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心脏黏液瘤治疗相关的文章有0篇:
每一份在诞生之初被悉心珍藏的脐带血,都承载着一个生命的未来,它又是如何改变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命运?11月15日是世界脐血日,今年的主题是“多一次了解,多一份希望”。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见证着全球脐带血应用已累计超过9.5万例,而我国的临床应用也超过4.5万例。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段被重新点亮的人生旅程。这些关于“生命备份”的动人故事,不仅是医学进步的见证,更蕴藏着让爱延续、让生命在绝境中重获新生的无穷力量。
年仅36岁的姚女士(化名),十余年前便被确诊为“房间隔缺损”——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由于缺损巨大,且已出现“右向左分流”,当时医生判定她失去手术机会。此后的日子里,姚女士只能靠吃药维持,病情却不断恶化:日常走路都会气喘,无法正常工作,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咳咳咳……夜色已深,孩子却还在一声接一声地咳嗽,小脸憋得通红,睡不踏实,家长的心也跟着一颤一颤。白天上课没精神、体育课不敢跑、食欲一落千丈,更让人焦虑的是,药吃了不少,咳却反反复复,总不见好。很多人以为只是“感冒没断根”,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咳嗽超过四周,就属于慢性咳嗽,背后可能藏着哮喘、鼻炎、胃食管反流等多种潜在疾病。到底该怎么辨别?又该从何处下手才能让孩子少受罪?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刘金辉主任医师,带来一份科学、实用的“儿童慢性咳嗽全攻略”,帮家长读懂孩子的每一声咳嗽。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又称“世界糖尿病日”),“糖疹联防,稳住血糖”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科普活动在京启动。
为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推动健康科普进校园,关注青少年健康教育需要,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二医”)与广州市南沙区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南沙区科协”)联合开展“科普助力双减”项目《推动应急科普进校园,创新校园应急科普教育模式》,面向南沙区中小学生,围绕“心肺复苏、创伤止血包扎、人工呼吸演练、海姆立克急救法、基础的防身知识、烧烫伤的处理”6个主题,开展急救知识课堂系列活动。
为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推动健康科普进校园,关注青少年健康教育需要,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二医”)与广州市南沙区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南沙区科协”)联合开展“科普助力双减”项目《推动应急科普进校园,创新校园应急科普教育模式》,面向南沙区中小学生,围绕“心肺复苏、创伤止血包扎、人工呼吸演练、海姆立克急救法、基础的防身知识、烧烫伤的处理”6个主题,开展急救知识课堂系列活动。
为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推动健康科普进校园,关注青少年健康教育需要,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二医”)与广州市南沙区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南沙区科协”)联合开展“科普助力双减”项目《推动应急科普进校园,创新校园应急科普教育模式》,面向南沙区中小学生,围绕“心肺复苏、创伤止血包扎、人工呼吸演练、海姆立克急救法、基础的防身知识、烧烫伤的处理”6个主题,开展急救知识课堂系列活动。
近日,斯坦福大学与国际权威学术出版机构爱思唯尔共同发布了2025年“全球前2%先进科学家”榜单,基于客观科研数据从全球近700万学者中评选出排名前2%的先进学者,被誉为学术界的“重量级荣誉”。
指导老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 陈旭 副主任医师
2025年11月12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6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在珠江新城院区举行。来自省、市相关主管部门领导、中山大学及附属医院代表、全球校友代表、离退休老专家、中心师生员工等齐聚一堂,共襄盛会,共绘世界眼科事业高质量发展蓝图。
“关注儿童近视防控-科普助力睛彩未来”公益科普活动持续推进,将于2025年11月15日走进昆明。
“关注儿童近视防控-科普助力睛彩未来”公益科普行动将于2025年11月15、16日在苏州举行。
这颗秋日里的“黄金果”,润肺化痰、消食解腻,全身都是宝,别错过吃它~
一到换季儿童流感高发?中医教您打好“保卫战”!
在国际肺炎日来临之际,多位儿科与公共卫生专家发出警示:肺炎球菌,这一看似普通的细菌,正悄然威胁着全球数百万婴幼儿的生命。最新数据显示,每年全球有超过7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肺炎,相当于每43秒就有一名儿童因为肺炎失去生命。肺炎球菌也是导致我国5岁以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和死亡的主要致病菌。
心脏黏液瘤可以发生在所有心脏的心内膜面,是成人中最常见的原发性良性心脏肿瘤。有数据统计显示,心脏黏液瘤有95%发生于心房,其中有75%发生于左心房。患者多为中年人,女性更易患此病。虽然说心脏黏液瘤是良性肿瘤,但是该病的并发症也着实不少,其中包括了心律失常、心力衰、动脉栓塞以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对于这些并发症,你的了解有多少呢?如果一无所知的话,就跟着小编的节奏去了解一下吧。
很多人对于肿瘤这个词都会感到十分害怕,甚至有的人反应就是“不治之症“、“等死了”,其实不然,现在医学技术很发达,很多肿瘤都可以通过药物和手术来进行治疗。就比如心脏黏液瘤,它就不是不治之症,除了一般的对症处理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那么手术的治疗和方式是怎样的呢?相信很多患者都很好奇,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吧。
心脏黏液瘤是长在心内膜上的一种肿瘤,常发生于卵园窝附近,该肿瘤以良性居多,极少数为恶性肿瘤。该肿瘤可以发生在任一年龄段,但是中年妇女最容易中招,其症状也是比较多而且比较复杂的,取决于瘤体的所在位置、大小、形状、生长速度、蒂的长短、瘤体内有无出血、变性或坏死等。并且没有什么显著性特征,一般临床表现可以归为三类:全身症状、栓塞现象及心脏表现。
心脏黏液瘤长什么样子?在显微镜下,肿瘤的外形可谓是多种多样,梭形、圆形、星芒状或不规则形,而且外观富有光泽,呈半透明胶冻状,就像果冻一样。在它的上面,有充满凝血块的小囊腔和斑片状出血区,其瘤细胞细胞核很大,染色很深,瘤细胞还可以入侵小血管并形成瘤栓。就是这样的心脏黏液瘤,要想对它进行检查,还得动用多种手段,包括心电图检查、磁共振显像、CT扫描、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等。对于这些检查手段,你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心脏黏液瘤的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的生长的部位、大小、性质、生长速度等,瘤体大而且蒂长的肿瘤可以会导致房室瓣口狭窄或关闭不全,使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出现心悸、气短、发热、血沉增快、贫血等症状,当然,如果肿瘤瘤体小而且蒂短,那么则可能长期无症状。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肿瘤呢?它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是怎么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解答这样一个疑问。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