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登革出血热严重吗相关的文章有2篇:
3月22日下午,广州市南丰国际会展中心内人头攒动,2024大湾区国际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社区药品合理使用分会第二届理事会换届会议在此成功召开。
“肩膀痛?可能是肩周炎,快擦一下药酒。”
2024年3月23日,广东省传统医学会于春意盎然的时节,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三元里校区)综教楼12楼会议厅隆重召开了第二届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23年度总结表彰大会。
3月23日早上9点左右,在天河体育中心的跑道上,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麻醉科医生张睿上演了一场惊险的生死时速。
脑垂体,是人体极为重要的激素分泌中枢,一旦出现问题对生长、发育、代谢、生殖等造成危害。
“感恩医护人员救回了老婆的命,给了我们一个完整的家,你们就像自家人一样亲切……”近日,34岁的“三娃宝妈”小许(化名)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顺利出院。她的丈夫喜极而泣,对治疗团队表达了感谢。不久前,小许因严重的感染性休克,腹膜炎以及肺栓塞,合并消化道出血在“鬼门关”徘徊。在这些天的治疗里,她经历了一场“生命奇迹”:在该院肝胆外科王捷教授的带领下,胃肠外科副主任褚忠华教授、心血管外科黄楷副教授等多学科团队协力合作,“奋战”6小时,完成了门静脉系统取栓、六分之五小肠切除的重大手术,成功挽救了小许的生命。
百时美施贵宝近日宣布,III期研究CheckMate -9DW已在预先设定的中期分析中达到了主要终点,证实欧狄沃(纳武利尤单抗)联合逸沃(伊匹木单抗)对比研究者选择的索拉非尼或仑伐替尼方案,一线治疗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可显著改善总生存期(OS)。
2024年3月21日,赛诺菲携手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启动赛诺菲中国公益专项基金,以提升和关爱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素养为媒,架起中法友好交流的“健康公益之桥”。法国驻华大使馆公使白美燕(Myriam PAVAGEAU)、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副秘书长朱亚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赛诺菲执行副总裁兼普药全球事业部负责人夏立维(Olivier CHARMEIL)和员工志愿者及患者组织代表等出席了启动仪式。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科普活动中,发现不少小朋友戴上了眼镜,视力问题对小朋友的学习、生活造成不少影响。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即将来临,相信很多家庭都准备了青团这一传统美食,以表达对祖先的缅怀和敬仰,对自然和环境的敬畏和保护,对健康、和谐和幸福的祈愿,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珍视。
近日,34岁的刘女士(化名)左腿莫名其妙肿得厉害,两腿肉眼可见地一大一小,经附近医院初步诊断为股静脉血栓。听朋友说南方医院增城院区有血管外科专家坐诊,于是慕名前往就诊。
台湾登革热疫情持续延烧,“疾病管制署”7日公布,上周全台新增813个病例,累计今年病例数已突破4000个。据台湾“疾管署”的统计,上周共新增806例本土病例及7例境外移入病例,病例数持续快速增加,其中有3例登革出血热。
病毒性出血热泛指一种常伴以出血症状的严重综合症。它是由数类卫不同组别的病毒引起的疾病。病毒性出血热的重要例子有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埃博拉出血热、马堡出血热、拉沙热、裂谷热、登革出血热、黄热病及天花等等。病毒性出血热是一组虫媒病毒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和休克为主要临床特征,此类疾病在世界上分布很广,临床表现多较严重,病死率很高,目前世界上已发现十多种。
登革出血热(DHF)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皮疹、出血、休克等为主要特征,病死率高。登革病毒为B组虫媒病毒,归类于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病毒有RNA基因组衣壳,呈哑铃形、杆状或球形,直径为40~50nm。可在乳鼠脑内和组织细胞中培养繁殖,以白纹伊蚊细胞纯株(C6/36)最为敏感。得了登革出血热吃什么好,同时又不能吃什么呢?
登革病毒为B组虫媒病毒,归类于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病毒有RNA基因组衣壳,呈哑铃形、杆状或球形,直径为40~50nm。可在乳鼠脑内和组织细胞中培养繁殖,以白纹伊蚊细胞纯株(C6/36)最为敏感。登革病毒有I、Ⅱ、I、Ⅳ四个血清型,可用中和、补体结合、血凝抑制试验等方法分型,各型之间有交叉反应,故应取患者双份血清,抗体效价递升4倍以上才有诊断价值。
登革出血热临床表现在早期与典型登革热相似,但中后期登革出血热表现与登革热不同。本病一般会在发病后的3到5日时病情突然加重,具体表现为鼻出血、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或胸腔、腹腔出血,皮肤变冷,脉速,昏睡或烦躁,出汗,肝大,皮肤瘀点或瘀斑,束臂试验阳性。除实施登革热的支持及对症治疗外,还有下列两种治疗方法:一般治疗及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
登革出血热是登革热的一种严重临床类型。起病类似典型登革热,发热2~5天后病情突然加重,发生多器官较大量的出血和休克,出现血液浓缩、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多、肝大。多见于青少年患者,病死率较高。1950年在泰国首先发现登革出血热,以后在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及加勒比海地区相继发生本病流行。那么,常用的登革出血热检查项目有哪些,登革出血热应该如何鉴别诊断?
登革出血热是登革热的一种严重临床类型,起病类似典型登革热,发热2~5天后病情突然加重,发生多器官较大量的出血和休克,出现血液浓缩,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多,肝大。多见于青少年患者,病死率较高,1950年在泰国首先发现登革出血热,以后在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及加勒比海地区相继发生本病流行。
登革病毒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中的黄病毒属(Flavivirus),病粒呈哑铃状,棒状或球形,直径为40~50nm,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长约11kb,编码3个结构蛋白和7个非结构蛋白,基因组与核蛋白一起装配成二十面对称的病毒颗粒,其外部有一层由脂蛋白组成的包膜,包膜含有具型和群特异性的抗原。根据抗原性的差异,登革病毒可分为四个血清型,各型之间以及与乙型脑炎病毒之间都有部分交叉免疫反应性。
怎么预防登革热??暨南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陈祖辉副主任医师表示,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登革热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出血,出现类似的症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另外,平常在家时也要注意预防蚊虫,清洁卫生,预防登革热。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