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依赖与神经精神障碍病因概要:
药物依赖与神经精神障碍的病因主要分为3大方面:社会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活在药物滥用的传播和蔓延以及药物依赖的形成和流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药物依赖的个体性因素,如人格特点和心理素质、个体的经济来源、生活条件及与毒品的可获得性、心理与躯体疾病等;遗传性因素。
药物依赖与神经精神障碍详细解释:
药物依赖的病因、因素及发病机制及病理学基础
(一)病因的社会性
社会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活在药物滥用的传播和蔓延以及药物依赖的形成和流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社会环境决定药品的供应情况。众所周知药物依赖的形成关键在于药物的可获性,药物滥用直接与流行滥用药品有关。在中国,20世纪50-60年代,很少有毒品成瘾,甚至镇静安眠类成瘾药物也控制很严,规定一个处方只许开6片药。一般人群中难以获得,也就不会形成药物依赖。那时阿片类药物依赖的患者极为罕见,几乎只见于医疗卫生行业的人员。但那时西方国家社会中毒品猖獗,在大街小巷唾手可得,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品成为调整焦虑、改善睡眠的良药,到60年代成为社会上广泛性滥用药品。因此,西方国家毒品、药物滥用和依赖广泛流行,而当时国内毒品成瘾和药物依赖仍然少见。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难免使毒品从东南亚流入国内,因此南方一些省份的毒品成瘾明显高于北方的成瘾人群,而现在国家政府发现问题,开展严打毒品走私,严控毒品的使用,所以这儿年国内毒品成瘾的发生率有下降趋势。可是,目前抗焦虑药物如阿普唑伦、地西泮等使用控制不严,无论是医院,还是社会市场到处可取,必然形成药物滥用现象;但是西方国家已作为重要问题严加控制,这类药物依赖的人群日趋减少,而在中国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这类疾病已成为常见的一种神经精神障碍。可部分专科医生仍未认识这一问题,常误诊为其他心理疾病.给这类患者继续选用依赖药物。国外社会动荡,心理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抗抑郁药物有着广大的市场,自20世纪80年代已成为新型抗抑郁药开发的有利条件。到今天抗抑郁药物的种类繁多,药物公司尤其在西方国家为争取更大的市场,只站在经销商的立场上,进行广泛宣传新型抗抑郁药的优点,为达到争夺更大的市场,不宣传它们的毒副作用,甚至让病人终生服用才好。实际上,真正内源性抑郁症的患病率并不高,相当一部分患者是外因性抑郁问题或抑郁障碍,在国外已形成了抗抑郁药物的滥用现象,类同于抗焦虑药。国内也在紧跟西方国家后尘,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任何医生都可随便诊断抑郁症,谁都可以使用、应用抗抑郁药,甚至形成任何人都可服抗抑郁药物,尤其新型抗抑郁药物。笔者在综合医院精神科会诊发现.由新型抗抑郁药物所引发的问题不少,甚至引起猝死。笔者也见过新型抗抑郁药物引起的药物依赖。抗抑郁药物也是成瘾药物,有些病人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而医学界仍在迷茫之中,应该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进行研究,否则多年之后可出现一批抗抑郁药物的药物依赖病人。
社会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也起重要作用,中国的酒文化有它的文明之处,但也有它的片面弊端,任何会聚场所,往往离不开饮酒,经常造成酗酒,甚至有的人认为发展酒业可促进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等片面认识。在我国,酒依赖和慢性酒精中毒的人群也日趋增加,封建社会制度,妇女喝酒不文明,今天有的妇女饮酒量比男人还多。中国,有些人认为吸烟是文明,甚至年轻人、中年人吸烟成瘾的比率比老年人还高。
总之,药物依赖的社会性非常突出,社会、政府、单位、家庭和个人必须联合行动起来才能控制依赖的发生率,才能解决药物依赖的重要原因和因素。
(二)药物依赖的个体性因素
1.人格特点和心理素质
到目前为止,还不能明确一种特殊的有成瘾倾向的人格,但可以明确,具有神经质的人容易对镇静安眠药和抗焦虑药物成瘾;具有抑郁人格的人容易对抗抑药物产生依赖;情绪不稳定的、带有反社会特色人格的人,易对阿片成瘾及形成赌博的习性;分裂型人的人格对抗精神病药有较大的耐受性。从心理素质分析,那些情绪不稳总有好奇心和寻求特殊心理快感的人.不仅容易产生嗜好,也容易形成毒品成瘾。那些富有冲动行为,对社会存有对抗情绪及挫折忍受力差的人,对毒品依赖有较高的危险性。
2.个体的经济来源、生活条件及与毒品的可获得性
目前,有部分自由职业者、个体经商者、经济来源广者,生活条件丰富者,这部分人容易好奇地想获得特殊性的兴奋刺激,想获得特殊的娱乐和嗜好。最初,有经济基础、有来源获得毒品和药品能够饮服;当形成依赖后,即使经济亏空,而依赖又不能摆脱,就会逐渐成了社会的反面教材,成为社会、单位和家庭的废人。有的药物依赖与职业有关。20世纪60年代,有的医生有头痛、牙痛时使用了哌替啶,长而久之产生成瘾,加上职业之便,容易获得麻醉药物、成瘾药物,所以容易形成药物依赖。精神专科医生容易产生安眠药、抗焦虑药依赖,尤其药房人员更易成瘾,因为他们有取药方便的条件。
