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单核细胞白血病护理相关的文章有1篇:
单核细胞比值高的医学解释通常是指单核细胞比值高于正常值,一种异常的标签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 单核细胞比值通常是指单核细胞占白细胞的百分比,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的方法进行诊断,正常数值一般是3%~8%,如果检查结果是单核细胞比值高,可能是单核细胞比值已经高于正常值。单核细胞比值偏高通常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患有感染性心内膜炎、活动性肺结核以及单核细胞白血病等因素引起的,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身体上还有可能会出现不适的症状,比如发热或者身体乏力。 如果发现身体上有不适的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明确病因以后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从而使病情得到控制,平时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能够减少疾病的发生。
单核细胞值偏高考虑是生理性偏高、伤寒、疟疾、单核细胞白血病、霍奇金淋巴瘤等,单核细胞是血液中较大的白细胞,主要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应及时就诊。 1、生理性偏高:一般较小的婴儿和儿童会出现生理性的偏高,这是正常现象,不需要特殊处理。 2、伤寒:这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和伤寒沙门菌感染有关,应该要注意隔离,另外要充分休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盐酸环丙沙星片、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等药物治疗。 3、疟疾:这是感染疟原虫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发病期间会出现寒颤、高热、大量出汗、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磷酸氯喹片、复方奎宁注射液等。 4、单核细胞白血病:这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一种类型,一般会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主要以化疗为主。 5、霍奇金淋巴瘤:这种恶性肿瘤会侵犯淋巴系统,也会出现单核细胞值偏高,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进行化疗。 单核细胞值偏高的原因比较多,及时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明确原因以后规范治疗,平时要注意休息,避免感染。
单核细胞百分比是指单核细胞在白细胞总数中所占的比例,是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一种。一般成年人单核细胞百分比正常范围参考值是3%-8%,单核细胞百分比12.3%提示单核细胞异常升高,可能是由于生理性因素引起,也可能是是由于病理性因素引起,如细胞性心内膜炎、疟疾等。 一、生理性因素 婴幼儿、儿童、吸烟、月经期等人群通常会表现为单核细胞生理性增多,使得血常规检测中单核细胞百分比高于正常范围,若无其他特异性症状,可能是正常生理现象,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定期随访即可。 二、病理性因素 1、细菌性心内膜炎:与细菌感染有关。因为细菌感染侵入机体,单核细胞需参与免疫反应,抑制细胞内致病菌的繁殖,还伴有发热、胸闷、贫血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莫西林胶囊、氨苄西林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2、疟疾:是指疟原虫感染人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疟原虫感染会引起免疫反应,使单核细胞增多,患者可出现寒战、高热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磷酸氯喹片、青蒿琥酯阿莫地喹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此外,还可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等疾病有关。所以患者单核细胞百分比若出现异常,应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两岁小女孩不幸罹患“儿童白血病之王”,病情十分危急,广西医学专家联合上海医学专家制定周密的方案,一份来自广东的脐血参与辅助治疗。在三省市的携手全力救治下, 2022年7月28日下午,这位罹患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女孩凤凤(化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顺利出院了。
单核细胞比率15%算高。单核细胞比率的正常范围是3%~8%,不同医院和实验室的检查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如果当单核细胞比15%时,则属于比较高的现象。当血液中单核细胞比率升高时,是由于受到感染或者患有某些血液病引起的,比如黑热病、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感染、活动性肺结核、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但是单纯的通过单核细胞比率并不能够用于判断感染原因,以及血液病的类型,医生需要结合多种检测手段才可以确诊血液病,比如彩超、CT、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等,确诊相关疾病后,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展相应的治疗。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疾病,以年轻人多见,小儿也有发生。根据增生的细胞类型,可分为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单核细胞白血病等类型。根据病程发展快慢和白细胞成熟程度,又可将白血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对于复发性、慢性、迁延至温暖季节或治疗效果差的病例,则应查找潜在的病因。必要时进行全血细胞计数、自身免疫谱、冷凝蛋白、冷凝集素、老年人外周血管成像、组织学和免疫荧光检查。全血计数以排除溶血性贫血和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的发病范围非常广泛,一般多以男性发病较多,其男女比例为2: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各型白血病有其好发年龄,急粒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要以40岁以上的成年人为多见,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年龄是大于60岁的,这是慢性白血病危害中特别重要的一点。
