱眼日系列讲座上,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底外科主任吕林教授提醒,如果老年朋友出现视物变性、扭曲,要马上到医院做检查。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又称为老年性黄斑变性)亦有称之为增龄性黄斑变性,患者多为50岁以上,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并且进行性损害视力,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是西方国家老年人致盲最主要的原因,美英学者统计75岁以上患病率高达40%以上。除年龄外,与患者的种族(高加索族多)、性别、家族史等有关。由于人口日趋老龄化,我国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日益增多,成为眼科防盲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的不同分为两型:萎缩型(或非渗出性或干性型)和渗出型(或湿性型)。临床两型病变的病程、眼底表现、预后和治疗各异。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