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药物不良反应并发症相关的文章有1篇:
流感季宝宝吸雾化存在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气道刺激、缺氧、过敏等隐藏风险。
咳嗽有痰时选头孢或阿奇,需考虑感染类型、药物抗菌谱、耐药情况、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基础疾病等因素。
水针疗法可能存在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局部组织损伤、神经损伤、晕针等危害。
不建议用牛奶吃药,会受药物成分、牛奶成分、药物疗效、药物不良反应、药物吸收等因素影响。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常见有心律失常、体位性低血压、尿潴留等。 1、心律失常:部分老年人在用药的过程中,因剂量不当或者伴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时,容易出现心律失常。 2、体位性低血压:高血压老人需要服用降压药,如服用氢氯噻嗪片、卡托普利片等药物,其药物成分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盲目用药有可能会诱发体位性低血压。 3、尿潴留:如果老人经常服用抗抑郁类的药物、抗帕金森病类的药物,其药物成分作用于机体,有可能会导致相应的神经系统麻痹,而出现明显的尿路功能异常,出现尿潴留。 除此之外,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还包括容易诱发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等。一般情况下,老年人出现身体不适症状时,需要前往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不建议盲目选用。
代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不包括的症状较多,不能一一列举,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心血管异常、消化功能异常等。 代抗精神病药物服用过程中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影响,部分患者可能会产生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症状,例如出现肌张力增高、张口困难、吐舌等,同时还有可能会出现不自觉抖动。也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血管异常症状,比如血脂血糖升高、胸部疼痛、心动过速等。同时还有可能会出现口干、恶心、呕吐、排便困难、排尿困难,也可能会产生视力模糊等。 平时较好不要盲目服用药物,如果盲目服用药物可能会对身体造成影响。
甲硝唑是一种常用的抗感染药物,广泛应用于败血症、心内膜炎、脓胸、肺脓肿、腹腔感染、盆腔感染等厌氧菌感染疾病,也常用于滴虫引起的阴道炎等滴虫病,但是患者使用甲硝唑时需仔细了解其用法用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近日有媒体曝光一中学几十名高三学生感染肺结核,这些学生接受治疗时出现了种种药物不良反应,给身心带来巨大痛苦。目前用于结核病的药物主要有哪些?这些抗结核药可能产生哪些不良反应?
不少人用药前有阅读药品说明书的习惯,但往往把药物不良反应与副作用混为一谈,实际上两者定义不同,范围也不同。暨南大学附属医院感染控制科的陈祖辉副主任医师此前接受家庭医生在线采访时介绍了相关知识。
感冒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疾病,不少人感冒后会自行购买药物服用。市面上的感冒药多为复方制剂,不少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如果患者自行大量服用多种感冒药,则可能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甚至中毒,危害生命安全。患者用药时应怎么防止出现感冒药中毒?
老年人是心脑血管疾病、痛风、糖尿病等疾病的高发人群,往往需要长期用药治疗,老年人长期用药容易引发各种不良反应,这是为什么?老人用药过程中应如何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如今不少身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喜欢服药的同时,也吃保健品希望改善身体素质。但患者服用保健品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有些保健品中藏有中药成分,可能与正在服用的药物发生反应,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不少药物有苦味,儿童往往不愿意服药,此时一些家长喜欢用果汁饮料或牛奶给儿童送服药物,改善口味,但这样做可能影响药物吸收,降低疗效,甚至导致药物不良反应。
不少患者服药时容易因种种原因导致错误用药,往往是药物疗效降低或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用药时可注意以下6个方法,避免用药错误。
药物需要按疗程服用,但部分患者可能因为疗程结束,但自身疾病尚未痊愈而擅自延长药物使用时间。但超时使用药物往往容易引发各种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含有收缩血管剂、激素、对乙酰氨基酚等成分的药物。
“是药三分毒”,这是因为,药物治病,是药物“偏性”起作用。跟治疗效果无关的“偏性”,会对人体产生治疗效果外的不良反应。因此凡是药物,都具有或多或少的副作用。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发布《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白皮书显示,中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率是成人的2倍,新生儿更是达到4倍;近年来,儿童药物中毒现象呈上升趋势,药物中毒占所有中毒就诊儿童的比例从2012年的53.0%上升到2014年的73.0%。儿童药物中毒比例高居不下,儿童用药有哪些药注意的问题呢?
“我的案子看来又得拖一阵了。联系过国内十几家知名司法鉴定机构,至今没一家愿意接。”重庆籍小伙冉金发,最近感到有些无助。作为国内首例疑似乙肝药物不良反应案的原告,冉金发起诉天津两家药厂及医院三被告的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详见羊城晚报2015年10月14日A7版相关报道),如今因找不到“司法鉴定”机构而陷入了僵局。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4年)》。2014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132.8万余份,比2013年增长0.8%。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34.1万份,占同期报告总数的25.7%。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中国每年有250万人因药物不良反应入院,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40%死于抗菌药物滥用。”对此,卫生部官员进行了澄清,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9年和2010年分别接到的药品不良反应的数字是65万和69万,而两年报告的死亡病例加起来是1100例。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