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放射性肠炎治疗相关的文章有25篇:
放射性肠炎便血一般没有效果较好的药物,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肾上腺色腙片、胶体果胶铋胶囊、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柳氮磺吡啶肠溶片、云南白药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有利于减轻病情。 1、肾上腺色腙片:具有血管收缩的效果,可以抑制出血,有助于减轻病情,但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2、胶体果胶铋胶囊:一般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酸分泌过多引起的胃痛反酸等症状,在患病期间胃黏膜也会受到损伤,服用此药物能够起到保护胃黏膜的效果。 3、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放射性肠炎便血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有一定的关系,期间胃肠道黏膜可能会受到影响,服用此药物能够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减少病菌侵入。 4、柳氮磺吡啶肠溶片:一般用于治疗放射性肠炎所引起的便血,具有抗菌的功效,有助于减轻症状。但是需要遵医嘱使用,如果用药不当,可能会出现副作用。 5、云南白药胶囊:具有活血止痛的作用,而且还有化瘀止血的功效,一般适合放射性肠炎便血的患者服用。 在用药期间饮食要清淡,可以吃一些小米粥和鸡蛋羹等食物,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比如大蒜和辣椒。
结肠炎的症状及表现需要根据结肠炎的类型来判断,如炎症性肠病、缺血性结肠炎、伪膜性肠炎、感染性肠炎、放射性肠炎、化学性肠炎等。不同类型结肠炎的治疗方法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出现类似于结肠炎的症状时,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完善检查,明确具体疾病类型后,选择针对性处理方案。 1、炎症性肠病:通常是环境、遗传、免疫因素所造成,可引起黏液血便、里急后重、腹痛等症状。 2、缺血性结肠炎:主要是肠管供血不足所引起,通常表现为右下腹部出现突然发作的绞痛,伴随排便紧迫感。 3、伪膜性肠炎:通常是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所致,多见于抗生素治疗后,主要的症状为腹泻,可伴随程度不一的下腹部疼痛。 4、感染性肠炎:是各种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引起,为急性发病,通常会伴随腹痛、发热等表现。 5、放射性肠炎:通常是盆腔腹部肿瘤放疗所致,急性期可出现排便次数增多、黏液便、肛门疼痛等症状,慢性期症状以便血为主,可合并急性期表现。 6、化学性肠炎:是结肠内灌注化疗药物引起的结肠黏膜损伤,临床症状并不具备特异性,与炎症性肠炎、结肠炎比较相似。 疾病发作时患者需要及时休息,并以流质或者半流质的食物为主,同时还要调整心态以及情绪,有助于临床症状的减轻。
宫颈放疗通常是指宫颈癌放疗,宫颈癌放疗副作用有局部皮肤损伤、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膀胱炎等。 1、局部皮肤损伤:放疗通常是利用电子线或者质子束等放射线对于宫颈癌进行局部治疗,能够消灭体内残留的癌细胞,抑制细胞的增殖。而放疗过程中会对皮肤黏膜造成一定的损伤,诱发水疱、脱皮、皮肤瘙痒等不适症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局部用药涂抹治疗,比如红霉素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 2、放射性肠炎:宫颈癌患者在治疗的过程当中,也会对胃肠道黏膜造成一定的破坏,诱发胃肠道黏膜损害,从而引发放射性肠炎,表现为腹泻、恶心、呕吐、血便、黏液便等。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甲硝唑片或者美沙拉嗪肠溶片等药物来治疗。 3、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治疗的过程当中也会对膀胱组织造成一定的刺激,诱发膀胱黏膜异常收缩,产生炎症反应,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不适症状。应遵照医嘱给予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药物来治疗。 另外,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阴道直肠瘘、骨髓抑制等,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6月23日20时30分左右,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结直肠肛门外科三区主任王磊逝世,享年50岁。
3月27日上午,在由广东省省委、省政府召开的2019年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上,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王磊教授团队的《结直肠癌防治关键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项目荣获201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腹膜后硬化可阻断一侧或双侧输尿管而加重肾功能衰竭和失盐,可同时存在放射性肠炎,腹泻可导致蛋白质和电解质丢失。
直肠癌放疗的并发症有局部性损伤和全身性损伤。局部损伤有放射性皮炎、放射性肠炎、放射性骨炎等;全身损伤有消化系统反应和骨髓抑制。
内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和活检可以发现结肠肿瘤、炎症性肠病、放射性肠炎、缺血性肠炎和肠道特异性炎症等。
放射性肠炎是人体的盆腔、腹腔还有腹腔后恶性肿瘤经过一些放射性的治疗所引起的肠道的并发症,这类并发症可以伤害人体的小肠部位,或者其他肠部位,放射性肠炎一般由于辐射量的不同而分为两种,一种是慢性的放射性肠炎,一种是急性的放射性肠炎,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放射性肠炎的症状都有哪些?
