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多发性大动脉炎饮食相关的文章有2篇:
多发性大动脉炎一般指大动脉炎,是指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炎性疾病。通常会引起疲劳、食欲不振、恶心、发热、头痛等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一般治疗、吸氧、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方式治疗疾病。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延误治疗,导致疾病进一步加重。 一、症状 1、疲劳:自身免疫系统对抗炎症时,会影响正常的动脉血液循环,导致体力和精神过度疲劳。 2、食欲不振:该疾病会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并释放炎症因子,对调控食欲的神经系统造成影响,导致食欲下降。 3、恶心:炎症对胃肠道造成刺激时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症状,出现恶心、呕吐等现象。 4、发热: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和维持免疫功能时,会导致体温升高。 5、头痛:炎症可能导致血管壁厚度增加和狭窄,使头部的供血动脉受到影响,引起头痛的现象。 二、治疗 1、一般治疗:建议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样化,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2、吸氧:疾病对心脏造成损害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吸氧治疗,减轻心脏不适症状。 3、药物治疗: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甲泼尼龙片、倍他米松片、醋酸氢化可的松片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也可以遵医嘱配合服用环孢素软胶囊、环磷酰胺片、硫唑嘌呤片等药物增强疗效,缓解症状。 4、手术治疗:病变动脉出现明显的狭窄或闭塞,可能引起脑出血、重度高血压等状况,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采取旁路流转术治疗。 5、介入治疗:疾病引起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影响血液循环时,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采取经皮血管球囊扩张术、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等介入治疗,改善症状。 患病期间要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遵医嘱按时用药,定期复查,出现病情变化时需要及时就医。
多发性大动脉炎一般指大动脉炎,属于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诊断标准有年龄、肢体间歇性运动障碍、肱动脉搏动减弱、收缩压差、血管造影异常等。建议前往医院就诊,通过血常规检查、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明确诊断,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1、年龄:大动脉炎的发病年龄一般为小于40岁的人群。 2、肢体间歇性运动障碍:活动时如果出现一个或多个肢体有乏力、肌肉疼痛等不适症状,并且症状逐渐加重,尤其上肢症状较为明显,可以初步诊断为大动脉炎。 3、肱动脉搏动减弱:该疾病会引起一侧或多侧肱动脉搏动减弱的情况。 4、收缩压差:患有该疾病时,测量双侧上肢收缩压差会大于10mmHg。 5、血管造影异常:通过血管造影检查,如果主动脉一级分支或上下肢近端的大动脉出现狭窄或闭塞,病变为局灶或节段性,并且排除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发育不良等原因导致的,通常可以诊断为大动脉炎。 患病期间要遵医嘱按时用药,避免突然减药或者停药,以免导致病情反复。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饮食清淡、营养饮食,以及良好心态,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有助于疾病恢复。
收缩压188mmHg舒张压118mmHg通常代表数值偏高,是否严重取决于引起的原因,如果是非疾病因素引起的,通常不严重,如果是疾病因素导致,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多发性大动脉炎、肾动脉狭窄等,通常是比较严重的。 一、不严重 剧烈运动、情绪紧张、吃刺激性的食物,有可能会导致血压一过性升高,出现收缩压188mmHg舒张压118mmHg。通过休息、放松心态、改善饮食习惯,即可促使血压数值恢复正常。 二、严重 1、慢性肾小球肾炎:由于炎症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会出现血压持续性上升,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肾脏间歇性恶化。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主要是甲状腺分泌过多甲状腺素,导致代谢率增加而引起,若不及时控制,会引起高代谢症候群。 3、多发性大动脉炎:由于炎症刺激造成动脉血管狭窄,可出现血压明显升高,不及时治疗有可能会诱发脑出血、脑血栓。 4、肾动脉狭窄:由于疾病导致肾脏灌注不足,可出现血压升高,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发生肾脏萎缩或反复发作的肺水肿。 如果血压持续偏高或同时伴随头晕、头痛、乏力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来排除疾病因素,以免耽误治疗时间。
