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相关的文章有1篇:
血小板分布宽度18.1%一般不太正常。 一般情况下血小板分布宽度的正常范围是9%~17%,此时血小板分布宽度已经达到了18.1%,超出正常范围,因此是不正常的,表明有轻度的偏高。 血小板分布宽度偏高表明血液中的血小板体积可能会存在大小不均情况,跟疾病有一定的关系,比如进行脾切除后可能会直接影响到血小板的分布宽度,导致数值上升。同时还可能跟巨幼细胞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等因素有关,需要及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比如全血细胞检查、血红蛋白电泳检查等。 血小板分布宽度轻度偏高并不一定是由疾病导致,需及时到医院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治疗。平时还需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进行剧烈运动或熬夜劳累,可以多吃有营养的食物,增强抵抗力。
平均血小板体积7.0fl一般是正常的。 平均血小板体积是一种临床检测标准,主要反映血小板大小变化情况,可以用于血小板减少症病因的判断。一般正常范围是7~11fl,此时数值是7.0fl,在这个范围内,因此是属于正常情况。 如果进行平均血小板体积检测时发现平均血小板体积偏低,需考虑是否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等疾病,如果有偏高情况,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 平时需要多注意观察个人身体症状,如果有皮肤瘀点、发热等症状出现,需及时到正规的医院就诊,根据原因治疗,同时还需适当休息,每天保证8~9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劳累或者进行剧烈运动。
血小板是人体内的“止血贴”,能够在血管出现破损的时候,聚集在一起“堵住”破损处,从而止血。正常人体内的血小板数大概是100-300×109/L。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则是指由于免疫因素造成的血小板小于100×109/L,且白细胞的数量分类、血红蛋白等均正常的疾病。根据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黄礼彬介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其实较为常见,发病率约为4-5/10万。不过也不用太担心,因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个良性的、自限性的疾病,70-80%的儿童会在一年内自愈。
血小板分布宽度17%一般是正常的。如果生活中身体出现不适的情况,需要立即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血小板分布宽度会反映血小板容积的大小,正常范围为9-17%,而血小板分布宽度17%在正常范围内,因此是正常的。如果低于9%,说明血小板分布宽度偏低,这种情况常见于造血功能减退,考虑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或者恶性肿瘤的患者经过治疗以后,造血功能减退引起。如果高于17%,就说明血小板分布宽度偏高,常见于血小板过度破坏,但是骨髓造血功能良好,比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如果在生活中发现血小板分离宽度增高或者降低,就需要前往医院明确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海曲泊帕乙醇胺片和艾曲泊帕乙醇胺片的区别在于适应症不同,建议患者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避免盲目用药,以免损害身体健康。海曲泊帕乙胺醇片和艾曲泊帕乙胺醇片都属于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主要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症,都适用于既往对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等治疗反应不佳的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成人患者。海曲泊帕乙胺醇片还可以用于对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不佳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成人患者,而艾曲泊帕乙胺醇片还用于血小板减少和临床条件导致出血风险增加的ITP患者。两种药物都需要空腹服用,用药期间还要注意清淡饮食,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辣椒、花椒等,以免影响药物发挥药效。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通常不会病变成再生障碍性贫血。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于一类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但并不会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多种因素所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可引起贫血、出血、感染等现象。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虽然会引起异常的出血现象,但并不会对骨髓的造血功能造成影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明确诊断后需要配合医生进行有效治疗。平时还需要做好儿童的防护措施,减少外伤的发生几率,以免引起异常出血现象。
低烧指的是低热。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包括硬皮病、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不同疾病引起的低热特点也不相同。 1、硬皮病:该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可能会经历数周或数月的低热,温度一般在37.5~38.5℃波动,并伴随全身乏力、食欲不佳等特点。 2、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体温可能会短暂的略高于正常体温,并不会出现持续性低烧,并伴随关节肿痛、晨僵等症状。 3、多发性硬化:是一种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多个部位为特点的自身免疫病,通常不伴随持续性低烧,可伴随感觉障碍、肢体无力、视力障碍等神经系统不适的症状。 4、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患者通常会经历间歇性低热,然后恢复正常,低热可能持续数天或数周,容易反复出现,并伴随肌肉疼痛、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 5、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低烧可能会持续时间比较长,并且容易反复发作,还可能会伴随全身乏力、皮下瘀斑、鼻出血等特点。 当患者出现低热的症状时,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有助于病情控制。
