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心律失常,通常由心房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折返激动、触发活动等因素引起,症状有心悸、胸闷、头晕等,诊断依靠心电图等检查,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导管消融治疗等,日常需注意生活管理。
1. 定义: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指连续3个或3个以上起源于心房的异位搏动,发作持续时间较短,通常少于30秒。
2. 病因:
心房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某些因素可使心房内的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强,发放冲动的频率加快,从而引发短阵房性心动过速。
折返激动:心房内存在折返环路,当电活动在折返环路中持续传导,就会导致心动过速发作。
触发活动:后除极引起的触发活动也可能导致短阵房性心动过速。
其他: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以及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等都可能诱发。
3. 症状:
心悸:患者可自觉心跳加快、心慌,是较为常见的症状。
胸闷:胸部有憋闷感,呼吸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头晕:由于心跳异常,可能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头晕症状。
乏力:身体感到疲倦、无力,活动耐力下降。
严重时可能出现黑矇、晕厥等。
4. 诊断:
心电图:是诊断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的重要方法,可记录到发作时的心电图特征,如P波形态异常等。
动态心电图监测:对于发作不频繁的患者,可佩戴动态心电图监测仪,连续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以捕捉发作情况。
心脏电生理检查:必要时可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明确心动过速的机制和起源部位。
5. 治疗: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普罗帕酮、美托洛尔、胺碘酮等,这些药物可以通过不同机制调节心脏电活动,控制心率。但使用药物需遵医嘱。
导管消融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频繁发作的患者,可考虑导管消融治疗,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或其他能量传递到心脏内的异常部位,破坏异常的电传导通路,达到根治的目的。
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控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血脂,改善心肌供血等。
6. 日常管理: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合理饮食:减少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物质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营养均衡。
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情绪管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心电图等检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通过心电图等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导管消融治疗等,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生活管理,积极配合治疗,以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