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阳虚是中医术语,指心之阳气不足,多由禀赋不足、劳倦伤神、久病失养、暴病伤阳、外邪侵袭等引起。常见症状有心悸、自汗、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心胸憋闷疼痛等。
1. 病因:禀赋不足,即先天体质虚弱,心阳素虚;劳倦伤神,长期过度劳累或思虑过度,耗伤心气,进而损伤心阳;久病失养,慢性疾病长期损耗气血,导致心阳不足;暴病伤阳,如急性病中大汗、大吐、大泻等,损伤心阳;外邪侵袭,寒邪直中少阴,损伤心阳。
2. 症状:心悸怔忡,心中悸动不安,不能自主;自汗,动则汗出加重;神疲乏力,精神疲惫,肢体无力;畏寒肢冷,自觉怕冷,四肢发凉;心胸憋闷疼痛,疼痛时作,遇寒加重。
3. 诊断: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进行诊断。观察面色、神态、舌苔、脉象等,结合症状表现综合判断。
4. 治疗:中医治疗以温补心阳为主。常用方剂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参附汤等。常用中药有桂枝、附子、人参、黄芪、炙甘草等。
5. 预防调护:注意保暖,避免寒邪侵袭;适度运动,增强体质;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饮食有节,多吃温热、营养丰富的食物。
心阳虚是一种中医病症,需要综合调理治疗。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和调养,以促进身体恢复健康。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