海曲泊帕指海曲泊帕乙醇胺片,属于一种抗出血药,比较适用于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不佳的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一般需要通过遵医嘱、逐渐减量、跟踪检测、注意观察、替代治疗等停止用药。 1、遵医嘱:如果需要停止使用海曲泊帕乙醇胺片,需要向专业医生进行咨询,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反应,制定合适的停药计划。 2、逐渐减量:需要逐渐减少药物剂量,防止出现血小板减少或者其他副作用。 3、跟踪检测:停药期间需要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监测血小板水平判断病情是否发生变化,确保停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注意观察:需要注意观察身体状况,如果出现明显的淤斑、淤血、出血等症状,可能提示出现血小板减少,需要及时向医生告知并处理。 5、替代治疗:停药过程中如果出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需要严格遵医嘱采取其他替代治疗进行改善,避免出现异常影响。 海曲泊帕乙醇胺片对药物活性成分,或任何辅料过敏的患者禁止使用。如果用药过程中或者停止用药后出现异常症状,需要及时就医,采取正规治疗,避免出现严重影响。
狼疮抗凝物阳性是否好治取决于病情的轻重程度,如果患者的临床症状比较轻微,通常是比较好治的。如果患者的临床症状比较严重,则会给治疗增加难度。 临床上引起狼疮抗凝物阳性的原因比较多,比如当机体出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疾病时,都有可能会出现狼疮抗凝物阳性。若患者出现以上疾病,其临床症状比较轻微,且能够积极配合医生做相关治疗,大部分的患者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此种情况下,狼疮抗凝物阳性是比较好治的。 但部分患者当出现以上疾病时,由于临床症状比较严重,会增加治疗增加,一般通过单纯的选择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可能无法改善病情,需要给予放、化疗来提高疗效。但即使给予相关治疗,也只能延缓病情进一步发展,并无法达到治好的目的。
血小板是人体内的“止血贴”,能够在血管出现破损的时候,聚集在一起“堵住”破损处,从而止血。正常人体内的血小板数大概是100-300×109/L。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则是指由于免疫因素造成的血小板小于100×109/L,且白细胞的数量分类、血红蛋白等均正常的疾病。根据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黄礼彬介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其实较为常见,发病率约为4-5/10万。不过也不用太担心,因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个良性的、自限性的疾病,70-80%的儿童会在一年内自愈。
造成血小板比积偏低的原因有骨髓造血功能遭到破坏、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液疾病等。 1、骨髓造血功能遭到破坏:当发生急性白血病时,会导致白细胞大量的增殖,从而损害正常的骨髓造血功能,引起血小板比积偏的情况。 2、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当血小板在外周血中被过多的迫害后,就会导致数量大量的减少,从而导致血小板比积偏低。 3、患有血液疾病导致的:当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都会导致造血干细胞损伤,无法正常产生血小板,造成血小板比积偏低的症状。 此外,外伤导致出血量过大时,也会造成血小板比积降低,需要及时通过治疗缓解病情。当血小板的数量升高后,血小板比积偏低的现象也会逐渐的恢复正常。
每年的9月21日至9月27日被定为国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疾病周。2010年,为了帮助这些只是磕碰、摩擦就会血流不止的疾病人群,The Platelet Disorder Support Association发起了这项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ITP的认知,关心并支持ITP患者。今年国际ITP疾病周的主题是“无畏ITP束缚,凝聚自由新力量”。
血液病是目前十分常见的一类疾病总成,其包含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多种疾病,通常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分为良性血液病、恶性血液病两种情况,而后者属于非常严重的一类疾病,能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可能有鼻子出血、牙龈出血的情况,这种出血的情况常常被人忽视。但如果这些出血的情况还伴有出月经量增加或体表出现瘀点瘀斑、持续疲劳无力,这时需要注意可能与一种血液疾病相关——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等为特征,是最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通常认为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也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等为特征,是最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通常认为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也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急性型须与某些严重之细菌感染,尤其是脑膜炎球菌感染;急性白血病,药物过敏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相鉴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尚可见于红斑狼疮、结核病、结节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慢性甲状腺炎及自身免疫性贫血(Evans综合征)。
警惕!感冒后皮肤上出现小红点。血液科专家提醒,八成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由感冒病毒引起。对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来说,因为皮肤上有很多出血点,要卧床休息,防治碰撞伤或活动后引起自发出血,因为这种出血很难止住。
今年24岁的小苏,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使用强的松等西药来治疗,但是在疾病得到控制的同时,肠胃功能也受到了影响。虽然这样的副作用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小苏还是希望未来能多些副作用小的药物。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