3.心理与躯体疾病
有心理疾病或躯体疾病的人,在治疗本身疾病的过程中,易形成药物依赖。
(1)心理疾病患者:有睡眠障碍的人在服用安眠药物过程中易形成安眠药成瘾;有焦虑、失眠的病人,在服用抗焦虑药物如地西泮、阿普唑伦等,形成抗焦虑药物依赖;有的抗抑郁药物滥用,也全成瘾;也见精神疾病患者对利培酮、氯氮平产生药物依赖。肾病综合征患者对激素产生了慢性依桢、中毒;甚至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患儿。由于反复使用激素而产生依赖,免疫力下降。
(2)躯体疾病患者:有的外科疾病患者使用哌替啶形成依赖;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形成对麻黄素、可待因滥用、成瘾;牙科病人使用麻醉药物形成药物依赖;晚期肿瘤患者,医生为了解除病人的疼痛痛苦,给予派替啶,这类病人大都会形成成瘾,直至全命结束,这是医学法规中尚可允许的。
(三)遗传性因素
遗传因素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因为人类遗传基因序列已被揭谜。发现许多疾病都与遗传因素有关,许多疾病也可引起基因的突变和多态性。个体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素质与遗传因素有关,而药物依赖与个体因素、性格特征、心理素质和心理疾病有关,心理疾病也与遗传因素有关。甚至应用基因治疗药物也会形成依赖。因此,药物依赖与遗传因素、与DNA有关,须深入研究。
(四)发病机制及病理学
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有以下儿种理论:
1.受体学说
强调成瘾病人脑内产生类似吗啡的效应之称的吗啡样因子,或内源性吗啡受体激动剂,为一种中枢神经递质;还发现了特殊的拮抗剂——纳洛酮,它是吗啡受体阻滞剂。人体内,发现18种吗啡类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与镇痛作用相平衡,其后又发现人体一种多肽,具有吗啡活性,称为内啡肽。研究证明药物依赖与外源性吗啡与吗啡受体特殊亲和力有关。晚期形成脑细胞变性萎缩、脱髓鞘。
2.生物活性胺的作用
吗啡类药物短时间可使脑内5一羟色胺增多,缓解疼痛、精神爽快,之后5-羟色胺下降,则痛觉过敏,反复使用成为依赖。同样,新型抗抑郁药物短期使脑内5-HT功能增高,情绪改善,之后5-羟色胺下降,抑郁情绪加重,反复使用形成依赖。也有报道,依赖药物阻断了多巴胺回吸收,相对增加了多巴胺内含量,便产生了兴奋和欣快,最终导致病理脑萎缩改变。
3.戒断综合征的废用性增敏学说
由于吗啡受体长期被吗啡阻断后出现耐药性增高的同时,也可由于依赖药物阻断了受体出现废用性增敏,出现依赖性的戒断综合征。这一理论可以解释所有长期使用精神药物的废用性增敏、停药后的戒断综合征及逐渐增药的耐受性和依赖性。所以,无论是镇静安眠药物、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物及抗精神病药物,长期应用既可依赖,又可停药出现戒断综合征。因此,所有精神药物不主张久用及终止服用。
4.药物代谢性、细胞耐药性及神经内分泌学说和其他理论
代谢适应理论、细胞耐受理论和神经内分泌改变等都可解释药物依赖产生。
济南专业的多动症医院哪家好,如何帮助孩子原理儿童多动症
2025-01-17济南治疗多动症医院,治疗儿童多动症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2025-01-17济南治抽动症哪个医院好,儿童抽动症通过药物能够好吗
2025-01-17山东济南儿童抽动症哪个医院好,如何防止儿童抽动症发
2025-01-17济南儿童抽动症治疗医院,儿童抽动秽语综合症的秽语指的是什么
2025-01-17济南看儿童自闭症专业的医院,自闭症患儿会导致孩子自理行为倒退吗
2025-01-17济南哪有看儿童抽动症的医院,应该如何预防儿童抽动症的发生
2025-01-17济南哪家医院看抽动症,儿童抽动症有哪些并发症
2025-01-17济南哪家医院看小孩抽动症好,儿童抽动症有哪些明显的面部抽动症状
2025-01-17济南哪个医院看小孩抽动症比较好,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抽动症呢
2025-01-17我院6位业务骨干赴广西马山开展医疗帮扶工作
2023-09-27国际助产士日︱生孩子少点疼?
2023-09-27我院顺利开展2021学年春季学期新带教临床教师培训(试讲)工作
2023-09-27我院荣登全省医疗机构持续发展榜单第五名
2023-09-27黄辉副院长督导口岸方舱实验室运行情况
2023-09-2719张床位全市规模大!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正式启用
2023-09-27加来驿站医务组为高考保驾护航
2023-09-27我院团队 “华艺设计杯”防隔感应知应会知识竞赛夺冠
2023-09-27我院高血压中心正式获颁国-家高血压达标中心牌匾高血压达标中心高峰论坛同时举行
2023-09-27教学竞赛展风采 匠心凝聚促成长——我院成功举办第四届教师教学竞赛
2023-09-27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