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库
全站导航
查找疾病
热门疾病

按科室找

按部位找

按拼音找

找医院

找医生

疾病库首页 > 疾病文章 > 悬饮、支饮、溢饮、痰饮的区别及中医治法
预约挂号 广告X

悬饮、支饮、溢饮、痰饮的区别及中医治法

发布时间:2025-01-15 06:41:30
家庭医生在线疾病查询
举报/反馈

悬饮、支饮、溢饮、痰饮均为中医病症,在病因、症状、病位等方面存在差异,中医治疗也各有侧重。悬饮多因水饮流注于胁下所致,支饮为水饮停于心肺,溢饮因水饮溢于四肢肌表,痰饮则由水饮停滞于胃肠。中医治疗会根据具体病症,采用中药、针灸等方法进行调理。

1. 悬饮:病因常与外邪侵袭、正气不足有关。症状表现为胸胁疼痛,咳唾引痛。病位在胁下。中医治疗以攻逐水饮为主,常用方剂如十枣汤,药物有芫花、甘遂、大戟等。针灸可取期门、章门等穴位。

2. 支饮:多因脾肾阳虚,水饮上犯心肺。症状为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病位在心肺。治疗以温阳化饮为主,方用苓桂术甘汤合小青龙汤,药物有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麻黄、芍药等。针灸可选肺俞、心俞等穴位。

3. 溢饮:多因外感风邪,水饮溢于四肢肌表。表现为身体疼痛而沉重,无汗。病位在四肢肌表。治疗宜发表化饮,方剂可选大青龙汤,药物有麻黄、桂枝、杏仁、石膏、生姜等。针灸可针风池、曲池等穴位。

4. 痰饮:多因脾胃虚弱,水饮停滞胃肠。症状为心下痞满,呕吐清水痰涎。病位在胃肠。治疗以温脾化饮为主,方用苓桂术甘汤,药物有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等。针灸可取中脘、足三里等穴位。

总之,悬饮、支饮、溢饮、痰饮虽各有特点,但中医治疗均注重辨证论治,综合调理患者的身体状况,以达到祛邪扶正、恢复健康的目的。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饮食起居,遵医嘱进行调理。

上一篇:外阴肿瘤是否存在良恶性的区别
下一篇:恶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相关资讯
按科室疾病找医院 更多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