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4-11-27 01:55:16
- 家庭医生在线疾病查询
举报/反馈
过敏反应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即速发型过敏反应、细胞毒型过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过敏反应和迟发型过敏反应。这些类型的过敏反应在发病机制、症状表现和治疗方法上都有所不同。
1. 速发型过敏反应:也称为Ⅰ型变态反应,是最常见的一种过敏类型。通常在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内发生,例如青霉素过敏、花粉过敏、食物过敏(如海鲜、坚果)等。其发病机制是过敏原进入机体后,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 IgE 抗体,该抗体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使这些细胞处于致敏状态。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过敏原与细胞表面的 IgE 结合,导致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生物活性介质,引起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等,从而出现皮肤瘙痒、红肿、打喷嚏、流鼻涕、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治疗上,首先要立即停止接触过敏原,症状较轻者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严重者可能需要使用肾上腺素等进行紧急治疗。
2. 细胞毒型过敏反应:又称Ⅱ型变态反应,常见于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等。其机制是抗体(IgG 或 IgM)与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激活补体系统或通过调理吞噬、ADCC 作用等破坏细胞。例如,血型不合的输血会导致红细胞被破坏,引起发热、寒战、血红蛋白尿等症状。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如停止输血、进行血浆置换等。
3. 免疫复合物型过敏反应:即Ⅲ型变态反应,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生是由于抗原与抗体形成中等大小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或组织间隙,激活补体系统,吸引中性粒细胞聚集并释放溶酶体酶,造成组织损伤。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血尿、蛋白尿等症状。治疗通常包括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来抑制免疫反应。
4. 迟发型过敏反应:也称Ⅳ型变态反应,常见于接触性皮炎、结核菌素试验等。其发生机制是由 T 细胞介导,当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后,经过 24 - 72 小时才出现炎症反应。症状表现为皮肤红肿、硬结、水泡等。治疗上,避免接触过敏原是关键,症状严重者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
总之,了解过敏反应的不同类型对于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过敏相关疾病至关重要。如果出现过敏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尽可能查明过敏原,以预防过敏反应的再次发生。
- 上一篇:21 三体综合症是怎样的一种疾病
- 下一篇:病毒性肝炎与自身免疫性肝炎有何差异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