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乙肝护理相关的文章有0篇:
乙肝表面抗体(HBsAb)是乙肝病毒感染后或接种乙肝疫苗后机体产生的一种保护性抗体,其高水平存在通常标志着机体对乙肝病毒具有较强的免疫力。乙肝表面抗体的正常范围在0-10mIU/ml,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越高,对人体的保护效果越好。在本文中详细介绍乙肝表面抗体
乙肝,这一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点议题,其传播路径长久以来吸引着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尤其在家庭这一亲密而复杂的社交环境中,乙肝患者与家庭成员间的传播可能性成为了亟需细致探究的关键领域。今日,我们将共同踏入乙肝传播的微观世界,深度剖析家庭内部潜在的传播可能性。 乙肝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传播途径主要是性生活传播、血液传播以及母婴传播,但是乙肝并不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播,如果能够做好防护措施,能够预防交叉感染,所以一人有乙肝,并不会全家都有。 乙肝怎么治疗? 1. 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脏损伤,从而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药物的副作用较大,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 非药物治疗: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营养支持、肝保护等措施。例如,戒酒、戒烟、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等都有助于减轻肝脏负担;合理饮食、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也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促进康复。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预防乙肝传染呢? 1、避免血液接触: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是血液传播,因此要避免与乙肝患者有血液接触,避免使用共同的注射器、剃须刀等物品,预防病毒交叉感染。 2、阻断性生活传播:如果家里有乙肝患者,在与乙肝患者发生性关系的时候应注意全程佩戴避孕套,预防避孕套破损或脱落,从而预防病毒感染。 3、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有效方法,可以接种三针,能够在身体内产生抗体,降低患病率。 乙肝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大家都会闻之色变,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正确的预防以及治疗,可以控制病情,不会有太大危害。
在乙肝的诊疗过程中,乙肝e抗体(HBeAb)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的阳性结果可能意味着什么呢?今天,我就来详细探讨一下乙肝e抗体阳性的含义,并为你提供实用的应对方法。
乙肝,全称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疾病。那么,乙肝到底是什么病?有哪些症状?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 一、乙肝的基本定义 乙肝是一种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血液、母婴、性接触等途径传播。乙肝病毒感染后,会引起肝脏炎症、坏死和纤维化,严重时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因此,乙肝是一种需要高度重视的传染病。 二、乙肝的主要症状 乙肝病毒感染后,患者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1.全身乏力:乙肝患者常感到全身无力,容易疲劳。 2.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 3.肝区疼痛:乙肝患者可能出现肝区疼痛或不适。 4.黄疸: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 需要注意的是,乙肝病毒感染后,部分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因此定期体检对于发现乙肝病毒感染至关重要。 三、乙肝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1.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输血、注射、手术等医疗过程中,如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器械或输血制品,可能传播乙肝病毒。 母婴传播: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可能将病毒传染给胎儿。 性接触传播:乙肝病毒感染者的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中可能含有病毒,通过性接触传播。 2.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建议新生儿、青少年、医务人员等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避免血液暴露:在进行医疗操作、纹身、打耳洞等过程中,务必选择正规机构,确保器械消毒严格。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个人用品。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肝功能和乙肝五项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乙肝病毒感染。 乙肝虽然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但通过普及乙肝知识,采取有效的预防策略,我们能够较大程度地降低乙肝的感染风险,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肝脏健康,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乙肝,即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慢性肝脏疾病。乙肝携带者,即体内携带HBV病毒,但肝功能正常的个体,乙肝携带者的传染性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今天就来聊聊传染性的问题。 一、乙肝携带者的传染性 乙肝携带者体内存在大量的HBV病毒,尽管他们的肝功能可能正常,且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他们仍然具有传染性。这是因为乙肝病毒可以通过血液、体液等途径传播给其他人。乙肝病毒的传染性主要取决于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活跃程度,即病毒载量。病毒载量越高,传染性越强。 二、乙肝的传播途径与预防 1、母婴传播:乙肝病毒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即孕妇在分娩时将病毒传播给新生儿。为了预防母婴传播,孕妇在孕期应进行乙肝病毒的筛查,如发现阳性,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并给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2、血液传播:乙肝病毒可通过血液传播,包括输血、注射、手术等途径。