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诊断相关的文章有1篇:
面对感冒和流感,很多人并不能正确区分,常常将流感当普通感冒对待,认为“扛一扛”就好了。特别到了流感高发的春季,孩子是流感病毒的高危人群。2月25日,“预防流感进校园”主题活动走进校园,通过生动有趣的沉浸式演出和互动问答,带领同学们了解流感科学防治知识,增强自我防护能力,为同学们构建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
2025年3月2日上午,广东省眼科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珠江新城院区举办。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刘利群、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孟昊、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张琪以及国家级和省级质控中心委员代表、国内外眼科专家、媒体代表等嘉宾出席论坛。本次论坛聚焦眼科领域的医疗质量控制、最新研究成果与技术进展以及国际医疗交流合作,旨在加强医院间交流合作与经验分享,推动广东眼科医疗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眼健康需求。论坛由中山眼科中心党委书记李强主持。
2025年3月1日,上海—— 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青年出版总社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罗氏制药中国支持的“预防流感,阻断传播”届流感预防公益行动启动仪式,在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流感预防的认知,倡导科学预防理念,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2025年2月2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孙颖教授团队在国际先进肿瘤学期刊《癌症细胞》(Cancer Cell)发表鼻咽癌临床研究成新果!该研究以“纳武利尤单抗联合诱导化疗和单纯放疗治疗鼻咽癌:一项多中心2期试验”为题,首次在局晚期鼻咽癌中创立了免疫治疗联合“去同期顺铂”放化疗的新方案,为患者带来“高效低毒、耐受优质”的治疗新选择。
近日,来自增城的邵女士(化名)因近2年反复双侧耳道瘙痒,伴有耳道闷堵感,到南方医院增城院区就诊,耳内镜检查提示双侧耳道白色菌丝附着,堵塞耳道,遮盖鼓膜,被诊断为真菌性外耳道炎。医生给耳道冲洗及涂抹药物治疗,并叮嘱保持耳道干洁,避免进水。患者定期复诊3次后,耳内镜检查未见明显菌丝附着,且日常生活无耳痒、耳闷堵、耳流脓症状,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惊蛰时节,春气荡漾满乾坤,春雷始鸣,花草树木萌芽,百鸟争鸣,百虫出动。2025年3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节气,标志着天气逐渐变暖,万物复苏,自然界阳气升发。中医认为此时人体应顺应天时,注重疏肝健脾、调和气血,以下是具体的养生建议:
3月3日“全国爱耳日”提醒我们,听力健康对社交、情感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我国听力障碍者已超过2780万,其中儿童占7%,老年人占60%。据估计,残疾性听力障碍者达7200万,但助听器使用率不足5%。听力问题不仅影响语言、教育和职业,还可能引发孤独和抑郁。本文为您提供一份实用的听力健康指南。
近三个月,67岁的陈姨(化名)老是觉得“天旋地转”,一周要晕三次,严重的时候差点跌倒,给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最终陈姨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断为前庭功能减退和后循环缺血。
宫颈癌,作为全球女性第四大常见癌症,尤其在发展中国家高发,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其主要病因,其中HPV16/18型占比超过70%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早期筛查能够显著降低宫颈癌死亡率,宫颈癌前病变的治愈率更是高达90%,这充分凸显了筛查的重要性。
心衰是由于心脏收缩力或舒张力减弱,泵血作用下降,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出现的临床综合症。
这顿的主食吃什么?这个每天都要面对的「碳水选择题」,可能比你想象中更重要。
详情:血栓的发病群体通常以老年人为主,但因为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年轻人也开始得血栓了。江苏常州一名18岁男孩,寒假假期每天躺在床上玩手机,小腿出现疼痛、肿胀症状,被医院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
详情:针对春季成人各类过敏症状,近期有专家给出了防护建议。一是药物预防“早行动”。过敏性鼻炎患者可在花粉季前2至4周使用鼻喷激素类药物,哮喘患者需遵医嘱预防性吸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结膜炎患者可提前使用抗过敏滴眼液。二是物理防护“全方位”。专家建议过敏人群关注每日花粉指数预报,当浓度100粒/m³时,外出可佩戴N95口罩和护目镜,居家可使用高效空气净化器,归家后及时清洗鼻腔、更换衣物。三是急救药物“随身带”。哮喘患者需随身携带急救吸入剂,若症状加重应立即就医。如果常规措施无法缓解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过敏原检测,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脱敏治疗。
2月28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广东省二医”)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广州联合发布两个健康AI大模型——叮呗健康大模型与数智超声大模型。
近日,南方医院增城院区重症医学科成功救治一名急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Diffuse Alveolar Hemorrhage,DHA)患者。据悉,此类疾病死亡率高达85.7%。
近日,南方医院增城院区泌尿外科团队通过精准的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成功为一名左肾恶性肿瘤患者实施保肾治疗。患者马女士(化名)术后快速康复,以鲜花和感谢信表达对医护团队的深切感激,展现了医患共克病魔的温暖篇章。
