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蕴脾和寒湿困脾均为中医常见的证候类型,二者在病因、症状、舌象脉象、治疗原则及用药等方面存在差异。
1. 病因:湿热蕴脾多因外感湿热之邪,或过食肥甘厚味、饮酒无度等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生;寒湿困脾常因淋雨涉水、居处潮湿,或过食生冷等致使寒湿内侵,中阳被困。
2. 症状:湿热蕴脾常见脘腹痞闷、纳呆呕恶、肢体困重、大便溏泄不爽、小便短黄、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皮肤发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等;寒湿困脾则表现为脘腹胀满、口淡不渴、头身困重、腹痛便溏、肢体浮肿、小便不利、白带量多、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
3. 舌象脉象:湿热蕴脾者舌多红,苔黄腻,脉濡数;寒湿困脾者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
4. 治疗原则:湿热蕴脾以清热利湿为主;寒湿困脾以温中散寒、化湿运脾为要。
5. 用药:湿热蕴脾常用茵陈蒿汤、龙胆泻肝丸等;寒湿困脾常选理中丸、参苓白术散等。但用药需遵医嘱。
总之,湿热蕴脾和寒湿困脾虽都影响脾胃功能,但病因、症状、舌象脉象、治疗原则和用药均有不同,准确辨证对于治疗至关重要。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