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颅裂检查相关的文章有3篇:
多发性骨髓瘤,是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约占全部血液系统肿瘤的10%。每年3月是“国际骨髓瘤关爱月”,旨在提升全社会对骨髓瘤的认识,为患者及家庭提供帮助。3月28日,在这个草长莺飞、充满生机的日子里,江门市五邑中医院的医患们共同操练起了为血液肿瘤患者定制的八段锦康复操,通过一个个精心设计的动作引导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做好疾病管理,共同迈向“功能性治愈”之路。
肝癌,因早期症状隐匿、发现时多为中晚期,传统治疗手段难以满足临床需求。日前,我们从吉林大学医院获悉,该院成功引入一项肝癌治疗领域的创新技术——钇90树脂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以下简称为“钇90治疗”),为肝癌患者提供治疗新选择。
澳门仁伯爵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心电监护仪的警报声打破了原本寂静的空间。68岁的波叔(化名)躺在病床上,辗转反侧,多番求医始终未能找到对症下药的治疗方案。家人们为了减轻他的心理负担,并没有具体透露病情的严重程度,但波叔从胸前的隐隐作痛与这漫长的治疗之路中,已经隐约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详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曝光部分商家超量添加保水剂,让虾仁“疯狂增重”。保水剂到底是什么?
3月23日,由中国中药协会骨伤科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研究牵头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承办的“骨痛灵酊防治肌肉骨骼系统慢性疼痛临床研究启动会”在河北石家庄圆满召开。此次会议标志着由好医生集团申报的骨痛灵酊循证研究项目正式拉开帷幕。
广东省传统医学会于2025年3月23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三元里校区隆重举办传统医学论坛暨第二届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24年度总结表彰大会。
2025年3月26日,罗氏制药和默克共同宣布双方正式签订协议,就特泊替尼(拓得康?)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商业化达成合作。双方将充分整合各自优势资源,推动特泊替尼惠及更多METex 14跳跃突变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通过这次合作,罗氏制药将进一步丰富在中国的肺癌产品管线,继续携手各方推动肺癌规范化诊疗水平提升。
孩子不爱说话、重复动作……可能和“身体生锈”有关?许多家长发现,孤独症孩子常伴有睡眠差、情绪波动大等问题。科学家最新发现:这可能和孩子体内一种叫“氧化应激”的失衡状态有关!就像铁器生锈一样,身体细胞长期被“锈蚀”会引发各种问题。
家庭医生在线《走近好医生》栏目本期介绍的好医生是东莞康华医院CCU副主任、胸痛中心副主任揭英纯。
家庭医生在线《走近好医生》栏目本期介绍的好医生是东莞康华医院乳腺中心主任张爱玲医生。
生育率下降,月子中心市场还有得做么?
胃癌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五大消化道肿瘤之一。它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症状较轻,容易被忽视。
颅裂主要是颅骨的先天性缺陷,可分为显性颅裂和隐性颅裂,隐性颅裂,患者头部没有隆起的包块以及神经症状,所以多不需要手术治疗。而显性的颅裂因为颅骨的缺失,随着颅内压增高,会表现为头颅缺失部位的包块,以及产生相应的神经压迫症状,所以必须进行手术修补治疗。而且越早治疗越好,以免伤及包块,损伤脑组织。所以必须尽早进行颅骨修补术,术后要关注伤口愈合情况以及包块是否复发,如果复发,则需要二次手术,下面就关于颅裂的相关问题,就有请暨南大学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项永生给我们做出解答。
颅裂可分为隐性颅裂和显性颅裂,属于颅骨的先天缺陷。隐性颅裂只是单纯的颅骨缺失,而显性颅裂不仅有颅骨的缺失,还有隆起的包块。颅裂一般好发部位在颅前窝,其临床表现不尽相同,隐形颅裂多无临床症状,只有在拍头颅X片或CT时发现,显性颅裂表现为头颅包块和神经症状等。对于颅裂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CT、核磁等影像学的检查确诊。下面就关于颅裂的相关问题,就有请暨南大学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项永生给我们做出解答。
2018年2月8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外科为一位刚出生仅10天的婴儿解除了头上异常生长的“尾巴”,同时也解除了婴儿家人的担心。
当归10克,骨碎补15克,续断10克,新鲜猪排或牛排骨250克,炖煮1小时以上。汤肉共进,连用2周。枸杞子10克,骨碎补15克,续断10克,苡米50克。将骨碎补与续断先煎去渣,再入余2味煮粥进食。每日1次,连用7天。
脊柱裂的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关闭颅裂处的缺损,切除膨出的肿块。一般以出生后半年到一年手术较为安全。位于颅盖者,颅骨缺损可暂不修补,只需修补硬膜和缝合头皮。位于颅底部者,常需开颅修补颅骨裂孔及硬脑膜。
8个月大的小彬彬白净可爱,但自出生后家人发现其双眼球上下频繁颤动、吃奶时常常有呛咳及返流现象,张口时还可以看到口腔上(硬)腭部位有团粉红色的肉。孩子这种异常的情况让家人十分着急,在当地医院就诊检查,结果确诊为“先天性腭裂,重度脑膜脑膨出”。脑膜脑膨出是颅裂畸形的一种,是指颅内结构通过颅骨缺损处向外突出。由于孩子小、病情复杂,小彬彬家人辗转多家医院,也没有得到一个积极的救治方案。
有颅内组织从缺损处膨出则称为囊性或显性颅裂。囊性颅裂可分为脑膜膨出或脑膜脑膨出,后者囊内含有脑组织,或部分扩张的脑室等。囊性颅裂的临床表现因膨出的部位及大小而不同。出生时包块多较小,以后可逐渐长大,有一定压缩性。枕部者多在枕顶交界处见到圆形或椭圆形囊性包块。鼻根部者在鼻根部有包块突出,眶距增宽,眶腔受压变窄,眼外形呈三角形。神经症状可表现为智力低下、抽搐、瘫痪、腱反射亢进、皮质性视觉障碍及小脑症状和体征。部分病人无神经系统症状。根据膨出包块的外观特点及神经系统检查,不难作出正确的诊断。头颅X线片可见颅骨中线部有一圆形骨缺损,边缘硬化,外翻。颅脑CT和磁共振扫描能显示囊内容物,脑积水和并发的脑畸形。下面讲讲脑膨出的病因 及发病机制。
8个月大的小彬彬白净可爱,但自出生后家人发现其双眼球上下频繁颤动、吃奶时常常有呛咳及返流现象,张口时还可以看到口腔上(硬)腭部位有团粉红色的肉。孩子这种异常的情况让家人十分着急,在当地医院就诊检查,结果确诊为“先天性腭裂,重度脑膜脑膨出”。脑膜脑膨出是颅裂畸形的一种,是指颅内结构通过颅骨缺损处向外突出。由于孩子小、病情复杂,小彬彬家人辗转多家医院,也没有得到一个积极的救治方案。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