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先天性喉软化症治疗相关的文章有1篇:
4月20日是“世界痛风日”(World Gout Day),据最新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痛风患者已超过1800万人,且呈年轻化趋势。
“幸好遇到了崔春晖主任团队,否则我恐怕要一辈子挂着粪袋了!”最近来自湖南的40多岁的张阿姨确诊超低位直肠癌,险些要切除肛门,最终在珠江医院胃肠外科实现了“极限保肛”。
真相:这种说法不准确。引发季节性过敏的主要是风媒植物的花粉(如柏树、杨树、柳树等),这类植物通常花朵不显眼,依靠风力传播大量轻质花粉。而人们日常观赏的显花植物多为虫媒花(如桃花、梨花等),其花粉颗粒较大且质量重,主要依靠昆虫传播,难以通过风媒进行传播,因此实际致敏风险很低。花粉过敏患者在户外活动时症状加重,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由周边环境中风媒植物的花粉引起,而非观赏花卉本身。当然,极少数人可能对特定花卉存在特应性过敏反应,但这需要通过专业过敏原检测才能确诊。对大多数花粉过敏者而言,只要避开风媒植物密集区域,选择合适时段(如避开早晨传粉高峰),并做好基本防护(如佩戴口罩、护目镜),是可以享受赏花的乐趣的。将“花粉过敏”等同于“不能赏花”是一种过度简化的错误认知。
痛风不仅是“痛起来像风一样快”的关节病,更是潜伏的健康“杀手”。当体内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就像玻璃渣在关节里摩擦,不仅会导致反复肿痛,还可能导致关节畸形,长期还可引起肾功能衰竭甚至心脑血管疾病。风湿免疫科马剑达副主任医师提醒,降尿酸是痛风治疗的关键,记住“360”法则,通过药物与生活方式的“双管齐下”,和痛风彻底说再见。
肝门部胆管癌被称为“胆道杀手”,因其特殊的发病部位、浸润性生长特性以及与肝门部血管的紧密关系,一直以来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挑战。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胆胰外科,身患肝门部胆管癌、复杂胆道感染、重度贫血及全身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等多种危重疾病的唐先生在辗转多地求医未果后找到了新生的希望。经过多学科团队长达数月的精心治疗和精准手术,唐先生正逐步战胜病魔。自2014年以来,医院副院长刘超教授带领团队建立了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新策略——“序贯联合术前胆道引流、选择性门静脉栓塞及肝门部血管切除重建的大范围肝切除技术”,根治性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达44%,有效提高了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
重磅喜讯!家庭医生在线荣获百度健康内容生态论坛“健康科普先锋奖”。这一路,我们秉持初心,将晦涩医学知识化作易懂科普,为大众健康答疑解惑。这份荣誉,是嘉奖更是鞭策,未来我们会持续输出优质内容,点亮健康之路!
详情:每年4月15日至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2025年宣传周的活动主题是“科学防癌健康生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癌症防治误区。
身高1.75米的刘先生,体重达358斤,相当于两位成年男性的体重总和。这超负荷的体重不仅压垮了双腿,更严重影响到自身健康。长期饮食失控与运动缺失的恶性循环,导致脂肪过度堆积,身体机能逐步衰退,最终引发多器官系统危机。
真相:祛湿减肥需要厘清几个概念,不要被错误的说法所误导。
“长60cm的脐带足足扭转了近50周”
平台个人账号注册
每年的4月15-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为提升公众对肿瘤防治的科学认知,推动癌症的早筛早诊早治,帮助群众树立科学正确的抗癌观念,4月15日,南方医院肿瘤内科在院本部和增城院区门诊广场同步启动“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义诊活动。本次活动以“健康生活,科学防癌”为主题,通过双院区联动模式,覆盖更广泛人群,为市民提供全方位、同质化的肿瘤防治服务。
“我能手术了吗?”这句追问,老袁问了整整7年。7年抗癌,每一次询问,都饱含着他对生的渴望,而这一次,他终于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一直以来,大家普遍觉得高龄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差,术后恢复也慢,所以不太适合接受复杂且高难度的手术。然而,随着微创外科技术、智能化影像导航技术的发展,以及ERAS康复体系的不断完善,这种传统观念正在逐渐被改变。