高血压153mmHg通常算高的,需要引起重视。 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正常收缩压数值为90-139mmHg,舒张压数值为60-89mmHg,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若测得的血压数值为153mmHg,由于数值超过正常范围高值很多,因此算高的。如果为一过性的,考虑可能是剧烈运动、情绪紧张、喝咖啡、饮酒等原因导致。但如果持续性偏高,不排除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多发性大动脉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疾病因素造成,同时伴有肢体麻木、头晕、头痛、呼吸困难、肌无力等不适症状。 因此,若检测出此血压数值,并伴有上述症状时,还需患者及时就医,通过详细检查明确具体原因后,对因治疗。
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正常数值为90-139mmHg,舒张压正常数值为60-89mmHg,若检测出133mmHg/71mmHg,通常是正常的。 这里的133mmHg通常是指收缩压,71mmHg通常是指舒张压,由于此数值在正常范围内,因此是正常的,一般情况下无需给予特殊处理。血压正常通常代表人体的心脏和血管均在正常的运动状态下,但如果在监测的过程中,出现血压数值持续高于正常范围,考虑与不良生活习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多发性大动脉炎等情况有关,但如果血压数值持续低于正常范围,排除生理性低血压,则要考虑大出血休克、急性心肌梗死等情况。 一般建议健康人群定期前往医院监测血压数值,若出现异常,可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
血压151mmHg/99mmHg是否严重取决于引起的原因,如果是非疾病因素引起,一般并不严重,如果是疾病因素导致,存在一定的严重性。 血压检查一般测量的是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这里的151mmHg通常是指收缩压,正常范围应该为90-139mmHg,而99mmHg通常是指舒张压,正常范围为60-89mmHg。其数值检测,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都超过了正常范围,如果是因为剧烈运动、情绪紧张、不良饮食习惯诱发,一般是一过性的,机体可以自行调整恢复,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但部分患者出现此检查结果,是因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动脉狭窄、多发性大动脉炎等疾病因素造成,并伴有蛋白尿、尿频、尿急、全身不适、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不适,这种情况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有可能会造成病情进一步加重,而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一旦出现血压数值偏高的现象,建议前往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
血压136mmHg/80mmHg通常是正常的。 血压为基础生命体征,检查所测量的一般是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这里的136mmHg通常是指收缩压,正常数值为90-139mmHg,血压80mmHg通常是指舒张压,正常范围为60-89mmHg,由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因此是正常的。血压监测属于身体的重要项目,如果血压持续低于正常范围,可能与慢性营养不良、主动脉瓣狭窄等原因有关。但如果血压持续高于正常范围,排除剧烈运动、不良饮食习惯后,也可能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多发性大动脉炎等情况。 因此,健康人需要定期前往医院监测血压数值,一旦出现异常,可根据原因进行处理。
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的区别主要是发病机制和常见疾病类型。 1、发病机制:超敏反应又称为变态反应,发病机制为人体被抗原致敏后,再次被同一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一种身体免疫异常。自身免疫病一般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导致身体抗原和抗体的异常,发病后会诱发身体产生致敏淋巴细胞,损伤正常的组织细胞。从发病机制可知,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分类。 2、常见疾病类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类型有接触性皮炎、移植排斥反应、变应性脑脊髓炎、甲状腺炎、神经炎等。自身免疫病常见的疾病类型有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多发性大动脉炎等疾病。
很多人都会有手脚冰凉的现象,尤其是女性,一到冬天手脚冰凉更加明显,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手脚冰凉的原因除了因如雷诺氏病和雷诺氏现象、多发性大动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疾病引起的外,主要是因为冬天血液的新陈代谢减缓,低气温使血管收缩,血液回流能力减弱,使得手脚等部位的末稍血液循环不好造成的。
