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移植物抗宿主病用药相关的文章有1篇: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沉浸在自己的星球,却能用画笔描绘整个宇宙;他们对声音格外敏感,却在音乐中找到了专属密码;他们的语言发育稍显迟缓,却能用行动传递真挚情感……
3年前接受过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的63 岁患者龙伯日前因二尖瓣生物瓣衰败出现了系列症状。常规的二次开胸外科瓣膜置换手术,对龙伯这类老年患者风险极大,不仅手术复杂,还可能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考虑到患者及家属对“二次开胸”的坚决反对意愿,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王景峰教授、陈样新教授组织多学科团队,采用微创“经导管二尖瓣瓣中瓣置入术”成功为其治疗,展现了团队解决复杂瓣膜问题高超实力。
“儿童谱系人士(孤独症谱系障碍人士),他们的天赋其实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4月2日是“世界提高孤独症意识日”,邹小兵教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举办的世界孤独症日系列倡导活动中强调,孤独症儿童客观存在的天赋和特殊才能,教育者和家长应关注并发掘这些孩子的兴趣和天赋,通过提供适当的素材、玩具和活动,帮助他们展现潜能。
55 岁的林大叔(化名),长期以来一直饱受痛风性关节炎的折磨,全身关节及皮下多发痛风石,关节疼痛反复发作,给他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然而,近两个月来,林大叔的关节疼痛突然加剧,尤其是右侧髋关节,疼痛难忍,无法平卧,并伴随着双下肢水肿,严重影响了他的睡眠和日常生活。起初,林大叔以为这只是痛风再次发作,便决定先忍一忍。但随着疼痛愈发剧烈,他最终在子女的陪同下,坐着轮椅来到了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就诊。
近日,南方医院新生儿科携手神经外科等多个学科成功救治了一名出生仅6天便因重度颅内出血引发脑疝的危重新生儿。
直系亲属不能输血主要与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血型抗体反应、免疫调节失衡、感染传播风险、心理和伦理因素等有关。
明星患重病进行骨髓移植会面临配型困难、感染风险、移植物抗宿主病、心理压力、经济负担等挑战。
骨髓移植后患者长期生存受配型相合程度、预处理方案、感染预防与控制、移植物抗宿主病防治、患者自身身体状况等因素影响。
移植物抗宿主病是一种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实体器官移植后发生的免疫反应性疾病,涉及免疫系统对移植物的识别和攻击,导致受者多系统受损,包括皮肤、胃肠道、肝脏等,其发病机制复杂,与多种因素相关。
1型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不足和胰岛β细胞破坏引起的疾病,干细胞移植通常指的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临床中治疗1型糖尿病的一种方法。一般1型糖尿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费用在100000~500000元之间,具体还应以当地医院收费为准。关于治疗费用的问题,建议前往医院咨询医生,经医生讲解明确答案。 1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中的一种类型,多与遗传、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患者可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的典型表现,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可以遵医嘱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治疗。而造血干细胞移植可分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两种,如果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费用相对较低,大概在100000元左右,如果是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费用可能较高,通常需要100000~500000元,但具体费用可因患者实际情况和医院规模产生差异,不能作为准确价位参考。 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会存在急性肝肾功能损伤、移植物抗宿主病等风险,因此患者在进行该治疗前需要与医生充分沟通和交流,确认自身情况是否符合治疗标准。
直系亲属输血存在一定风险。虽输血可挽救生命,但直系亲属间输血可能引发移植物抗宿主病等问题。 一、直系亲属不能输血是真的吗? 一般情况下,直系亲属之间不建议输血。原因在于直系亲属之间输血,可能会引发一种叫做“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严重免疫反应。因为亲属之间的遗传基因比较相似,受血者的免疫系统难以识别和排斥输入的亲属血液中的淋巴细胞,这些淋巴细胞可能会在受血者体内增殖并攻击其组织和器官,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二、输血需要注意什么? 1、血型匹配:输血前必须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确保捐献者和受血者的血型相匹配。不同血型之间的输血可能导致严重的溶血反应,危及生命。 2、血液质量:确保所输血液的质量安全,避免使用过期、污染或含有病原体的血液。 3、输血速度:输血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输血速度,避免过快导致受血者出现不适症状。 4、输血反应:输血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受血者的反应,如出现发热、寒战、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三、日常生活中与输血相关的小妙招 1、献血前准备:如果有献血的打算,在献血前2-3天应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献血前一天不要吃过于油腻的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等。