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 100%。其传播途径、症状表现、预防措施、治疗方法和预后等方面都值得关注。
1. 病原学:狂犬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外形呈子弹状。病毒主要存在于患病动物的唾液中。
2. 传播途径:多数通过被患病动物咬伤传播,也可通过抓伤、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含病毒的唾液而感染。常见的传播动物有狗、猫、蝙蝠等。
3. 症状表现:分为潜伏期、前驱期、急性神经症状期和麻痹期。潜伏期长短不一,多数在 1-3 个月。前驱期常有发热、头痛、乏力等症状。急性神经症状期出现恐水、怕风、咽肌痉挛等。麻痹期患者逐渐趋于安静,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4. 预防措施: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伤口,并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对于高危人群,如兽医、动物饲养员等,可提前进行预防接种。
5. 治疗方法: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痉挛、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6. 预后:一旦发病,病死率极高,几乎 100%。因此,预防至关重要。
狂犬病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疾病,重在预防。公众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接触可疑动物,一旦受伤及时处理。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