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神经源性膀胱严重吗相关的文章有3篇:
孩子尿不出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如饮水过少、心理因素、泌尿系统感染、结石、神经源性膀胱等。
膀胱胀痛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膀胱炎、膀胱结石、前列腺增生、神经源性膀胱、憋尿等。
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神经系统疾病导致膀胱和尿道功能障碍,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失禁、尿潴留,甚至大便失禁、上尿路损害、肾衰竭等严重问题。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采用骶神经调控术,这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通过植入“膀胱起搏器”起到治疗效果。
只需要一键激活“核磁安全模式”,以往只能接受1.5T头部的核磁共振(MR)检查的保留骶神经调控电极植入患者也可以“解锁”3.0T和1.5T全身核磁扫描。近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黄海教授及团队成功为饱受神经源性膀胱导致的尿频、排尿困难折磨的杨阿姨(化名)植入华南地区首例兼容全身核磁扫描的新一代骶神经调控电极。手术后,杨阿姨终于恢复了正常排尿,令她更加欣喜的是,和传统的调控电极不同,新电极植入后,杨阿姨仍然可以接受3.0T和1.5T全身核磁扫描,这给她未来其他疾病的诊疗带来了更多选择。
“谢谢你们为我植入这个可充电的电池,让我能回归正常生活了!” 一扫往日的病痛,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吴叔叔(化名)的脸上恢复了以往灿烂的笑容。
神经源性膀胱是由神经性病变导致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疾病。 神经源性膀胱通常是因为神经调节机制出现紊乱,导致患者的尿路功能发生障碍,引发尿急、尿频、尿失禁、遗尿、尿痛、尿潴留等。其发生与多种因素都有关系,比如滥用药物、带状疱疹、酗酒、糖尿病、脑血管病变、脊髓病变等,这些都可能会造成患者的泌尿肌或者括约肌活动障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排尿。确诊后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通常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盐酸阿夫唑嗪片等药物治疗。 患者平时还要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多做膀胱训练,加强泌尿肌的收缩功能,对于疾病的恢复都有帮助作用,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复查,了解病情的恢复情况。
“差点被尿憋坏了!”这不是夸张,而是真实的发生在广东清远的冯姐身上,因排尿困难折磨了三年之久,导致双肾受损,休克晕厥,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广医一院”)泌尿外科团队为冯姐开展了骶神经调控二期电极置入手术,“对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甚至有可能发展为尿毒症。”医生提醒,“排尿困难需重视,切勿拖延成大患!”
憋尿相信人人都做过,有很多人在有没有意识因为手头忙不开而让自己强忍憋尿,或者是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因为天气冷而不愿起身小便,其中也不乏很多糖尿病人。而大家应该都知道,憋尿对身体的影响是极其大的,尤其是糖尿病人,糖尿病人如果长期憋尿会影响膀胱,导致神经源性膀胱疾病发生。
2016年4月8-9日,由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举办的“首届南方功能泌尿外科高峰论坛”在广州隆重召开。 第三军医大学重庆西南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宋波、北京博爱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及神经泌尿科主任廖利民、山西医科大学医院副院长、泌尿外科主任王东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许克新、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郑少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吴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张晓薇等国内著名泌尿外科、妇科、结直肠外科、影像学、临床解剖学等权威专家荟萃广州,共同交流和探讨功能性泌尿外科疾病的相关问题。山西医科大学医院副院长、泌尿外科主任王东文表示,糖尿病是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作为糖尿病患者的泌尿系统并发症,其症状多样,因病情发展阶段而不同,主要表现为排尿量、排尿次数改变、排尿困难、残余尿增多与尿潴留,以及上尿路损害及尿道感染。
