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心脏性猝死注意事项相关的文章有3篇: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死于心脏性猝死,急性心肌梗死是引起猝死的主要因素,患者要及时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积极的控制危险因素来降低其风险。
一名中年男子在走路时,突然晕倒在地。此时,一名年轻女子见状当即上前,跪在地上对男子实施急救。男子现年53岁,其亲属告诉院方,几天前,男子已经出现胸部不适症状,但没有进行正规的检查治疗。据医生分析,男子的死因疑似心肌梗塞导致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目前随着心血管病发生率的增高,心脏猝死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
心脏性猝死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成人心脏猝死50%-70%以上是冠心病引起的,发病者一般以中老年为主。但近年来,我国冠心病猝死出现了年轻化发展趋势,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相关统计显示,只有12%的心脏猝死者在死亡前6个月内曾因心脏疾患就诊,绝大多数病人因症状缺乏特异性而被忽视。冠心病猝死的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基本一致,主要与饮食及不良生活习惯有关。猝死能预防吗?发生猝死如何自救与施救?空军总医院冠心病俱乐部"心行动”健康系列讲座(总第64)开讲。
心脏性猝死离你有多远?其实很近。目前,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万,相当于每分钟有1人发生心脏性猝死,每天约1500人因心脏性猝死离世。而在《2017年心脏性猝死全国认知调研》调查结果显示:近些年,频发的猝死事件导致社会公众的关注度持续升高,但公众对于导致心脏性猝死的因素、危害及防治等医学科学内容的认识程度还远远不够。
最新出炉的一项针对两万余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万人心血管疾病大调查2017》显示,冠心病、心律失常牢牢“霸占”了就诊人数前两位的“宝座”,与冠心病更爱“光顾”老年人身体不同,心律失常并不专挑老年人。专家指出,心律失常是导致心脏性猝死的较大原因,对心律失常“不认识、不重视、不治疗”是心律失常预防和诊治的主要问题。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病理表现。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如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等在心脏性猝死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病理研究显示在心脏性猝死患者冠脉中急性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5%~64 % ,但有急性心肌梗死表现者仅为20%左右。陈旧性心肌梗死亦是常见的病理表现,心脏性猝死患者也可见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肥厚可与急性或慢性心肌缺血同时存在。
第三类是有心律猝死家族史。家族里有50岁以前早发冠心病的人,不管是是你的父母,或者你的叔叔、姨姨、姑姑,只要有50岁以前有过心脏病史的,那你就要把自己列为高危人群,一定注意尽早检查心脏状况。
施术者握拳,以患者的胸骨部下段,做一二次短促有力的叩击。如无反应再重复一二次,经叩击后,常可终止室速,室颤,恢复窦性心律。如无效做下轧步处理。
心律失常是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病,多数是良性的。但少数严重心律失常则因发生突然,救治成功率低,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战狼2》有多刺激?44岁男子观影时猝死!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如何保护自己?
目前,预防心脏性猝死除了加强公共急救措施,有效的办法就是对高危患者植入心脏转复律除颤器(ICD)。但我国患病人群庞大,心脏性猝死的防治工作远远不够。为此,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将举办“心脏性猝死的防治”主题讲座,届时欢迎广大市民朋友前来参加。
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防治心力衰竭与心脏性猝死?为此,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特举办"心力衰竭与心脏性猝及冠心病的防与治"讲座,欢迎广大市民朋友前来参与!
心脏性猝死发病突然、进展迅速,多数人在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死亡,很少有人能幸获生机,做好预防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对无症状的社会中坚力量而言,更要做到以下八个方面:
央广网北京7月2日消息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目前,每年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万,相当于每分钟约有1人发生心脏性猝死。那么要怎么预防心脏性猝死呢?
央广网北京7月2日消息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目前,每年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万,相当于每分钟约有1人发生心脏性猝死。专家介绍,导致心脏骤停的原因很多,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导致猝死的原因,约占心脏骤停总数的80%以上。除了家庭病史和心脏疾病之外,一些马拉松选手在跑步中的猝死,大多由于心脏骤停。其中最普遍的情况,又分为耗氧量的瞬间增加与锂离子浓度的骤降。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目前,每年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万,相当于每分钟约有1人发生心脏性猝死。
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目前,估计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其中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41.8/10万人每年我国心脏性猝死(SCD)发病人数超过54万/年,相当于每分钟有1人发生心脏性猝死,约1500人/天因心脏性猝死离世——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因此心脏性猝死需要得到社会更多关注。另外,由于国民普遍缺乏猝死急救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心脏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极低,能够抢救过来的患者不足1%,大多数人没等送到医院就已经死亡。
此次发现尚属首例,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基因在心脏性猝死中的角色,可能帮助甄别高风险的潜在患者
心脏性猝死,这个听起来就十分危险的名词却正在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无论是2012年离世的歼-15总负责人罗阳还是不久前抢救无效死亡的600斤“中国首胖”山东孙亮,都是心脏性猝死的典型案例。他们的离世也为普通人敲响了心脏性猝死的警钟。那么什么是心脏性猝死,心脏性猝死该如何预防呢?带着这些问题,家庭医生在线有幸采访到了广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罗义教授,为我们预防心脏性猝死提供指导。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