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出血热症状相关的文章有72篇:
出血热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症状表现多样,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防控中,影响着大家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但日前出血热出现的消息也让人感到惊慌。日前有官方发布消息称,云南一位务工人员在返回山东途中,出现身体不适,后抢救无效死亡。
据国家质检总局官网消息, 质检总局、外交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旅游局发布关于防止几内亚和塞拉利昂埃博拉出血热传入我国的公告。公告称,自2014年3月几内亚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以来,截至2015年6月26日,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共累计报告27580例埃博拉出血热临床病例,其中11281例死亡。
据报导,日本富士胶片开发的流感药在美申请治疗埃博拉出血热。这在医学领域上来讲将是一个巨大的突破,也给埃博拉出血热患者们带来更多的希望。
病毒性出血热泛指一种常伴以出血症状的严重综合症。它是由数类卫不同组别的病毒引起的疾病。病毒性出血热是一组虫媒病毒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和休克为主要临床特征。此类疾病在世界上分布很广,临床表现多较严重,病死率很高。它们的病原、寄生宿主和传播途径各不相同,临床表现也有一些差异,并常在一定地区流行。病毒性出血热有什么治疗方法呢?
病毒性出血热泛指一种常伴以出血症状的严重综合症。它是由数类卫不同组别的病毒引起的疾病。各种出血热的确诊需要依靠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这些病都无特效疗法。采用对症和支持疗法,纠正水和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补液、输血和抗休克治疗。有肾病者,在无尿期可作肾透析疗法。防制和消灭传播媒介和储存寄主是重要的防治措施。流行性出血热和基孔肯雅病的疫苗正在试制。其余的出血热均已试用疫苗预防。
由虫传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有多种。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出血,严重的可导致休克。又可按肾损害的有无分为两类,有肾损害的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发现了十几种由病毒引起的出血热,病原分属于4科,即披膜病毒科、布尼亚病毒科、沙粒病毒科和Filo(线状)病毒科传播方式有4种,即蚊媒、蜱媒、动物源性和传播途径未明。
登革出血热是登革热的一种严重临床类型。起病类似典型登革热,发热2~5天后病情突然加重,发生多器官较大量的出血和休克,出现血液浓缩、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多、肝大。多见于青少年患者,病死率较高。1950年在泰国首先发现登革出血热,以后在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及加勒比海地区相继发生本病流行。那么,常用的登革出血热检查项目有哪些,登革出血热应该如何鉴别诊断?
登革出血热是登革热的一种严重临床类型,起病类似典型登革热,发热2~5天后病情突然加重,发生多器官较大量的出血和休克,出现血液浓缩,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多,肝大。多见于青少年患者,病死率较高,1950年在泰国首先发现登革出血热,以后在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及加勒比海地区相继发生本病流行。
流行性出血热以热疫毒邪为主因,故治疗原则为清热解毒,顾护津液。本病病急证验,病初切忌辛温助阳发汗,也不可固执一法而终,应中西医结合运用多途径给药,以防变生险证。
流行性出血热高热期病人由于体温高、出汗多、代谢增强对机体消耗很大,因此,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优良蛋白质等营养丰富而易消化的全流饮食或半流饮食。如牛奶、豆浆、红枣米粥、莲子汤、天然果汁、藕粉、鸡蛋汤、面条、挂面等,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以避免加重胃肠负担,引起消化不良。尽可能让病人多饮水和吃水果,以利于毒素的排出及增加维生素的摄人,满足身体需要。宜吃低盐饮食,若进盐过多可加重组织水肿和肾脏负担,导致病情恶化。
流行性出血热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和传染性。发热期致病力强,疫疠之毒,其性猛烈,一旦感受疫毒,则起病急骤,传变迅速,卫表症状短暂,较快出现高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临床有发热、出血、低血压、肾脏损害等主要表现。鼠类(主要是黑线姬鼠)是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其传播途径可能是通过螨类传播。也就是螨类吸带有病毒的鼠血后,又吮吸人体血液,而导致病毒传播给人;也可能通过直接接触带毒鼠类的排泄物或吃了被带毒鼠类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如果吸入带毒鼠类的排泄物污染的尘埃,也会通过呼吸道感染。
专家指出,出血热这种疾病一般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接触等途径传播,吸入病毒感染的灰尘、吃了被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或水都会引起发病。因此:
如果出现发热、头痛、眼眶痛、腰痛、酒醉貌,而且在得病前2个月曾在疫区仕过或逗留过,有与鼠类等带毒动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史;或者曾经被跳虫叮咬过;或者曾吃过被鼠类排泄物污染的食物,就要怀疑可能得了流行性出血热,要及时到医院诊治,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以免延误病情。
流行性出血热是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等。传染源农村主要是黑线姬鼠、城市是褐家鼠。传播途径尚未完全确定,可能与寄生在鼠身上的革螨有关,也可能通过吸入经黑线姬鼠等的唾液、尿粪等污染的尘埃而得病。流行季节是4月至6月(小峰)和10月至12月(高峰)。
国内有野鼠型和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两种,野鼠型临床表现较典型,经过较重,出现休克、出血、肾脏损害较多见,病死率高。家鼠型临床表现多不典型,经过较轻,出现休克、出血、肾脏损害较少,病程经过较短,多数病人发热期后直接进入多尿期或恢复期,病死率低。
流行性出血热的潜伏期为8~39天,一般为2周。约10%~20%的患者有前驱症状,表现为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或胃肠道功能失调。临床上可分为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等五期,但也有交叉重叠。早期症状和体征:
病毒出血热有什么症状?暨南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陈友鹏主任医师表示,病毒出血热是由病毒感染所导致的具有发烧,出血等表现的疾病,有发烧,全身中毒症状,头痛,全身疼痛,乏力等症状。自然界的动物感染了病毒,然后我们在外界环境之间接触到出血热病毒,感染而得病,所以预防主要以控制传染源为主。
目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此病。出血热疫苗,分为单价疫苗和双价疫苗两种,前者可分别预防家鼠型出血热或野鼠型出血热,后者则对此两型出血热均有预防作用。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