一般认为,短波长和高频率的X线或γ射线照射有足够能量使吸收射线的组织产生离子化,后者产生带电荷的分子或原子,进而引起活细胞的损伤。过去使用的千伏X线外照射常损伤皮肤,而近代使用的高能射线虽损伤皮肤较轻,但是损伤肠道的危险性有所增加。
放射性肠炎的早期或损伤较轻者指诊可无特殊发现。也可只有肛门括约肌痉挛和触痛。有的直肠前壁可有水肿、增厚、变硬、指套染血。有时可触及溃疡、狭窄或瘘道,有3%严重直肠损害者形成直肠阴道瘘。同时做阴道检查可助于诊断。
预防放射性肠炎需在宫颈癌镭疗时,镭置器应充分固定,避免移位,勿向阴道后壁倾倒,外照射时盆腔二照射间距不少于4~6cm,镭疗次数由3~4次转为2次为佳,有采用后装治疗机,设计特制直甩撑开器,可使直肠前壁和阴道容器分离1.5厘米,以减少直肠射线的照射量,有放射性直肠炎表现者应暂停放疗并行其他治疗。
放射性肠炎的早期或损伤较轻者,指诊可无特殊发现。也可只有肛门括约肌挛和触痛。有的直肠前壁可有水肿、增厚、变硬、指套染血。有时可触及溃疡、狭窄或瘘道,有3%严重直肠损害者形成直肠阴道瘘。同时作阴道检查可助于诊断。
放射性肠炎的晚期表现和癌肿的复发与转移需作X线钡剂检查、肠系膜血管造影、内窥镜检查、活组织检查以资鉴别。在鉴别诊断时应考虑其他疾病,如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肠结核、肠道脂代谢障碍综合征等。
健脾止泻,清肠止血。主治大肠癌患者放疗后引起放射性肠炎,出现腹泻、便溏、便血等症。
在2016 年11月11日-13日由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东省胃肠肛门医院)、《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主办的“2016年广州消化疾病周”上,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王磊教授,就“放射性肠炎诊治”为主题接受了家庭医生的在线采访。他表示,任何治疗手段都是双刃剑,放射治疗在杀灭肿瘤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临近器官的非肿瘤组织产生过度的损伤,就有可能引起放射性肠炎。
放射性肠炎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引起的肠道并发症。最常见于宫颈癌、膀胱癌、晚期大肠癌经钴、镭锭放射治疗后,继发率在10%~60%。多数是由于小肠和大肠对放疗感受性增高所致。分别可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故又称为放射性直肠、结肠、小肠炎。
放射性肠炎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引起的肠道并发症。本病最常见于宫颈癌、膀胱癌、晚期大肠癌经钴、镭锭放射治疗后,继发率在10%~60%。多数是由于小肠和大肠对放疗感受性增高所致。分别可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故又称为放射性直肠、结肠、小肠炎。
放射性肠炎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引起的肠道并发症。最常见于宫颈癌、膀胱癌、晚期大肠癌经钴、镭锭放射治疗后,继发率在10%~60%。多数是由于小肠和大肠对放疗感受性增高所致。分别可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故又称为放射性直肠、结肠、小肠炎。
近日,我国结直肠肛门外科领域的学术盛会——“2012中国结直肠肛门外科学术会议”于在美丽的花城广州隆重召开。我们家庭医生在线在线网站很荣幸采访到中山大学附属六院胃肠肛门外科主任医师王磊教授为我们讲解了手术治疗放射性肠炎的并发症及护理。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