基底动脉的舒缩功能发生障碍,如基底动脉型偏头痛。动脉内膜炎、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炎、结缔组织病等。
动脉硬化患者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子,如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低HDL血症、糖尿病以及吸烟等。如选择性地作心电图,放射性核素心、脑、肾等脏器扫描,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选择性血管造影等,有助明确诊断。临床上常需考虑与炎症动脉病变(如多发性大动脉炎、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等)及先天性动脉狭窄(如主动脉、肾动脉狭窄等)相鉴别。炎症性动脉疾病多具有低热、血沉增快等炎症表现,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发病年龄轻,不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
高血压危象为精神创伤、情绪变化、过度疲劳、寒冷刺激、气候变化和内分泌失调(如绝经期或经期)等。继发性高血压的诱发因素:肾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中最为多见的:包括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晚期影响到肾功能时)、肾动脉狭窄、肾结石、肾肿瘤等。主动脉狭窄、多发性大动脉炎等。颅脑病变使颅内压增高也可引起继发性高血压。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重要分支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导致节段性动脉管腔狭窄以致闭塞,并可继发血栓形成,肺动脉及冠状动脉亦常受累。少数病例合并动脉瘤样扩张。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又称缩窄性大动脉炎。本病为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进行性、且常为闭塞性的非特异性炎症。因病变累及动脉的不同,其临床表现亦不同,但其中以头和臂部动脉受累导致的上腹无脉症为最多,其次是累及肾动脉,腹主动脉所致的下肢无脉症,若累及肾动脉,还可以引起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临床一般所称的“无脉病”、“主动脉弓综合征”、“主动脉弓分支血栓闭塞性动脉炎”或“慢性锁骨下动脉一颈动脉梗阻综合征”等,多是按本病或本病的不同类型而言。国内资料表明,本病女性患者约占65%以上,发病年龄为5—45岁,以女性青少年多见,30岁以下者约占85%以上。下面小编给大家几种多发性大动脉炎的预防方法: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治疗: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检查: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表现: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病因:
近年来,动脉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好发人群涉及面广,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很多人没有深刻意识到它的巨大危害性。为了预防这颗不定时的炸弹在体内爆炸,有必要对动脉瘤做一番介绍。从医学发展和临床研究来看,动脉瘤的高发病率与人们生活模式的改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首先,大众没有必要一听到“瘤”这个字就非常紧张。其实动脉瘤并非实体瘤,它不是一个良性或者恶性的肿瘤。动脉瘤是指动脉在病变的基础上发生了血管扩张,动脉从管状变成了球状而引起症状。它的最主要危害是破裂,发生大出血,致使患者休克、猝死,极为凶险。 动脉瘤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是最直接的两个原因。这两个原因再往前溯源就是代谢异常综合征,即“八高一少”:饮食代谢方面有四高——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高肌酐;身心功能方面有四高——高血黏度、高血压、高体重、高压力;一少——运动量减少。 过去人们吃得清淡、现在吃得油腻;以前上下班步行、骑自行车的多,现在打车、开车的逐渐增加,而且如今娱乐活动在家就能进行,看电视代替了去电影院,又有了现代化的遥控设备,躺在床上、沙发上就能轻松地转换频道,更促使了肌肉运动量的减少;在这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似乎有一条无形的鞭子不断地鞭策人们向前奔跑,人们的工作压力比以前沉重得多。要预防动脉瘤,就要对人们现今的生活模式做一番调整,争取做到饮食清淡、运动增加、工作减压。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动脉瘤另有一些致病因素:(1)感染:以梅毒和艾滋病为显著。(2)动脉中膜发育不良:这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病因未明的病变。(3)外伤:某种器械贯通伤直接作用于受损处动脉引起动脉瘤,可发生于任何部位。(4)其他:包括巨细胞性主动脉炎、白塞氏病、多发性大动脉炎等。 近十年来,无论是动脉瘤的诊断,还是治疗,医学界都有了飞速的发展。微创治疗是总的趋势,即从过去大手术切除动脉瘤加以人工血管置换术,转变为腔内微创治疗。这种新型的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已经日趋成熟,微创疗法可以减少患者的创伤和大手术的危险性。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