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脑卒中治疗相关的文章有203篇:
脑卒中的特点是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高,同时易复发,其高危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酗酒等。为评估脑卒中风险,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法来初步判断。
脑卒中又称为中风,是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病变,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引起脑卒中的原因分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其中,年龄属于不可控因素,由于年龄增长,动脉硬化会加重。而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以及患者长期吸烟等是可控性因素,这些均会促进动脉硬化。在脑卒中的发病人群中,高血压是主要的患病人群。针对高血压患者容易诱发脑卒中的原因以及应对卒中的高危因素的方法,今天我们邀请中山大学附属医院东院主治医师漆微韡为我们做专项解读。
脑卒中患者死亡率高,如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约40%;脑卒中患者残疾率高,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肢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脑卒中患者复发率高,复发率约为18%。正因脑卒中死亡率高、残疾率高、复发率高,让人“谈之色变”。对此,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急诊医学科庄鸿标副主任医师在接受家庭医生在线采访时,简谈脑卒中的预防、紧急处理以及治疗等。
10月29日是世界脑卒中日。脑卒中,也就是我们平时说到的脑中风。许多老年人听到“中风”都感到非常害怕,因为在大家的认知当中,发生中风就意味着死神在敲门了,而且这种情况说来就来,想挡也挡不住。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是减少脑卒中疾病负担的较佳途径之一,主要通过控制一些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及心脏病、吸烟、饮酒、偏头痛等。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指南,对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讨论如下。
老年人是脑卒风的高发人群,每位老年人都要注意预防脑卒风,早晚一杯水、多吃水果可以帮助老人预防脑卒风。预防脑卒中具体要如何做呢?
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是引起脑卒中(脑出血、脑梗塞)的主要原因,因此,与之有产的饮食营养因素与脑卒中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过去脑卒中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得的病,而现在有很多三四十岁的中青年人也会得脑卒中。脑卒中不仅发病率居高不下,而且复发率、致残率、死亡率都很高,特别是再次复发后,其后果十分严重。据国内研究显示,脑卒中复发的风险高达60%。而卒中复发后,生存率就更低了,致残率和死亡率则非常高。
中风患者还能生活自理吗,平时吃什么预防卒中,现在绝大部分脑卒中病人由于缺乏康复治疗,生活无法自理,给社会带来了大量的残疾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社会负担。医学应该是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共同发展的。
脑卒中之后的康复过程,通常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脑的修复通常需要患者及家属付出数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康复所需时间因人而异,轻度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康复所需的时间通常都比重度肢体障碍的患者少。
“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脑卒中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对于脑卒中的预防着重在一级和二级预防的概念。
脑卒中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在我国发病率以每年8.7%的惊人速度增长,年轻化也日趋严重,30岁至60岁青壮年卒中患者占所有卒中的1/3。
脑卒中,俗称“中风”,又名“脑血管意外”,是一组突然起病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以猝然昏厥、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智力障碍等为主要特征。脑卒中可大体分为两类,即缺血性脑卒中,以脑梗死为代表;出血性脑卒中,以脑出血为多见。
脑卒中发病多在35-36岁,以在家中发病占多数。常在用力、激动或一般性活动中急性发病,也有的病人早晨醒来手脚即不能动或不能说话。最早表现常常是突感头痛,伴呕吐、嗜睡、昏睡甚至昏迷不醒,有的病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流口水,喝水呛咳,说话不清楚等。还有一些病人可出现抽搐、大小便失禁等。在家中如遇到上述情形,亲属或者同事千万不要惊慌。因为此时处理是否及时、正确,与病情愈后密切相关。
我国已成为脑卒中的发病大国。每年新发生的脑卒中(脑出血、脑血栓)患者已达370多万人次,而且发病率还在以每年13.5%的速度增长。据悉,我国脑卒中患者伴随高危因素中,高血压排在位,想要预防脑卒中,控制高血压刻不容缓。为此,6月2日广东省中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将开展“控制高血压,预防脑卒中”现场咨询及义诊活动。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人口健康学院的流行病学家卡洛琳·杰克逊博士与吉塔·米什拉教授等人,对1万多名47—52岁的女性参试者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梳理分析。在1998年到2010年期间,所有的参试者平均每3年接受一次有关身心健康的问卷调查。研究期间,共有177名女性发生脑卒中。进一步分析发现,参试者中约有24%的女性表示经常闷闷不乐、情绪不佳,甚至达到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与没有抑郁情绪的人相比,情绪低落的中年女性罹患脑卒中的风险增加2.4倍,发病率为2%,超过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排除了年龄、慢性病、体重超标等其他脑卒中风险因素之后,抑郁仍然会使中年女性脑卒中的风险增加1.9倍。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加之迅速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导致国民疾病谱、死亡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脑卒中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约150万人。在人类各种疾病死因的排序中,脑血管病一直位于前三位,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脑卒中是致残率很高的疾病,据统计,在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中,约有四分之三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力,其中重度致残约40%。给国家和众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积极防治刻不容缓。
脑卒中即脑血管意外,中医称之“中风”。2001年全球有550万人死于脑卒中。目前我国有脑卒中患者700余万,每年新发病150万人,死亡20万人。据卫生部门统计,有76%的脑卒中患者是由于高血压引发的。
2010年8月卫生部成立了“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工程旨在建立并完善全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控网络体系。那么,脑卒中怎么筛查?查什么?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