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与治疗如何?北京博爱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及神经泌尿科主任廖利民发表示,尿不畅或尿潴留是神经源性膀胱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由此诱发的泌尿系并发症,如上尿路损害及肾衰竭等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人类对神经系统调控排尿方面的研究不多,面多神经源性膀胱可以说是“束手无策”。
2016年4月8-9日,由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举办的“首届南方功能泌尿外科高峰论坛”在广州隆重召开。 第三军医大学重庆西南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宋波、北京博爱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及神经泌尿科主任廖利民、山西医科大学医院副院长、泌尿外科主任王东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许克新、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郑少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吴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张晓薇等国内著名泌尿外科、妇科、结直肠外科、影像学、临床解剖学等权威专家荟萃广州,共同交流和探讨功能性泌尿外科疾病的相关问题。
神经源性膀胱是康复医学中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尤其多见于脊髓损伤。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有哪些呢?为帮助广大患者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康复科)将开展“脊髓损伤截瘫及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治疗”现场咨询及义诊活动。
指导专家: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外科乐盛麟主任医师
神经源性膀胱常常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而且极易引起泌尿系感染。反复的泌尿系统感染引起的肾衰竭是造成后期脊髓损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良的排尿习惯,器官老化,发炎或焦虑等因素所造成的神经机能退化,都会影响膀胱功能,造成了神经源性膀胱。 神经源性膀胱至今尚无很理想的治疗方法。其治疗原则是保护预防保健为主,下面向大家介绍有关神经源性膀胱饮食保健方法:
神经性膀胱炎的预防措施:定时排空膀胱,尤其运用于逼尿肌反射亢进病人。嘱病人不论有无尿急,每3~4小时排尿1次。药物治疗常配合使用定时排尿。盆底肌肉训练,会阴区电刺激常用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辅助治疗,以增加膀胱出口阻力。训练“扳机点”排尿,使用Crede手法排尿可增加膀胱内压和收缩,促进膀胱排空,但对某些低顺应性膀胱伴反流病例,Crede手法可能加剧肾功能损害。
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主要保护肾脏功能,防止肾盂肾火,肾积水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其次是改善排尿症状以减轻其生活上的痛苦。治疗的具体措施是采用各种非手术或手术方法减少残余尿量,残余尿量被消除或减至很少之后可减少尿路并发症。但必须注意,有少数患者虽然残余量很少甚至完全没有,但仍发生肾盂积水、肾盂肾炎、肾功能减退等并发症。
常常医生在检查下腹部时可发现一长大的膀胱,用不透X线的造影剂经静脉注入(静脉尿路造影术)或经导管注入膀胱(膀胱造影术)及尿道(尿道造影术)进行X线影像学检查,可提供更多的信息(见第122节)。X线片可显示输尿管和膀胱的大小,结石和肾脏损害并且为医生提供肾脏功能的情况。超声影像可提供类似的信息。膀胱镜检术是将一根柔软的膀胱镜经尿道无痛性地插入膀胱,医生通过膀胱镜窥视膀胱内病变的一种方法。
正常的排尿活动由脊髓反射中枢及交感、副交感、体神经共同参与,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称为神经源性膀胱。 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是一类由神经病变或损害引起的膀胱和(或)尿道的功能障碍性疾病,常同时伴有膀胱尿道功能的协调性失常。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产生复杂的排尿症状,排尿不畅或尿潴留是其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神经源性膀胱可因疾病,损伤或影响大脑脊髓、支配膀胱或其出口或两者的神经的先天性缺陷所致。神经原性膀胱的泌尿系症状与一般泌尿系统疾病相似,较为特殊的有尿意丧失,伴有排例功能紊乱及反射性排尿。排尿症状与神经原性膀胱的类型除反射性排尿外,没有什么关系。因此,症状分析对区分为两类神经原性膀胱的意义不大。神经源性膀胱是指因损伤部分神经系统而引起的正常膀胱功能的丧失。
本患者多次以肾积水就诊,后经MRI检查发现原来是神经源性膀胱。是经典神经源性膀胱一例,合并双肾积水、膀胱结石。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