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蕴脾是一种常见的中医证候,多由外感湿热之邪、饮食不节等因素引起,常表现为脘腹胀闷、纳呆、肢体困重、大便溏泄不爽、小便短黄、身热不扬、舌红苔黄腻等。治疗常以清热利湿为主,代表方剂有茵陈蒿汤、三仁汤、连朴饮等。
1. 症状表现
脘腹胀闷:脾胃运化失常,湿阻气滞,导致腹部胀满不适。
纳呆:湿热困脾,影响脾胃的受纳功能,出现食欲减退。
肢体困重:湿邪重浊,阻滞经络,使肢体沉重无力。
大便溏泄不爽:湿热下注肠道,导致大便溏稀但排便不畅。
小便短黄:湿热内阻,影响膀胱气化,尿液排出减少且颜色发黄。
身热不扬:热邪被湿邪所遏,体温虽高但摸之不灼手。
舌红苔黄腻:舌象为湿热之征。
2. 代表方剂
茵陈蒿汤:由茵陈、栀子、大黄组成,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适用于湿热黄疸。
三仁汤:包含杏仁、白蔻仁、薏苡仁等,能宣畅气机、清利湿热,常用于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
连朴饮:由制厚朴、川连、石菖蒲等组成,可清热化湿,理气和中,主治湿热霍乱。
湿热蕴脾证需要综合症状、舌象、脉象等进行准确判断,在治疗时应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选用合适的方剂,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同时,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甜腻之品,适当运动,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