为了预防血液传播,应确保医疗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同时推广无偿献血,降低输血风险。 3、性接触传播:乙肝病毒可通过性接触传播。为了预防性接触传播,应保持良好的性行为习惯,避免不洁性行为,同时对于乙肝病毒感染者及其性伴侣,应定期进行乙肝病毒的筛查和疫苗接种。 4、密切接触传播:乙肝病毒也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如共用牙刷、剃须刀等个人物品。为了预防密切接触传播,应避免与乙肝病毒感染者共用个人物品,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消毒。 三、乙肝携带者的生活注意事项 1、规律作息:乙肝携带者每晚应保证至少7-8小时的睡眠时间。为了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可以建立一个固定的睡前仪式,如泡热水澡、听轻音乐或阅读等,帮助自己放松并快速入睡。除了保证充足的睡眠外,乙肝携带者还应合理安排日常休息时间。例如,每工作1-2小时应起身活动5-10分钟,避免长时间久坐或久站。此外,中午可以安排短暂的午休时间,以缓解疲劳。 2、禁酒:乙肝携带者应完全戒酒,包括啤酒、白酒、红酒等各种酒类。任何酒精都会对肝脏造成损伤,乙肝携带者更应注意。 3、定期复查:乙肝携带者应定期进行乙肝病毒的筛查和肝功能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一般来说,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检查是比较合适的。 总之,乙肝携带者确实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但只要我们了解乙肝的传播途径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就可以有效地降低感染风险。让我们一起努力,守护健康,远离乙肝病毒的威胁。
2023年3月28日,北京——由吉利德科学提供公益支持的电影《不止不休》正在全国热映,影片讲述了一位报社实习记者试图通过一篇新闻报道改变约一亿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感染者命运的故事,片中谈及的乙肝群体和乙肝歧视问题也再次引起热议。
2023年3月18日是第23个“全国爱肝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最新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显示,病毒性肝炎依然是我国新发病数首位的乙类传染病,其中乙肝发病总数占比较高,而在刚刚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中的治疗目标明确指出,对于部分适合条件的乙肝患者,应追求临床治愈。这一举动,让乙肝临床治愈再次引起热议。
王先生是一个慢乙肝病友,平时很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这些年每天都会按时吃抗病毒药,也会定期在当地医院复查乙肝病毒DNA、肝功能等指标,多次检测结果“均正常”,平时的生活也未受到影响。
乙肝主要是指乙型肝炎,蚊虫叮咬是不会传播乙型肝炎的。 乙型肝炎属于比较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由于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所导致。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体液传播以及母婴传播。如输入含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时,可能会造成乙型肝炎传播,当与乙型肝炎的患者发生无保护性的性行为时,也有可能会造成传播。如果母体患有乙型肝炎,在孕育以及在生产的过程中,可能会通过体液、血液等途径,造成胎儿传染。蚊子在吸入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之后,由于不会将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再注射至他人的体内,因此不会造成传播。 为预防乙型肝炎的发生,建议前往当地的防疫站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
女朋友得了乙肝,我要不要和她分手?
【直播预告】得了慢乙肝,还能生下健康宝宝吗?
2018年4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启动了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项目”(以下简称为珠峰项目),本项目的启动意味乙肝的防、诊、治水平将全面提升,乙肝临床治愈将不再是梦想。那么什么是珠峰项目?什么是临床治愈?我们把一些患者的常见问题进行整理、回答,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珠峰项目。
小张今年42岁,14岁时体检发现了乙肝病毒感染。2002年,22岁的小张因为发现肝功能异常,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至今已经有20年的抗病毒“战斗”经历。
柳先生今年40岁,20年前体检时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他的母亲也有乙肝小三阳病史。2013年柳先生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就诊,当时接诊的医师是关玉娟主任。柳先生完善检查结果提示HBV DNA(乙肝病毒DNA) 6.87E+2 IU/ml, HBsAg(乙肝表面抗原) 494.3 IU/ml阳性,e抗原阴性, e抗体阳性,肝功能检查正常。肝脏硬度检查:4.4Kpa正常。关主任告诉柳先生,目前的检查结果显示病毒复制水平很低,肝功能正常,可以暂时不抗病毒治疗,但要门诊每3到6个月复查一次,监测肝功能和病毒复制的变化。
乙肝是肝病中常见的一类病症,中国可谓是“乙肝大国”,乙肝患者非常多。当患上乙肝,除了要积极进行治疗和听从医嘱外,在饮食方面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肝脏具有排毒代谢的功能,倘若患有乙肝,就不能经常食用会伤肝的食物,这样会加重肝脏的负担。乙肝病人饮食方面需要忌口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乙型肝炎是属于传染性的肝部疾病,在科学治疗的同时要注意饮食的调整,饮食对于乙肝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但若是饮食上出现问题,就会对乙肝患者造成更严重的影响,比如说抽烟、喝酒,酒精不利于肝脏的新陈代谢,更容易给乙肝患者增加负担。
目前肝病在我国的发作概率已经越来越高,光是乙肝的携带者就已经接近1亿人的数量,更是有近几十万人死于肝病。而如何保障这些乙肝携带者的生存能力,就取决于是否能将乙肝表面抗原转阴,这就需要生活和饮食上进行长期调整。
饮食习惯也重要 乙肝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一种肝炎,并且由于乙肝是病毒性肝炎,除了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伤害之外,还有长期发展的可能性。所以患者就需要针对慢性的乙肝问题进行长期调节,不仅仅是针对疾病的药物控制,还需要注意饮食上的禁忌才能够避免疾病失去控制。
乙肝患者符合抗病毒指征时需及早抗病毒治疗,抑制乙肝病毒活跃,延缓肝硬化和肝癌发展进程。替诺福韦和恩替卡韦都是抗病毒治疗的优选药,不过抗病毒药却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那饮食、喝茶以及喝酒是否会影响其药效。
牛奶有白色血液的美誉,营养价值极高,其中含有优质蛋白质、维生素以及钙和镁等,最难得可贵的是钙磷比例合适,易被消化和利用。对普通人来说一天喝200~300毫升牛奶就行,那乙肝患者能不能喝呢?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