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母乳性黄疸治疗相关的文章有45篇:
有些妈妈在生完孩子之后用母乳喂养自己的宝宝,然后会发现自己的宝宝黄疸持续了将近一到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那么很有可能是因为宝宝得了母乳性黄疸。如果妈妈们不太确定,那么可以带着宝宝去医院做一个检查,如果是母乳性黄疸,那么不需要过多的治疗,因为这种黄疸对宝宝的身体没有很大的不良影响,并且以后会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而消失。确诊了之后妈妈还是可以用自己的母乳来喂养宝宝的。
对于黄疸对于很多新手妈妈来说一头雾水跟别说母乳性黄疸更是一无所知,一旦发现自己的宝宝面色越来越黄而惊慌失措。其实妈妈们大可不必如此担心,但是小编要提醒的是在母乳性黄疸治疗的过程中,有很多常见误区需要注意?
新出生的婴儿总是娇弱的,很多时候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病症,其中母乳性黄疸最为常见,很让家长们担心,一旦患上后家长就想急切的知道怎么才能快速治疗,母乳性黄疸常见的几种治疗方法都有哪些?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宝宝出现黄疸的几率对于新生儿来说还是很大的,算是一种常见现象,一般生理性的黄疸的话,2-3周就可以自行恢复。如果是母乳性黄疸在治疗上相较而言就复杂一些。那么如何判断是否是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都有哪些症状?
母乳性黄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黄疸类型,跟母乳喂养有直接的关系。虽然对孩子的不会造成太大的危害,但是还是让众多的家长们心有余悸,为了减少母乳性黄疸的出现,建议各位准妈妈们一定要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孩子出现了母乳性黄疸后要积极的治疗。
母乳性黄疸的问题引起了愈来愈多的家长关注,很多爸爸妈妈会认为要放弃母乳喂养才能解决母乳性黄疸的问题。其实针对这个问题,爸爸妈妈没有必要产生如此大的担忧,只要学习相关知识就会发现其实母乳性黄疸并不可怕。因此针对母乳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的鉴别以及停母乳后黄疸没减轻的问题,今天我们邀请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医院院区主任医师林穗方为我们做专项解读。
一般在生后4~5天出现,逐渐加重、升高的胆红素可持续10天左右,然后逐渐减轻。很多年轻妈妈会问,宝宝出现了母乳性黄疸还可以继续哺乳吗?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若再用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原有程度,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20%~30%。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本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治疗,但为了顺利推广母乳喂养也应引起重视。那么,母乳性黄疸的预防方法有哪些?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若再用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原有程度,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20%~30%。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本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治疗,但为了顺利推广母乳喂养也应引起重视。那么,母乳性黄疸如何进行诊断鉴别?
新生儿黄疸的种类有很多,母乳性黄疸就是很常见的一种。预防母乳性黄疸就要先预防早发型母乳性黄疸,以及了解母乳性黄疸的原因都有哪些。在这里,小编就来针对这两个问题做一些基本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母乳性黄疸特征为新生儿以母乳喂养后不久即出现黄疸,可持续数周到数月,而其他方面正常,分为早发型(母乳喂养性黄疸)和晚发型(母乳性黄疸),早发型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出现时间及达到高峰值的时间相似,但母乳性黄疸的较高值要超过生理性黄疸;迟发型者常在生理性黄疸之后;黄疸渐趋明显,也就是说母乳性黄疸常在出生后7~14天出现,无论是早发型或迟发型母乳性黄疸,一旦停喂母乳3~5天后,黄疸减退;若再开始母乳喂养,大多黄疸不再出现,少数黄疸又会重新出现,随着月龄的增长,黄疸可逐渐消退。
母乳性黄疸是指与母乳喂养有关的特发性黄疸,其特点有:母乳喂养,足月儿多见。
目前母乳性黄疸缺乏诊断手段,往往在排除了其它引起新生儿黄疸产生的病因后才能确诊。临床上对于血清胆红素超过12~15毫克/分升(205.2~256.5 μmol/L)可试停母乳改为配方奶3~5天,黄疸消退,血清胆红素可以下降原来水平的50%以上,即可诊断为母乳性黄疸。
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20%~30%。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的主要原因之一。哪些婴幼儿容易患上母乳性黄疸,需要特别注意呢?母乳性黄疸又该如何预防?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出现母乳性黄疸后怎么办?是否应停止喂养母乳呢?一般来说不必,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通常不会出现较重症状,也不需要特殊的药物治疗。如果经化验确诊为母乳性黄疸,就不必紧张地带着宝宝多次去医院求治,以免交叉感染。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母乳性黄疸的预防方法。
母乳性黄疸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近来多认为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母乳性黄疸肠肝循环增加有关。一般认为,新生儿小肠内的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经过检测确认),活性高。这种主要来源于母乳的酶,可催化结合胆红素变成未结合胆红素,此过程在新生儿小肠内进行,加上小儿肠蠕动相对慢,使大量应排泄的胆红素被这种酶解离成未结合胆红素,吸收增加,即出现母乳性黄疸。
大约有1%母乳喂养的宝贝可能发生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是由于母乳中一种酶的活性过高,使胆红素在肠道重吸收增加而引起。一般是在出生后3天左右出现,开始常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在一起,但在2周左右生理性黄疸应该消退时,黄疸却持续不退或又缓慢地加重。如果宝贝生理性黄疸持续不退,但全身状态仍然很好,一般考虑是母乳性黄疸。停止母乳喂养3天,如果黄疸减轻就可以确定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特点有哪些?母乳性黄疸见于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生后3-4天出现黄疸,高峰时间一般在生后5~7天、迟发型于6~8天出现,黄疸高峰时间为生后数周至数月。下面就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特点做一下介绍。
有些母乳喂养的宝宝,黄疸持续了1—2个月,很有可能是得了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爸妈可以带宝宝到医院去检查,如果确认是母乳性黄疸,妈妈可以继续给宝宝喂奶,因为母乳性黄疸不会对宝宝的发育和成长不会有任何影响。下面为大家介绍母乳性黄疸的病因。
新生儿黄疸的种类有很多,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就是其中之一。那么,你知道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有哪些特点吗?又是如何检查的呢?接下来,小编就要为大家一一介绍,快来一起看看吧。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