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是指直肠黏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而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腹内压增高、盆底组织薄弱、长期腹泻或便秘、营养不良、神经系统疾病等。应对脱肛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包括保守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 发病原因
腹内压长期增高:如慢性咳嗽、长期便秘、排尿困难等,会使腹内压力持续增加,推动直肠向下移位。
盆底组织薄弱:老年人、多次分娩的女性等,由于盆底肌肉和筋膜组织松弛,对直肠的支持固定作用减弱。
长期腹泻或便秘:频繁的肠道蠕动异常,可导致直肠黏膜与肌层分离,容易引发脱肛。
营养不良:身体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影响组织的修复和功能,增加脱肛风险。
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损伤、马尾神经病变等,影响肠道神经支配,导致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
2. 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脱肛,可通过改变生活习惯来缓解,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长时间蹲厕,积极治疗慢性咳嗽等。同时,可进行提肛运动,增强肛门括约肌的力量。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补中益气丸、槐角丸、迈之灵片等,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症状。但需遵医嘱使用。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脱肛,如直肠全层脱垂,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直肠悬吊固定术、肛门紧缩术等。
中医治疗:中医认为脱肛多由中气下陷所致,可采用补中益气的中药方剂,或针灸等方法进行治疗。
其他治疗:如注射硬化剂,使直肠黏膜与周围组织产生粘连,固定直肠。
3.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预防便秘。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盆底肌肉的力量。
积极治疗可能导致腹内压增高的疾病。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长时间蹲厕。
脱肛虽然不是严重的疾病,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和预防,可能会影响生活质量。患者应重视自身症状,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预防和护理。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