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患有近视的小唐一直被“眼镜”所困扰——手术时口罩的热气让镜片起雾,隐形眼镜戴久了又干涩不适,给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随着身边不少同事在南方医院眼科成功摘镜,效果超出预期,这让小唐心动不已。近日,她终于下定决心摘掉眼镜,经检查确认符合手术条件后,在南方医院增城院区眼科全飞秒激光近视治疗中心接受了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仅十几分钟,第二天复查时,其双眼视力恢复至1.2。
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的主要发病原因为线粒体代谢酶缺陷导致,一般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前往医院由专业医生干预。 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通常是因为体内的线粒体代谢酶缺陷,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发生障碍,造成体内胰岛素分泌数量减少形成。据临床数据显示,该疾病的临床特点有女系遗传,其女性患者比较多见,且体型偏瘦,除了血糖升高以外,可能会伴随神经性耳聋。 一般在确诊疾病后,需调整饮食结构,比如尽量选择低盐、低脂、低糖、低热量的食物,同时还要配合医生选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氢氯噻嗪片等药物进行降糖治疗,具体治疗方案存在个体差异。
糖尿病是我国发病率比较高的内分泌疾病,常见的糖尿病类型有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青年发病的成年型糖尿病等,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由医生确定糖尿病具体类型,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主要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在临床上属于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引起的糖尿病,其发病机制是胰岛细胞受到自身免疫系统的攻击和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乏。1型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在临床上多采取药物治疗,常见的药物治疗方式为遵医嘱注射胰岛素 2、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是发病率较高的糖尿病类型,发病机制为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功能下降,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与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有关,临床上一般采取药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罗格列酮片、盐酸吡格列酮片等降糖药物。 3、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间发生的糖尿病,其发病与妊娠期孕妇激素变化有关。妊娠期糖尿病一般不使用药物治疗,避免对孕妇和胎儿造成损伤,临床上建议饮食控制,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 4、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为遗传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为线粒体发生基因突变,引起身体胰岛素分泌不足,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在临床上没有好的治疗措施,只能对症治疗,可遵医嘱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格列美脲胶囊、阿卡波糖片等药物治疗 5、青年发病的成年型糖尿病:属于比较罕见遗传性糖尿病,其主要的症状是青少年时期出现非酮症高血糖。其发病机制是单个基因突变的,影响胰岛β细胞功能。目前临床上没有好的治疗手段,主要是对症治疗。 此外需要注意,糖尿病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患者应密切配合医生,严格遵循医嘱,争取达到较佳治疗效果。
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在临床上称为线粒体糖尿病,与线粒体基因突变有关,比较少见,需要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由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 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属于单基因遗传性糖尿病。线粒体是细胞内负责能量代谢的重要细胞器,如果线粒体基因突变,影响线粒体正常功能,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或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就会诱发糖尿病。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发病后会出现多尿、口渴、多饮、体重下降,严重时还有可能出现视力模糊、手脚麻木等神经病变,需要及时治疗。 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以药物治疗为主,需要患者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缓释片、格列本脲片等,在饮食上注意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低热量食物的摄入。同时需要了解家族遗传情况,为后续生育提供指导。 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便于治疗调整治疗方案,保证治疗效果。在生活上需要适当运动、规律作息,提高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在生育方面,患者需要在遗传咨询医生的指导下了解生育风险,为后续生育提供指导。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