献血当天不要空腹,可适量进食一些清淡的食物,如面包、牛奶等。 2、预防贫血:可以多吃一些富含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蛋类、绿叶蔬菜等。例如,每周吃1-2次动物肝脏,每次50-100克;每天吃500克左右的绿叶蔬菜。 3、保护血管:经常用热水泡手和脚,每次15-20分钟,水温40-45度,可以促进血管扩张,增强血管弹性。 4、提高免疫力: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情绪中。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等方式放松心情,每天20-30分钟。 输血作为一项重要的医疗手段,在救治患者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接受输血治疗时也需要了解其潜在的风险和注意事项。通过了解直系亲属输血的风险和输血时的注意事项,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健康。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真正的免疫功能重建时间因人而异,如果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功能重建可能需要3~6个月。如果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功能重建可能需要12个月左右。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自体移植使用的造血干细胞来源于患者自身,一般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能够迅速增殖并分化成新的血细胞,并发挥正常的造血功能,缩短免疫功能重建时间,使免疫功能在移植后的3~6个月重建,有利于身体恢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可能会出现强烈的排斥反应,也可能会出现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并发症,对免疫系统的恢复造成影响,导致免疫功能重建可能需要12个月左右。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需要遵医嘱定期复查,监测免疫系统功能恢复情况。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巨细胞病毒(CMV)是疱疹病毒科较大的病毒,在健康人群中传播广泛,看似“平平无奇”、杀伤力不大,但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而言,CMV感染却是导致预后不良的主因之一,可直接引发CMV胃肠炎、CMV肺炎等,增加患者的机会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甚至死亡风险,堪称“移植巨魔”,为临床治疗带来巨大负担。
2020年6月18日——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学组制订并发布了国内首部《中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移植非复发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allo-HSCT手术量快速增长,但缺乏专门针对aGvHD的治疗规范。共识的出台对aGvHD的精准诊断、及时治疗、规范用药及动态评估疗效都提供了系统的指导,对规范该学科的临床实践意义非凡,对改善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和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近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授予了6个药物孤儿药地位(ODD),分别为:(1)MimiVax公司免疫治疗性疫苗SurVaxM(DRU-2017-5947)治疗胶质母细胞瘤(脑部肿瘤的一种类型);(2)InDex公司实验性抗炎药cobitolimod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儿科患者;(3)Ocugen公司OCU300(brimonidine tartrate,酒石酸溴莫尼定)治疗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4)Omero公司MASP2靶向性单抗药物OMS721治疗IgA肾病;(5)Polaryx公司口服小分子药物PLX-200治疗罕见儿科疾病——晚期婴儿型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积症(LINCL);(6)Kadmon公司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tesevatinib治疗携带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激活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
小张的妈妈生病了,需要手术,而且还是大手术。小张认为自己已经多次无偿献血,身体健康,自己的血型也与妈妈相同,希望能够可以直接输血给妈妈。但是医院拒绝了,小张非常想不通,拿我不认识的人的血给我妈妈,会不会不干净呀,万一因为输血导致艾滋病怎么办?对此,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输血科主任王秀菊副教授说,对于输血,老百姓误区多多,亲属间输血就是常见的一条。其实,病人输用自己亲属的血更不安全,容易引发一系列免疫性疾病,其中包括致命性非常高的移植物抗宿主病。因此,临床输血的原则是避免使用亲属供者的血液。
父母和孩子之间互助输血,这样的情节在影视剧里屡见不鲜,观众更是会被感动得一塌糊涂。可就是这样一个感人的桥段却被网友指出了错误。有网友称:直系亲属间输血会引发移植物抗宿主病,一旦发生几乎无法挽救。难道,血缘关系最亲近的人反倒是不能相互献血的吗?
广东省人民医院(多中心临床实验组长单位)血液科正在开展一项“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的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参加研究的患者有机会获免费间充质干细胞。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