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房颤治疗相关的文章有268篇:
房颤属于诱发脑卒中的一个高危因素。房颤一般会导致患者有心悸、头晕、甚至是乏力、胸闷等不适症状,严重的可能会引发脑卒中、心力衰竭或者是心肌梗死等并发症。房颤的危害是很大的,尤其是以下这几类人属于房颤的高发人群,平时要高度警惕。
房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属于比较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房颤不但会使心输出量和心功能明显下降,使患者出现心悸气短、喘息、乏力等症状,还可能会使心房内血栓形成,导致脑卒中或肢体动脉栓塞,引起严重后果,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尤其是75岁以上的人群,其发病率可达到10%。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房颤以及房颤的心电图特点是什么呢?下面我们请暨南大学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陈小明为我们作相关方面的详细解答。
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治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治疗等,每种方法均有其相应的适应症。目前药物治疗仍然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方法,治疗房颤的药物主要包括抗凝药以及控制心室率的药,其中抗凝药一般可用华法林,那么为什么建议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以及房颤患者如果吃不了抗凝药该怎么办呢?下面我们请暨南大学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陈小明为我们作相关方面的详细解答。
造成心源性脑栓塞的心脏疾病包括房颤,左心衰竭,卵圆孔未闭,二尖瓣狭窄等疾病,其中房颤是较高危的因素。那么,房颤是怎样引起心源性脑栓塞的,房颤患者如何预防心源性脑栓塞以及房颤和心源性脑栓塞的关系,今天我们邀请到暨南大学附属医院的主任医师张玉生为我们做专项解答。
房颤是一种非常见的快速心率失常,也是一种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一旦发生房颤,若不及时治疗就会造成病情恶化,导致发作的频率越来越高,持续时间越来越长,直至全天的心脏节律均为房颤。房扑是指控制心脏的并非正常的窦房结,而是位于心房的非正常的异位起搏点。那么关于房颤心电图的特征及房扑和房颤的区别等相关方面的问题,就有请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梁少兰给我们做出解答。
房颤是心内科常见的疾病,心脏分为心房和心室。当心房收缩跳动频率维持在很快的频率,就会出现脉搏与心跳不一致、听诊心音有强有弱、心律不齐的典型房颤症状。房颤后心脏内壁容易长血栓,心房收缩频率较高,血液流动较急,容易将血栓带到身体其他地方,产生阻塞。临床治疗主要抑制血栓形成和降低频率为主。部分儿童,心脏发育不完全,存在窦性心律不齐,一般不会影响生活。下面就由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申健针对房颤的定义、危害、治疗和儿童窦性心律不齐的危害等问题作出解答。
对于房颤患者来说,出现心跳频率不规则,可能会对心脏健康造成影响,久而久之引起心脏的病变,所以,房颤的治疗还是非常有必要。对于不愿意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患者,药物治疗依然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方法。
天气渐凉,房颤发病增多。房颤是心律失常领域最为高发的一种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且受工作压力大、熬夜应酬多等因素影响,呈现疾病年轻化的趋势。一旦患上房颤,会使心房丧失有效收缩,导致心悸、眩晕、晕厥、气短、胸闷等不适,甚至会引发中风。心脏房颤的发病年龄还与性别有关,有研究称男性发生房颤的平均年龄会比女性早,这是怎么回事?下面就为你介绍一下。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且显著增加致残率、致死率,血栓栓塞并发症是其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6倍,年发生率约为5%。
与标准时间工作者相比,长时间工作者易发生房颤。近期,来自英国伦敦大学流行病与公共卫生系的研究团队,发表了一项前瞻性多队列研究,评估了与标准时间工作(每周工作时间为35~40 h)人群相比,长时间工作(每周工作时间≥55 h)会增加房颤(AF)风险。
房颤患者有哪些注意事项?暨南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郭军副教授表示,心房颤动的患者日常生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个就是要规律休息、清淡饮食,不要吃过于刺激心脏的一些饮料、食物。另外还要按医嘱进行预防性的用药,可以有效控制房颤的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房颤可以通过射频消融手术治疗,房颤消融手术的治愈率高吗?暨南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的郭军副教授表示,房颤消融手术次的成功率,对阵发性房颤来讲只能达到80%-90%。对于持续性房颤来讲一般来说是60%-80%,但病情复杂的治愈率会打折扣。第二次射频消融的根治率会进一步提高。
大多数房颤是有症状的,患者会有心悸、呼吸困难、胸痛、疲乏、头晕等表现。也有一些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只是在体检或进行其他检查时才发现,或是在出现了严重并发症如卒中、栓塞或心力衰竭时才被发现。房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心电图检查。
近期,美国哈佛大学伯明翰女子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多次怀孕可能会导致未来出现房颤的风险增加。研究者对3万余名中位年龄为53岁、平均怀孕2次(至少怀孕6个月)的女性,进行了长达20.5年的随访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怀孕次数增加,房颤风险呈线性升高。与从来没有怀孕的女性相比,怀孕4次以上的女性,出现房颤的风险会增加30%~50%。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据统计,我国现有房颤患者约为800万,房颤可使脑中风险增加5倍,每100个缺血性中风患者中有15人因为房颤所致;且房颤所致脑中风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在中国,41.9%的脑中风患者复发中风。为了更好地普及大众对房颤的自我管理知识,将房颤的危害降到最低,暨南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将举办大型房颤的健康教育公益讲座。
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房颤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充血性心衰、心肌病、其他(窦结病、肿瘤、心包炎等)。甲状腺功能异常也是是引起房颤的原因,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并发房颤者可达9%~22%,而隐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也有不少出现房颤。除此之外,房颤可以由急性或暂时性的原因引起:如饮酒、手术、触电、心肌炎、肺栓塞、其它肺部疾病以及甲亢。基础疾病成功治疗可能消除房颤。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以不规则的心跳为主要特点。正常人的心跳在60~100次每分钟,而房颤时心房每分钟“颤动”350~600次,心房内肌纤维呈现一种快速而紊乱的颤动,从而丧失了有效的收缩能力。发生房颤时,患者会明显感到心脏不规则地跳动、胸闷、呼吸不畅。
秋冬交替,房颤病人明显增加。房颤可导致脑卒中、心力衰竭、猝死等严重后果,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心脏衰竭等房颤高危人群尤其要注意。如果出现心慌、气短、胸闷等症状,往往是房颤的先兆,千万不要掉以轻心,更不要以为忍忍就过去了,应尽快去医院咨询医生,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常发生于原有心血管疾病者,常见于风心病、冠心病、高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房颤发生在无心脏病变的中青年,称为孤立性房颤。那么,临床该如何诊断心房颤动呢?针对这个问题,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希望小编的下述介绍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许多心脏病都可以引起房颤,比如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病以及心衰等,病人主要表现为心慌、头晕、气短等,中老年人容易发病。房颤不仅可以加重原有的心脏病,更大的危害是容易在心房内形成血栓,血栓脱落随血液运行可引起脑梗死。所以,房颤患者患脑梗死的风险大约是心律正常人的4—7倍,心脏病患者如果出现房颤,病死率会比未出现房颤的患者高出2—3倍,所以无论什么心脏病人出现房颤,除了要服用抗凝药物防止血栓形成之外,都要积极治疗房颤。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