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房颤手术相关的文章有81篇:
临床上有很多患者会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现象,但是这种疾病和冠心病之间也有一定的区别的,冠心病属于一种冠状动脉血管狭窄而引起的疾病,而心房颤动属于一种心律异常疾病。为此家庭医生在线采访了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主任医师程康林,为我们讲解阵发性心房颤动属于冠心病吗?房颤早搏冠心病都有怎么办?
心脏是人体比较出问题的一个器官,所以我们一定要多加注意,比如可能会出现房颤等疾病,这个房颤是个专业的医学名词,很多人并不是多了解,为此家庭医生在线特地采访了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主任医师程康林,来为我们详细的讲述一下什么是房颤?应该如何治疗?
房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属于比较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尤其是75岁以上的人群,其发病率可达到10%。房颤不但会使心输出量和心功能明显下降,使患者出现心悸气短、喘息、乏力等症状,还可能会使心房内血栓形成,导致脑卒中或肢体动脉栓塞,引起严重后果,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那么房颤引起的脑梗可怕吗?以及房颤会导致死亡吗?关于这些问题我们请暨南大学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陈小明为我们作详细的讲解。
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治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治疗等,每种方法均有其相应的适应症。目前药物治疗仍然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方法,治疗房颤的药物主要包括抗凝药以及控制心室率的药,其中抗凝药一般可用华法林,那么为什么建议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以及房颤患者如果吃不了抗凝药该怎么办呢?下面我们请暨南大学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陈小明为我们作相关方面的详细解答。
房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病率仅次于早搏。房颤的主要危害一方面是长时间的房颤可能会导致心脏功能的衰竭,另一方面是因为心跳的不规则,导致局部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在左心房局部形成血栓栓塞。房颤的典型症状多为心悸、眩晕、胸部不适等,严重者会出现脑卒中。那么关于及房颤导致脑卒中的原因以及房颤的治疗方法等相关方面的问题,就有请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梁少兰给我们做出解答。
房颤是一种非常见的快速心率失常,也是一种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一旦发生房颤,若不及时治疗就会造成病情恶化,导致发作的频率越来越高,持续时间越来越长,直至全天的心脏节律均为房颤。房扑是指控制心脏的并非正常的窦房结,而是位于心房的非正常的异位起搏点。那么关于房颤心电图的特征及房扑和房颤的区别等相关方面的问题,就有请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梁少兰给我们做出解答。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明显增加。目前我国发病人数已超过1000万,每年用于房颤治疗的花费高达300亿元,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同时房颤易引发卒中、心衰以及痴呆等并发症,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
说起房颤,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但要说卒中,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其实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不齐,大约四分之一的人一生中都会出现房颤,而房颤又会增加患上卒中的风险。据了解,房颤患者相比于普通人,患上卒中的几率大了足足五倍。中山大学附属医院东院心血管内科郑东诞副主任医师表示,要想预防卒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排查和治疗房颤。
说起房颤,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但要说卒中,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其实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不齐,大约四分之一的人一生中都会出现房颤,而房颤又会增加患上卒中的风险。据了解,房颤患者相比于普通人,患上卒中的几率大了足足五倍。中山大学附属医院东院心血管内科郑东诞副主任医师表示,要想预防卒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排查和治疗房颤。
心房颤动(AF)是一种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心跳速度或节律的问题。房颤的体征和症状包括心悸,呼吸短促,虚弱或运动困难,胸痛,头晕或昏厥,疲劳或意识模糊。 心房颤动一般只能通过心电图录音进行专门诊断。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且显著增加致残率、致死率,血栓栓塞并发症是其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6倍,年发生率约为5%。
心跳快和房颤一般的老百姓可能容易混淆,但实际上心跳快包括很多种。快速型的心律失常,比如说房性心动过速、比如说房扑、比如还有些频发的室性早搏,这个都可以让老百姓误认为它是一种房颤,但实际上,心房颤动如果每分钟的心跳频率超过100次以上,那么我们可以叫做快速型房颤,这种时候我们患者会觉得心慌、胸闷、不适。如果每分钟心跳在100次以下,这时候就不叫做快速性心房颤动。
神经性房颤,自主神经系统通过提高迷走神经或交感神经张力可以触发易感病人发生房颤。许多患者房颤发作都是出现在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张力增强的时候,描述了一组病人,并将其分为迷走型房颤和交感型房颤。
近期,美国哈佛大学伯明翰女子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多次怀孕可能会导致未来出现房颤的风险增加。研究者对3万余名中位年龄为53岁、平均怀孕2次(至少怀孕6个月)的女性,进行了长达20.5年的随访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怀孕次数增加,房颤风险呈线性升高。与从来没有怀孕的女性相比,怀孕4次以上的女性,出现房颤的风险会增加30%~50%。
今年的6月6日是第三个中国房颤日,主题是:“关注房颤,远离卒中”,旨在让公众关注房颤卒中的危险和抗凝的重要性。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吴书林教授介绍,房颤(心房颤动)已成为一种心血管流行病,并导致多种不良后果,最严重的是房颤引发的卒中。世界心脏联盟理事、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指出,有效的抗凝治疗是预防和降低房颤相关卒中及其血栓栓塞事件发病率的关键。目前除了传统抗凝药物华法林外,又出现了新型口服抗凝药,可为患者提供更便捷、更安全有效的抗凝治疗选择。
临床上相当一部分房颤患者症状不明显,这部分患者往往忽视了疾病的及时治疗,但房颤的持续存在依然给他们的健康带来极大的潜在危害。医学上房颤是和冠心病机理不同的两种心脏疾病。房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律失常,大多发生在心脏有重病的病人,只有极少数发生在心脏本身没有什么大病的人(这时候医生往往称为特发性房颤)。急性心肌梗死时也易发生房颤,发生率约为10%~15%。
许多心脏病都可以引起房颤,比如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病以及心衰等,病人主要表现为心慌、头晕、气短等,中老年人容易发病。房颤不仅可以加重原有的心脏病,更大的危害是容易在心房内形成血栓,血栓脱落随血液运行可引起脑梗死。所以,房颤患者患脑梗死的风险大约是心律正常人的4—7倍,心脏病患者如果出现房颤,病死率会比未出现房颤的患者高出2—3倍,所以无论什么心脏病人出现房颤,除了要服用抗凝药物防止血栓形成之外,都要积极治疗房颤。
专家表示,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是发生于心房内的、冲动频率较房性心动过速更快的心律失常。当心房异位起搏点的频率达250-350次/分,心房收缩快而协调为心房扑动。若频率350次/分且不规则时,则为心房颤动。那么,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症状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将会为你详细介绍。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患病率的增长还会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增长密切相关,未来50年房颤将成为最流行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回顾2012年,随着一大批新的研究成果公布,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新思路和佐证。欧洲心脏病学会发布了新的房颤治疗指南,以及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心脏病协会/心律学会联合欧洲欧洲心律学会/欧洲心律协会公布了新的房颤治疗共识。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