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胼胝和鸡眼注意事项相关的文章有1篇:
4月20日是“世界痛风日”(World Gout Day),据最新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痛风患者已超过1800万人,且呈年轻化趋势。
“幸好遇到了崔春晖主任团队,否则我恐怕要一辈子挂着粪袋了!”最近来自湖南的40多岁的张阿姨确诊超低位直肠癌,险些要切除肛门,最终在珠江医院胃肠外科实现了“极限保肛”。
真相:这种说法不准确。引发季节性过敏的主要是风媒植物的花粉(如柏树、杨树、柳树等),这类植物通常花朵不显眼,依靠风力传播大量轻质花粉。而人们日常观赏的显花植物多为虫媒花(如桃花、梨花等),其花粉颗粒较大且质量重,主要依靠昆虫传播,难以通过风媒进行传播,因此实际致敏风险很低。花粉过敏患者在户外活动时症状加重,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由周边环境中风媒植物的花粉引起,而非观赏花卉本身。当然,极少数人可能对特定花卉存在特应性过敏反应,但这需要通过专业过敏原检测才能确诊。对大多数花粉过敏者而言,只要避开风媒植物密集区域,选择合适时段(如避开早晨传粉高峰),并做好基本防护(如佩戴口罩、护目镜),是可以享受赏花的乐趣的。将“花粉过敏”等同于“不能赏花”是一种过度简化的错误认知。
痛风不仅是“痛起来像风一样快”的关节病,更是潜伏的健康“杀手”。当体内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就像玻璃渣在关节里摩擦,不仅会导致反复肿痛,还可能导致关节畸形,长期还可引起肾功能衰竭甚至心脑血管疾病。风湿免疫科马剑达副主任医师提醒,降尿酸是痛风治疗的关键,记住“360”法则,通过药物与生活方式的“双管齐下”,和痛风彻底说再见。
肝门部胆管癌被称为“胆道杀手”,因其特殊的发病部位、浸润性生长特性以及与肝门部血管的紧密关系,一直以来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挑战。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胆胰外科,身患肝门部胆管癌、复杂胆道感染、重度贫血及全身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等多种危重疾病的唐先生在辗转多地求医未果后找到了新生的希望。经过多学科团队长达数月的精心治疗和精准手术,唐先生正逐步战胜病魔。自2014年以来,医院副院长刘超教授带领团队建立了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新策略——“序贯联合术前胆道引流、选择性门静脉栓塞及肝门部血管切除重建的大范围肝切除技术”,根治性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达44%,有效提高了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
重磅喜讯!家庭医生在线荣获百度健康内容生态论坛“健康科普先锋奖”。这一路,我们秉持初心,将晦涩医学知识化作易懂科普,为大众健康答疑解惑。这份荣誉,是嘉奖更是鞭策,未来我们会持续输出优质内容,点亮健康之路!
详情:每年4月15日至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2025年宣传周的活动主题是“科学防癌健康生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癌症防治误区。
身高1.75米的刘先生,体重达358斤,相当于两位成年男性的体重总和。这超负荷的体重不仅压垮了双腿,更严重影响到自身健康。长期饮食失控与运动缺失的恶性循环,导致脂肪过度堆积,身体机能逐步衰退,最终引发多器官系统危机。
真相:祛湿减肥需要厘清几个概念,不要被错误的说法所误导。
“长60cm的脐带足足扭转了近50周”
平台个人账号注册
每年的4月15-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为提升公众对肿瘤防治的科学认知,推动癌症的早筛早诊早治,帮助群众树立科学正确的抗癌观念,4月15日,南方医院肿瘤内科在院本部和增城院区门诊广场同步启动“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义诊活动。本次活动以“健康生活,科学防癌”为主题,通过双院区联动模式,覆盖更广泛人群,为市民提供全方位、同质化的肿瘤防治服务。
“我能手术了吗?”这句追问,老袁问了整整7年。7年抗癌,每一次询问,都饱含着他对生的渴望,而这一次,他终于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保持足部卫生,每晚用软皂及温水洗脚(温度应低于40摄氏度),一般足部浸泡时间不要超过5-10分钟。用柔软的毛巾彻底地擦干,保持胼胝和鸡眼处干燥,防止胼胝和鸡眼部位的感染造成不良后果。一旦出现感染迹象,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对感染的部位,一般不用刺激性消毒药水,如碘酒等。