急单和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较常见。特异性皮肤损害表现为弥漫性斑丘疹、紫蓝色皮肤结节或肿块等。急非淋相关的良性皮肤病变有Sweet综合征和坏疽性脓皮病,激素治疗有效。白血病细胞浸润可出现牙龈增生、肿胀。
白血病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疾病,一旦确诊再治疗比较困难。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是白血病的一种类型,起病急缓不一。起病隐袭和数周至数月内逐渐进展,或起病急骤。该病除了其它类型急性白血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外,突出表现为皮肤、粘膜的改变。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简称急性单白血病,属法美英协作组分类法中的M5型,由Scirllling氏等于1913年首先描述,故又称急性单核细胞自血病Schilling型。单核细胞白血病的特异性皮肤损害为紫色到红褐色丘疹、结节和斑块。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可发生水疱性损害。皮损发展周期快,可自然消退。那么,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是由什么引发的?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属法美英协作组分类法中的M5型。由Scirllling氏等于1913年首先描述,故又称急性单核细胞自血病Schilling型。白血病是小说、电视、生活中常见的血液疾病。人们一旦患上白血病再去治疗都已经晚了,很多例子告诉我们白血病并不好治,找到匹配的骨髓很难。所以对我们来说远离白血病较好的办法就是预防。那么如何预防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呢?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起病急缓不一。起病隐袭和数周至数月内逐渐进展,或起病急骤。临床症状和体征由骨髓衰竭或白血病细胞浸润所致。对于要单核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注意休息:高热、严重贫血或有明显出血时,应卧床休息。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简称急性单白血病,属法美英协作组分类法中的M5型,由Scirllling氏等于1913年首先描述,故又称急性单核细胞自血病Schilling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的治疗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相似,总的治疗原则是消灭白血病细胞群体和控制白血病细胞的大量增生,解除因白血病细胞浸润而引起的各种临床表现。下面介绍一种治疗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方法,叫做“生物基因益髓生血整体治疗体系”。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简称急性单白血病。属法美英协作组分类法中的M5型。由Scirllling氏等于1913年首先描述,故又称急性单核细胞自血病Schilling型。
德国弗赖堡大学医院1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研究人员发现了导致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可遗传性基因变异。这一成果有助于对各种白血病成因及疗法的研究。
血常规一般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血小板,复杂一点的血常规还包括红细胞压积等。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表示的意义一般一样(http://www.familydoctor.com.cn/detail.asp?id=50824),结合红细胞压积等的综合判断,可以推断出贫血的类型,当然,对于一些无法确诊的贫血,还可以做骨髓穿刺来进行确诊。 [正常参考值] 男:(4.0-5.5)×1012个/L 女:(3.5-5.0)×1012个/L 儿童:(6.0-7.0)×1012个/L 血红蛋白 (H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儿童:170-200g/L 白细胞计数(WBC) (http://www.familydoctor.com.cn/detail.asp?id=50848)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白细胞分类(DC) 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 嗜中性粒细胞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 0-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50-70 嗜酸性粒细胞 0.5-5) 嗜碱性粒细胞 0-1 淋巴细胞 20-40 单核细胞 3-8 [临床意义]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寄生虫,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以及某些传染病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初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临床意义不大。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结肠炎、药物、食物、吸入物超敏反应、红斑及类风湿关节炎、以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减少无意义。 淋巴细胞增高主要见于病毒感染。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血小板:http://www.familydoctor.com.cn/detail.asp?id=50876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