“羊城好医生”暨“南粤好医生”公益评选活动自2015年举办以来,为民众评选出了数千名妙手仁心、医德高尚的好医生。
“体重管理年”行动正如火如荼地推进,减重除了现代人群耳熟能详的“管住嘴、迈开腿”原则,中医里不少疗法更是凝聚了“老祖宗的智慧”。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医科康梦如主治医师介绍,我国古代各大医家对减肥的认识完整多样,并且保持了系统有效的经典疗法如针刺、埋线、艾灸等,其中以埋线效果较为显著,是体重管理科学、有效的辅助方式。
可乐当早餐,海鲜不间断。13岁确诊痛风,尿酸飙升至988,却擅自停药。25岁的小胡(化名)如今手脚关节布满痛风石,足底破溃渗液行走困难。十余年间长期以可乐代早餐、嗜食海鲜、熬夜至凌晨,最终引发全身多关节畸形。近日在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病科规范治疗后,患者足底痛风石已缩小,疼痛显著缓解。风湿病科负责人陈恩生指出,不良饮食生活习惯是痛风的“幕后黑手”,规范治疗与生活方式调整至关重要。
在外科手术过程中,膜解剖技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核心在于维护组织器官表面膜的完整,以防止癌细胞扩散。中山三院自主研发的光导航手术系统DeepGuide,运用光学原理提升手术精准度,在胃肠外科手术中展现出显著优势,成功将腹膜完整切除率从70%提高至98%,大幅降低术后复发率,使患者五年生存率从50%跃升至88%。中山三院胃肠外科学科带头人、胃肠手术功能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卫洪波教授透露,目前,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中山三院胃肠外科手术,几乎90%的病例采用此技术。
喉结塌陷的处理方法,需要针对病因分析,常见因素包括外伤、营养不良、急性会厌炎、颈部淋巴结肿大、先天性喉软化症等。如果发现喉结明显异常,或伴有呼吸、吞咽、发音等问题,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治疗。 1、外伤:外力撞击喉结,可能会因为喉部的软骨和肌肉出现损伤,导致支撑力量减弱或丧失引起喉结塌陷,伴随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一般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外科手术修复,并配合口服对乙酰基酚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消除炎症,改善疼痛症状。 2、营养不良:挑食偏食导致身体营养不良,可能会影响骨骼和软骨发育,出现上述情况,伴随乏力、体重减轻等症状。可通过多食用鸡蛋、牛肉、牛奶等高蛋白饮食,帮助补充营养,或者遵医嘱使用复合维生素B片、多维元素片等药物治疗。 3、急性会厌炎:会厌部出现炎症反应,可能会压迫喉部组织,出现咽喉肿痛、吞咽困难,甚至喉结塌陷的情况。建议遵医嘱使用醋酸地塞米松片、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帮助减轻炎症,改善异常症状。 4、颈部淋巴结肿大:病原体感染导致颈部淋巴结肿大,可能压迫喉部组织,出现以上表现,同时可能有颈部肿块、疼痛、发热等表现。可在医生建议下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拉定胶囊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5、先天性喉软化症:胎儿时期缺钙可能导致喉软骨发育不良,而引起喉结塌陷,同时出现喉鸣、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症状较轻可通过补充碳酸钙、维生素D软胶囊等药物进行保守治疗。但如果症状较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就需要通过气管切开术、软骨成形术等手术方式改善。 建议患者不要自行诊断或随意用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有效。
如果宝宝足月份出生,呼吸时一般不会出现喉咙凹陷的现象,该现象的发生可能和早产、先天性喉软化症、小儿肺炎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正常宝宝出生之后呼吸平稳,喉咙处并不会有凹陷现象,但如果出现早产现象,宝宝此时可能会存在气管发育不全的情况,呼吸时可能会有喉咙凹陷的情况。除了早产因素之外,先天性喉软化症、小儿肺炎等疾病也有可能会导致该现象的发生,比如先天性喉软化症是体内缺钙造成,该疾病可造成喉咙软骨发育不全,呼吸时喉咙部位皮肤会有异常凹陷情况。出现上述现象后建议配合医生查明具体原因,如果和疾病因素有关,尽快针对治疗。 宝宝的免疫力一般比较低,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保暖,多吃新鲜蔬菜和富含维生素的水果,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