鸡眼患者的饮食保健法 鸡眼切除手术后食疗方(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乳鸽汤 主料:雏鸽(100克) 辅料:女贞子(10克) 调料:料酒(10克)姜(5克)大葱(10克)盐(3克)味精(2克)香油(5克) 制作工艺 1。乳鸽宰杀后去毛桩、内脏及爪; 鸡眼切除手术后宜吃食物 1、可多吃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猕猴桃、橙子、柠檬、柚子。 2、多吃维生素A。它主要存在于鱼油、胡萝卜、西红柿等食物中 胼胝的饮食保健:多吃蔬菜水果等高纤维食物,多吃大豆、牛奶等高蛋白质食品。 1、保持生活有规律和心情愉快,避免精神紧张。 2、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避免有害物质的刺激。调整胃肠功能,保持大便通畅。 3、要避免搔抓等刺激。特别是头部,由於毛发多、皮脂腺和汗腺较丰富,排泄物也多,所以更应该保持清洁卫生。
胼胝系手足长期受压和摩擦所致的局限性片状角质增生,是机体对刺激的保护性反应,解除原因后可消退。鸡眼是发生在足部的豌豆大小、很厚的锥形角蛋白层。 鸡眼和胼胝(俗称老茧)均是皮肤由于长期受挤压或受摩擦而发生的角质性增生。鸡眼首先应改穿合适的鞋靴,以避免局部受压。鸡眼的治疗完全可以在家中进行。方法是:先用热水浸泡患足,待鸡眼变软后用消毒过的刀片削去角质,用胶布(中间剪一小孔)粘贴正常皮肤,暴露鸡眼,再用鸡眼膏外敷,直至角质栓被完全腐蚀破坏;也可以用手术方法挖出鸡眼,但当鸡眼继发感染时是不能进行手术的,必须先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再手术挖除
鸡眼西医治疗: 一、全身治疗 本病主要为局部治疗,一般不需全身治疗。 二、局部治疗 1.市售鸡眼膏:先以热水浸泡患处,削去表层角质增生部分,尽可能地将中心角质栓小,心削去,用鸡眼膏的红色药块对准核心部位,每周换药1次,换药前削去已浸白的部分,直至损害脱落。 2.鸡眼软膏(水杨酸80g,乳酸15g,凡士林5g)外敷,鸡眼周围以胶布粘贴保护,敷药后再盖胶布固定。7~10天换药1次,直至脱落。 3.40%水杨酸软膏或水杨酸火棉胶(水杨酸、乳酸各3g,弹性火棉胶加到30g)敷法同上。 4.水石膏治疗鸡眼215例。药物组成:水杨酸50.Og,石炭酸10ml,冰片5g,普鲁卡因粉5g,0.5%火棉胶10ml,75%酒精适量。先将水杨酸、冰片、普鲁卡因共研面,加入火棉胶炭酸后,用适量75%酒精调成糊状备用。用时先将患处用热水浸泡,用刀片轻刮,将胶布根据鸡眼大小剪成洞,贴于鸡眼周围,暴露出鸡眼,然后将上药捏成小团敷于鸡眼上,用胶布盖好。 胼胝治疗 1.保守治疗 适用于无疼痛或疼痛较轻者,包括: (1)温水浸泡后用刀削平。 (2)鞋内放一足横弓软垫,可减少疼痛。但因致病因素未去除,易复发。 2.手术治疗 适用于疼痛影响生活和工作,或保守治疗无效者,常用的方法有: (1)跖骨缩短术:以跖骨颈背为中心,做一纵切口,暴露跖趾关节及远端跖骨干,用线锯自跖骨颈截断,在远侧断端创面钻一直径7mm大小的凹穴,其深度可以容纳近端跖骨干切断面。修整跖骨干切断面,将其插入跖骨头断面之洞穴中,以达到缩短的要求。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术后石膏固定1个月。 (2)跖骨和胼胝切除术:环绕胼胝做一椭圆形切口,其前端自趾两侧向上至趾背会合,解剖出跖骨背面及两侧面,切断肌腱,结扎跖血管。自跖骨基底及远端横断跖骨,将跖骨干连同趾、胼胝,一并切除,在相邻两趾跖趾关节囊处,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术后加压包扎,3周后负重行走。
根据发生在掌跖,呈角质增生性损害,不难诊断。鸡眼与胼胝的主要鉴别点是:鸡眼为呈倒圆锥形角质增生,行走时疼痛明显;而胼胝为扁平片状角质增厚,范围较广,一般不痛。鸡眼与胼胝需与跖疣鉴别:跖疣可散发于足跖各处,不限于受压部位,可多发,损害如黄豆大小,表面角质增厚,用刀削去表面角质层,可见自真皮乳头血管渗出血细胞凝成的小黑点的角质软芯。 鸡眼的形成:局部皮肤角质层增生,常常发生在足底。趾间、趾背和小趾外侧等长期受摩擦和压迫的部位。鞋子不合脚或过紧是引起鸡眼的常见原因。 鸡眼的症状:一般只有黄豆大小,稍高于皮肤,中央呈浅黄色,周围颜色深一些,因为它长得象鸡的眼睛,而得名为鸡眼。鸡眼的主要症状是疼痛,特别在走路时更加明显。鸡眼治疗比较困难,不易根治。
胼胝,其病因与鸡眼相同,亦为异常压迫所致的局限性皮肤片状角化增厚,但其病变范围较大,为斑块状角质增生,没有中心核。常为职业性标志,多无症状,不影响功能,严重者可出现皲裂和疼痛。产生疼痛时称为痛性胼胝,常为异常负重所致。鸡眼和胼胝是皮肤由于长期受挤压或受摩擦而发生的角质性增生。鸡眼一般都出现在脚趾,为圆锥形角质增生,胼胝则为斑块状角质增生。主要发生于手、足、指、趾受摩擦或挤压部位。
鸡眼经常发生于脚掌和脚趾部位,往往是因为鞋子太紧,或鞋子缠脚,或走很多的路,都可能引起。脚部遭受摩擦或外压部位的角质层增厚,并向内部缩进,成为顶端向内的圆锥形角质物。尖硬的顶端会挤压感觉神经末梢,使患者产生疼痛。而且,鸡眼往往与职业有关,经常站立行走的人较容易发生鸡眼,但是,摩擦和外压只是鸡眼形成的原因之一,很多人是并不会因此而产生鸡眼的,用一些药物就可能使鸡眼自然消失,所以神经系统的作用有一定的影响鸡眼好发于足趾,病变较为局限,皮损为淡黄色圆锥形角质栓,其底部向上,高端向下,像钉子一样楔入皮内,表面略高出皮面,外观呈黄豆粒大小,或略大一些,似鸡的眼睛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