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相关的文章有0篇:
脑缺血是大脑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 病人突然发病,类似脑出血或脑梗塞的表现,一般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正常,常使家人虚惊一场,但可以反复发作。针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缺血性脑卒中的血糖控制,今天我们邀请到暨南大学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文军为我们做专项解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又被称为小卒中,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是一般比较突然且比较急,部分患者可以自己恢复。但是也有部分患者不仅不能自我恢复,不及时治疗还有可能导致偏瘫、失语等严重后果,因此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针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议原因,治疗及是否能治愈,我们特邀请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唐劭年为我们一一解答。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暂时阻塞大脑的血流,与类似症状和原因相关的中风不同,通常在大脑发生明显的组织损伤之前迅速消退。与中风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概率增加相关的风险因素有很多,颈动脉负责通过血液流向大脑提供氧气,阻塞这些氧气可能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这种阻碍可能是由于 血液中的血凝块或 血管损伤等等。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约有2000多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至少700万卒中患者, HR-NICE人群占到所有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51.23%。可见,我国HR-NICE的人群庞大,防控任务繁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多病因的综合征,其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此外,脑血流动力障碍、颈椎病、血液凝固障碍、心脏病等均可引起TIA。据统计,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者占60%。尽管TIA的病因尚不全清楚,但大都病前存在高脂血症,心脏病,高血压及高黏血症,且颈椎病,各种心律失常,心衰等老年病人易患TIA,故一级预防应重点防治上述疾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多病因的综合征,其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此外,脑血流动力障碍、颈椎病、血液凝固障碍、心脏病等均可引起TIA。据统计,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者占60%。历时短暂并经常反复发作的脑局部供血障碍,导致供血区突然出现短暂的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1h,不超过24h即完全恢复,但可反复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的、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发作持续数分钟,通常在30分钟内完全恢复,超过2小时常遗留轻微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或CT及MRI显示脑组织缺血征象。TIA好发于34~65岁,65岁以上占25.3%,男性多于女性。发病突然,多在体位改变、活动过度、颈部突然转动或屈伸等情况下发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典型症状主要有一下几点:此病多在中年以后发病;具有突发性、反复性、短暂性和刻板性特点;眩晕、眼震、恶心、呕吐较为多见。此病的辅助检查:血糖、血脂、血压、心电图、眼底检查,有助于基础疾病的检出;颈部超声检查,头CT或磁共振检查,超声心动图和脑血管造影有助于诊断。此外,治疗此病,可从健康饮食入手,通过合理的饮食可达到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下面为大家介绍中医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两种妙方。
不少中风病人发病前在短时间内出现过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症状,伴有突然说话不利或吐字不清。但由于上述症状常在数分钟内消失,头部CT检查正常,而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实,这是微小脑血栓引起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医学上称为小中风。约有一半小中风病人在5年内会发生偏瘫,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小中风,及早就诊防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医学检查中是查不出什么病灶的,就患者症状来看,也没有什么特别严重的症状,患者基本生活能够自理。然而这种病继发卒中率、致死率和致残率都不低,而且预后很差,大家在平时一定要多加注意。那么,应该如何去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呢?
人体的血液通过脑血管分秒不息地流经脑部,供应氧和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并运出二氧化碳等废物。如果脑动脉管腔由于某种病变而变得狭窄或闭塞,血液因某些原因而变得粘稠或容易凝固,或维持脑血液流动的动脉血压骤然下降,脑血流就会减少甚至停止。如果流经脑部某一动脉的血量锐减,缺血部分将无法正常工作,而出些所谓局部脑功能缺损表现,如言语不清、偏身麻木及瘫痪等。如果缺血时间短暂,脑功能缺损表现将只持续很短的时间,并不遗留脑部的缺血坏死(脑梗死)。医学上称此种局部脑或眼球视网膜缺血所导致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英文缩写为TIA),又称小卒中。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尹维民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为一反复发作,历时短暂的局部脑功能丧失疾病。一般持续数秒钟、半小时或1-2小时不等。也可一天数次,数周一次,数月一次发作,但不到24小时就自行缓解,不留任何后遗症。此病多在清醒状态下,突发病,无先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又叫“小中风”, 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由脑内小血管堵塞引起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医学研究认为脑内小动脉的狭窄是由于从硬化的动脉内膜或心脏内膜上脱落的破碎小块物或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脱落随血流到脑内小动脉或脑动脉本身硬化后所引起。如果上述原因不解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就会再发甚至完全堵塞该动脉而引起大中风。因此其治疗不仅是治疗本病,而且对于预防大中风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约有1/2~3/4患者在3年内发展为脑梗塞,经过治疗可使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终止发作,或发作减少者占79.6%,不治疗自动停止发作者仅占20.38% 。因此,需要食疗来应对。患者在饮食方面要注意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下面就几个食疗方做一下介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其共同症状起病的急剧性,病程的一过性,发作反复性,症状的刻板性和可逆性,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无颅压增高征及意识障碍,CT表现正常。局部症状:颈内动脉系统TIA,可出现单瘫,偏瘫,单肢或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单侧视力障碍,同向偏盲,失读,失用等,多经几次发作即进入完全性梗塞,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可出现一侧或两侧运动感觉障碍,吞咽困难,面瘫、复视、头晕,共济失调,跌倒等症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好发于50一70岁,男多于女,患者多伴音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糖尿病和高血脂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起病突然,多在体位改变、活动过度、颈部突然转动或屈伸等情况下发病,迅速出现局灯性神经系统或视网膜的功能缺损,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多在1h内恢复,最长不超过24h,不遗留任何后遗症状。常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时的症状基本相似。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表现具有突发性、反复性、短暂性和刻板性等特点,因此诊断并不困难。但须注意与其他急性脑血管病和其他病因引起的眩晕、晕厥等相鉴别,如颜痫的部分性发作、梅尼埃病、偏头痛、脑膜瘤、低血糖、低血压等。目前应根据病人病因、临床、全身状况、影像学所见及血液学检查而选择个体化的治疗。现有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有以下几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为一反复发作,历时短暂的局部脑功能丧失疾病。一般持续数秒钟、半小时或1-2小时不等。也可一天数次,数周一次,数月一次发作,但不到24小时就自行缓解,不留任何后遗症。此病多在清醒状态下,突发病,无先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动脉系统由于各种原因发生暂时性的供血不足,导致受累脑组织出现一过性的功能缺损而表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其持续时间短则数秒至数分钟长则数小时,最多不超过24小时,症状和体征全部恢复,但可反复发作。
TIA(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颈动脉或椎一基底动脉系统一过性供血不足,导致供血区的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出现相当的症状和体征。每次发作通常在50-20分钟,一般数小时,24小时内完全康复,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发作突然,可反复发作。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