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登革出血热注意事项相关的文章有1篇:
4月18日,由新华网发起、默沙东支持的“畅跑马拉松,防护你我他”——“HPV男女共防计划”北半马主题活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来自公共卫生领域和临床的专家,企业及媒体代表等嘉宾出席了本次发布会。
“羊城好医生”暨“南粤好医生”公益评选活动自2015年举办以来,为民众评选出了数千名妙手仁心、医德高尚的好医生。
真相:并非如此。
2025年3月20日至23日,第26届南方心血管病学术会议在广州隆重举办。本次会议以“传承、创新、合作、共赢”为主题,旨在展示心血管领域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的最新进展,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会议期间,“中西医结合治疗微循环障碍”专题研讨会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广东省人民医院荆志成教授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钱孝贤教授主持,现场吸引了超过百位心血管领域专家及临床医生参与,共同探讨微循环障碍的诊疗新进展与中西医结合的创新实践。
你敢信吗?一根细如发丝的电极植入体内,就能让植物人重新睁开眼!这可不是科幻片,而是脊髓电刺激术创造的医学奇迹。日前,广东祈福医院神经外科通过这项创新技术,成功唤醒昏迷6个月的患者,为“植物人”的康复注入新曙光!
2025年4月21日,北京 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糖尿病和体重管理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依托诺和诺德百年深耕慢病领域的专业经验和创新治疗方案,并借助京东健康的全场景医疗服务能力,双方将携手打造肥胖症公众科普专区,助力糖尿病一站式诊疗,全面赋能慢病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
4月20日是“世界痛风日”(World Gout Day),据最新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痛风患者已超过1800万人,且呈年轻化趋势。
“幸好遇到了崔春晖主任团队,否则我恐怕要一辈子挂着粪袋了!”最近来自湖南的40多岁的张阿姨确诊超低位直肠癌,险些要切除肛门,最终在珠江医院胃肠外科实现了“极限保肛”。
4月9日深夜,我院开展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一名4岁幼童误吞纽扣电池,情况危急。消化内科、麻醉科、儿科急诊等多科室医护团队迅速响应,通力协作,成功完成异物取出术,展现了精湛的医疗技术和高效的团队协作能力。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超过18%,其中90%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然而,随着独居、空巢老人比例不断攀升,超过1/3的老年人面临无人照料的困境。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带来的健康风险不容忽视:
在日常进食过程中,潜藏着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健康隐患——食物误入气道。近期,我院接诊因食物误吸导致气道异物的病例数量略有增加,这一现象不容忽视。支气管镜检查结果显示,这些患者的气道中滞留的花生碎粒、尖锐鱼骨、肉块等异物,虽然看似普通的食物残渣,却可能在特定情况下引发窒息、肺部感染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
台湾登革热疫情持续延烧,“疾病管制署”7日公布,上周全台新增813个病例,累计今年病例数已突破4000个。据台湾“疾管署”的统计,上周共新增806例本土病例及7例境外移入病例,病例数持续快速增加,其中有3例登革出血热。
病毒性出血热泛指一种常伴以出血症状的严重综合症。它是由数类卫不同组别的病毒引起的疾病。病毒性出血热的重要例子有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埃博拉出血热、马堡出血热、拉沙热、裂谷热、登革出血热、黄热病及天花等等。病毒性出血热是一组虫媒病毒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和休克为主要临床特征,此类疾病在世界上分布很广,临床表现多较严重,病死率很高,目前世界上已发现十多种。
登革出血热(DHF)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皮疹、出血、休克等为主要特征,病死率高。登革病毒为B组虫媒病毒,归类于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病毒有RNA基因组衣壳,呈哑铃形、杆状或球形,直径为40~50nm。可在乳鼠脑内和组织细胞中培养繁殖,以白纹伊蚊细胞纯株(C6/36)最为敏感。得了登革出血热吃什么好,同时又不能吃什么呢?
登革病毒为B组虫媒病毒,归类于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病毒有RNA基因组衣壳,呈哑铃形、杆状或球形,直径为40~50nm。可在乳鼠脑内和组织细胞中培养繁殖,以白纹伊蚊细胞纯株(C6/36)最为敏感。登革病毒有I、Ⅱ、I、Ⅳ四个血清型,可用中和、补体结合、血凝抑制试验等方法分型,各型之间有交叉反应,故应取患者双份血清,抗体效价递升4倍以上才有诊断价值。
登革出血热临床表现在早期与典型登革热相似,但中后期登革出血热表现与登革热不同。本病一般会在发病后的3到5日时病情突然加重,具体表现为鼻出血、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或胸腔、腹腔出血,皮肤变冷,脉速,昏睡或烦躁,出汗,肝大,皮肤瘀点或瘀斑,束臂试验阳性。除实施登革热的支持及对症治疗外,还有下列两种治疗方法:一般治疗及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
登革出血热是登革热的一种严重临床类型。起病类似典型登革热,发热2~5天后病情突然加重,发生多器官较大量的出血和休克,出现血液浓缩、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多、肝大。多见于青少年患者,病死率较高。1950年在泰国首先发现登革出血热,以后在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及加勒比海地区相继发生本病流行。那么,常用的登革出血热检查项目有哪些,登革出血热应该如何鉴别诊断?
登革出血热是登革热的一种严重临床类型,起病类似典型登革热,发热2~5天后病情突然加重,发生多器官较大量的出血和休克,出现血液浓缩,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多,肝大。多见于青少年患者,病死率较高,1950年在泰国首先发现登革出血热,以后在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及加勒比海地区相继发生本病流行。
登革病毒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中的黄病毒属(Flavivirus),病粒呈哑铃状,棒状或球形,直径为40~50nm,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长约11kb,编码3个结构蛋白和7个非结构蛋白,基因组与核蛋白一起装配成二十面对称的病毒颗粒,其外部有一层由脂蛋白组成的包膜,包膜含有具型和群特异性的抗原。根据抗原性的差异,登革病毒可分为四个血清型,各型之间以及与乙型脑炎病毒之间都有部分交叉免疫反应性。
怎么预防登革热??暨南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陈祖辉副主任医师表示,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登革热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出血,出现类似的症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另外,平常在家时也要注意预防蚊虫,清洁卫生,预防登革热。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