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是指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包块,病因、分类、症状、诊断、治疗等是了解腹外疝的关键方面。
1. 病因: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是腹外疝发病的两个主要原因。腹壁强度降低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情况,先天性因素如某些组织穿过腹壁的部位结构薄弱,像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处等;后天性因素包括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感染等导致的腹壁缺损。腹内压力增高常见于慢性咳嗽、长期便秘、排尿困难、腹水、妊娠、举重等情况。
2. 分类:腹外疝可分为易复性疝、难复性疝、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易复性疝是指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入腹腔的疝;难复性疝是疝内容物不能回纳或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内,但并不引起严重症状者;嵌顿性疝是指疝囊颈较小而腹内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可强行扩张囊颈而进入疝囊,随后因囊颈的弹性收缩,又将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纳;绞窄性疝是指嵌顿如不及时解除,肠管及其系膜受压情况不断加重可使动脉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全阻断。
3. 症状:易复性疝通常在站立、行走、咳嗽或劳动时出现肿块,平卧或用手向腹腔推送时肿块可回纳消失,一般无特殊不适。难复性疝除胀痛稍重外,主要特点是疝块不能完全回纳。嵌顿性疝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并伴有明显疼痛,平卧或用手推送不能使疝块回纳,肿块紧张发硬,且有明显触痛。绞窄性疝临床症状多较严重,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全身性感染中毒症状。
4. 诊断: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医生会了解患者是否有可复性肿块出现,肿块出现的诱因、时间、大小变化等情况。体格检查时可发现腹股沟区或其他部位的肿块,通过手法检查判断肿块的大小、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等。此外,还可能需要借助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诊断,鉴别疝内容物的性质等。
5. 治疗:治疗方法主要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适用于一岁以下婴幼儿、年老体弱或伴有严重疾病而禁忌手术者,可采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住腹股沟管深环,防止疝块突出。手术治疗是治疗腹外疝的主要方法,包括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和经腹腔镜疝修补术等。传统疝修补术是将不同层次的组织进行缝合修补;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利用人工合成网片材料进行修补,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经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观等优点,但费用相对较高。
腹外疝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其发生与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等因素有关。了解腹外疝的分类、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患者及时发现病情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