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治疗相关的文章有2篇:
2025年3月20日至23日,第26届南方心血管病学术会议在广州隆重举办。本次会议以“传承、创新、合作、共赢”为主题,旨在展示心血管领域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的最新进展,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会议期间,“中西医结合治疗微循环障碍”专题研讨会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广东省人民医院荆志成教授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钱孝贤教授主持,现场吸引了超过百位心血管领域专家及临床医生参与,共同探讨微循环障碍的诊疗新进展与中西医结合的创新实践。
你敢信吗?一根细如发丝的电极植入体内,就能让植物人重新睁开眼!这可不是科幻片,而是脊髓电刺激术创造的医学奇迹。日前,广东祈福医院神经外科通过这项创新技术,成功唤醒昏迷6个月的患者,为“植物人”的康复注入新曙光!
2025年4月21日,北京 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糖尿病和体重管理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依托诺和诺德百年深耕慢病领域的专业经验和创新治疗方案,并借助京东健康的全场景医疗服务能力,双方将携手打造肥胖症公众科普专区,助力糖尿病一站式诊疗,全面赋能慢病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
4月20日是“世界痛风日”(World Gout Day),据最新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痛风患者已超过1800万人,且呈年轻化趋势。
“幸好遇到了崔春晖主任团队,否则我恐怕要一辈子挂着粪袋了!”最近来自湖南的40多岁的张阿姨确诊超低位直肠癌,险些要切除肛门,最终在珠江医院胃肠外科实现了“极限保肛”。
4月9日深夜,我院开展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一名4岁幼童误吞纽扣电池,情况危急。消化内科、麻醉科、儿科急诊等多科室医护团队迅速响应,通力协作,成功完成异物取出术,展现了精湛的医疗技术和高效的团队协作能力。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超过18%,其中90%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然而,随着独居、空巢老人比例不断攀升,超过1/3的老年人面临无人照料的困境。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带来的健康风险不容忽视:
在日常进食过程中,潜藏着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健康隐患——食物误入气道。近期,我院接诊因食物误吸导致气道异物的病例数量略有增加,这一现象不容忽视。支气管镜检查结果显示,这些患者的气道中滞留的花生碎粒、尖锐鱼骨、肉块等异物,虽然看似普通的食物残渣,却可能在特定情况下引发窒息、肺部感染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
真相:这种说法不准确。引发季节性过敏的主要是风媒植物的花粉(如柏树、杨树、柳树等),这类植物通常花朵不显眼,依靠风力传播大量轻质花粉。而人们日常观赏的显花植物多为虫媒花(如桃花、梨花等),其花粉颗粒较大且质量重,主要依靠昆虫传播,难以通过风媒进行传播,因此实际致敏风险很低。花粉过敏患者在户外活动时症状加重,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由周边环境中风媒植物的花粉引起,而非观赏花卉本身。当然,极少数人可能对特定花卉存在特应性过敏反应,但这需要通过专业过敏原检测才能确诊。对大多数花粉过敏者而言,只要避开风媒植物密集区域,选择合适时段(如避开早晨传粉高峰),并做好基本防护(如佩戴口罩、护目镜),是可以享受赏花的乐趣的。将“花粉过敏”等同于“不能赏花”是一种过度简化的错误认知。
痛风不仅是“痛起来像风一样快”的关节病,更是潜伏的健康“杀手”。当体内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就像玻璃渣在关节里摩擦,不仅会导致反复肿痛,还可能导致关节畸形,长期还可引起肾功能衰竭甚至心脑血管疾病。风湿免疫科马剑达副主任医师提醒,降尿酸是痛风治疗的关键,记住“360”法则,通过药物与生活方式的“双管齐下”,和痛风彻底说再见。
肝门部胆管癌被称为“胆道杀手”,因其特殊的发病部位、浸润性生长特性以及与肝门部血管的紧密关系,一直以来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挑战。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胆胰外科,身患肝门部胆管癌、复杂胆道感染、重度贫血及全身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等多种危重疾病的唐先生在辗转多地求医未果后找到了新生的希望。经过多学科团队长达数月的精心治疗和精准手术,唐先生正逐步战胜病魔。自2014年以来,医院副院长刘超教授带领团队建立了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新策略——“序贯联合术前胆道引流、选择性门静脉栓塞及肝门部血管切除重建的大范围肝切除技术”,根治性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达44%,有效提高了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
重磅喜讯!家庭医生在线荣获百度健康内容生态论坛“健康科普先锋奖”。这一路,我们秉持初心,将晦涩医学知识化作易懂科普,为大众健康答疑解惑。这份荣誉,是嘉奖更是鞭策,未来我们会持续输出优质内容,点亮健康之路!
详情:每年4月15日至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2025年宣传周的活动主题是“科学防癌健康生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癌症防治误区。
身高1.75米的刘先生,体重达358斤,相当于两位成年男性的体重总和。这超负荷的体重不仅压垮了双腿,更严重影响到自身健康。长期饮食失控与运动缺失的恶性循环,导致脂肪过度堆积,身体机能逐步衰退,最终引发多器官系统危机。
真相:祛湿减肥需要厘清几个概念,不要被错误的说法所误导。
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多是由于遗传、饮食原因、环境原因导致的,容易引起患者出现不适,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患者的多个直系亲属有冠心病,患者也可能会携带冠心病的隐性遗传基因,出现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现象。长期高脂、高糖饮食,且有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患者出现了高脂血症、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经常处于污染比较大的环境中,也容易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可能会出现胸闷、胸痛、心悸、呼吸不畅等症状。 症状较轻的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非诺贝特、氯吡格雷等药物进行治疗。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以通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等方式缓解病情。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患者平时要养成饮食、作息规律的习惯。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占全部先天性心脏病的0.25%--0.46%,约每30万例新生儿中就有1例。由于该病预后很差,大约95%的婴儿于岁以1岁内死亡。因此大多主张一旦诊断明确,即使没有症状也应及早手术。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是较常见的冠状动脉畸形。其中,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是最常见和最具有临床意义的一种,左右冠状动脉可单独或全部起源于肺动脉。那么,冠状动脉起源异常需要做哪些检查?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是较常见的冠状动脉畸形。其中,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是最常见和最具有临床意义的一种,左右冠状动脉可单独或全部起源于肺动脉。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临床表现有哪些?本文向你详细介绍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症状。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是较常见的冠状动脉畸形。其中,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是最常见和最具有临床意义的一种,左右冠状动脉可单独或全部起源于肺动脉。右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时,扩大的左冠状动脉可通过侧支与右冠状动脉相通,再进入肺动脉,形成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导致心肌缺血,约25%的患者死亡,须尽早手术。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较多见,其中以左冠状动脉主干起源于肺动脉最为常见。左前降支、左回旋支或圆锥支起源于肺动脉较罕见。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