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恙虫病治疗相关的文章有11篇:
什么是恙虫病?可能人们对于这个名字感到很陌生,恙虫病还有一个名字叫做丛林斑疹伤寒,或许是人们对于恙虫不知道是什么,其实恙虫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由一种恙虫病东方体所引起的。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医学的进步,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也有所增多,就像是亚热带地区常见的恙虫病,虽然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但是只要积极有效的治疗,还是可以康复的,想要治好恙虫病,首先就要做好检查的工作,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介绍恙虫病应该怎么检查。
恙虫病虽然不是很常见的传染病,但是一旦感染,将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所以患者朋友必须要提高警惕,及时到正规的医院检查和治疗,这样才可以减少恙虫病的危害,下面要介绍的内容就是恙虫病的治疗方法。
恙虫病是一种急性的传染性疾病,如果在野外被一些鼠类等啮齿动物咬伤的话就容易感染这种疾病,患了恙虫病之后身体健康会受到很大影响,不及时治疗则会危及生命,那么如何发现自己是不是患了恙虫病?这就需要大家去了解一些恙虫病的常见症状。
恙虫病患者宜清淡为主,多吃水果蔬菜,如山竹,柿子,香蕉,西瓜,甜瓜,甘蔗,莲雾,柚子,橙子等等。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的。
恙虫病患者建议尽量不要用激素类药物,单单用食疗是不会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的,较好用中药调理治疗,如皮肤病血毒丸,冰黄软膏等。饮食方面要做到规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建议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吃,多饮水。牛奶,鱼虾不要吃。
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一种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以螨幼虫为传播媒介的急性传染病。
每年春秋季节,在我国的华北、华南、西南以及福建和港澳地区,常发现一些高热病人,用多种药物治疗效果不显。由于恙虫病症状较为复杂,一些缺乏经验的医生容易将恙虫病误诊为流感、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癌症等,误诊率高达70%。
恙虫病是指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特征为突然起病、发热、叮咬处有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平日应该如何预防疾病缠身呢?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发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是以恙螨幼虫为传播媒介,发病症状有皮疹、发热等症状,曾被称为“沙虱热”。
恙虫病潜伏期4-21天(一般10-14天)。多急性起病,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特异性焦痂或溃疡、局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皮疹(充血性、斑疹或斑丘疹)。由于本病造成全身的小血管广泛受损,可累及多系统多脏器,以呼吸、消化、神经系统和肾脏损害较多见。
病人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可进食流质或半流质易被消化吸收的食物。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保持大便畅通,尿量为2000ml/d左右。对恙虫病患者越早诊治,疗效越好。然而,当恙虫病患者的病程进入第2周后,临床表现则显著加重,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和明显的出血倾向。当病程进人第3周后,除病情明显加重外,抗菌药物治疗的疗效亦较差,患者的体温常需3~5天才能逐渐降至正常。少数患者可出现复发。复发时不再出现焦痂,应用与首次发病相同的抗菌药物治疗同样有效。
恙虫病是通过恙螨叮咬感染的一种病。中日友好医院感染科主任徐潜介绍,恙虫病比较轻的症状包括头痛、全身酸痛、疲乏思睡、食欲不振、颜面潮红,结合膜充血,严重者会出现高热烦躁、肝脾肿大,还可并发肺炎、脑膜炎等。
恙虫病应与伤寒、斑疹伤寒、炭疽、腺鼠疫、钩端螺旋体病等相鉴别。
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恙虫病有哪些症状表现呢?我们来看看下文的介绍。
“恙虫病”是由恙螨幼虫叮咬人体传入病原体“恙虫病立克次体”后导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潜伏期为4~20天,常为10~14天。本病无传染性,其典型特征为焦痂和溃疡。一般无前驱症状,多突然起病, 突然发热达39以上,呈持续热型,弛张热型或不规则热型,持续1~3周。同时出现畏寒或寒战、剧烈头痛、全身酸痛、疲乏、嗜睡、食欲下降、恶心、呕吐、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畏光、失眠和咳嗽等症状,或有眼眶疼痛。严重者可出现烦躁、谵妄、听力减退、强直性痉挛、嗜睡和昏迷等,可出现脑膜刺激征及病理神经反射。
恙虫病潜伏期4~20天,一般为10~14天。
恙虫病是由于恙虫热立克次体星球杆状或短杆状的感染引起局部皮肤损害,然后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流,产生立克次体血症及毒血症。它的病变为全身小血管炎、血管周围炎及网状内皮细胞增生。主要通过恙螨、老鼠等传播。
夏季又到了恙虫病的高发季节,恙虫病给人带来的危害是非常可怕的,严重时,还能威胁着人的生命,只有对其原因有所了解了,才能针对病因进行治疗,那么引发恙虫病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下面大家就一起来看看专家对恙虫病的原因讲解。
恙虫多生活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丛林、河湖岸边、草地及农田的土壤中,其幼虫遇到鼠类等动物时,可附着于其体上叮咬吸血,如被叮咬的动物带有病原体,则幼虫受感染,病原体在幼虫体内繁殖并传给第二代幼虫,第二代幼虫叮咬人即能传播恙虫病。我国北方地区秋冬季节气温降低,恙虫怕冷,遇有机会,便爬上人体,寻找温暖、潮湿、气味较浓之处叮咬从而造成传染。 恙虫病立克次体呈圆形、椭圆形或短杆状,大小为(0.3~0.6)μm×(0.5~1.5)μm,革兰染色呈阴性,吉姆萨染色呈紫红色,为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在涂片染色镜检中,于细胞质内,尤其是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胞质内,常于胞核的一侧可见呈团丛状分布的恙虫病立克次体。恙虫病立克次体呈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繁殖一代所需时间约为8h。在多种实验动物中,小鼠最为易感,多于腹腔接种后7~9天发病,第10~15天死亡。当小鼠发病或死亡后,可于腹水、肠系膜、腹膜、肝脏、脾脏和肾脏等组织器官涂片或印片中发现恙虫病立克次体。其中以腹膜和肠系膜印片的检出率较高。此外,还可用鸡胚卵黄囊接种后孵育的方法分离本病病原体。恙虫病立克次体还能寄生于多种培养的细胞中,如原代鼠肾细胞,原代鸡胚细胞,Hela细胞等。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