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等组织黄染,其本质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黄疸的发生与胆红素的代谢密切相关,而胆红素代谢过程中的一些变化会通过粪便颜色的改变表现出来。了解三种常见黄疸(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粪便的颜色特点,对于黄疸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病情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胆红素的正常代谢过程在探讨三种黄疸粪便颜色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胆红素的正常代谢。胆红素主要来源于衰老红细胞的破坏,红细胞在单核 - 吞噬细胞系统被破坏后,释放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分解为珠蛋白和血红素,血红素在血红素加氧酶的作用下转变为胆绿素,再经胆绿素还原酶催化生成胆红素。这种胆红素未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称为非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难溶于水,不能由肾小球滤过,需与血浆白蛋白结合而运输。
当非结合胆红素随血液运输到肝脏后,在肝脏内被肝细胞摄取,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为水溶性,可通过肾小球滤过从尿中排出。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肠道,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胆素原。大部分胆素原随粪便排出体外,在肠道下段,这些胆素原被氧化为粪胆素,它是粪便的主要色素,使粪便呈现正常的黄色。小部分胆素原(约 10% - 20%)被肠黏膜重吸收,经门静脉回到肝脏,其中大部分再随胆汁排入肠道,形成胆素原的肠肝循环,小部分则通过体循环由肾脏随尿排出,氧化后成为尿胆素。
三、溶血性黄疸(一)定义及病因
溶血性黄疸是由于大量红细胞破坏,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了肝脏的摄取、结合与排泌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溶血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超过正常水平而出现黄疸。常见的病因包括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如海洋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不同血型输血后的溶血以及蚕豆病、伯氨喹啉、蛇毒、毒蕈中毒等引起的溶血。
(二)粪便颜色特点
在溶血性黄疸时,由于大量红细胞被破坏,生成的非结合胆红素增多,进入肝脏后,肝脏会尽力将其转化为结合胆红素并排入肠道。因此,肠道内的胆素原生成会明显增多,导致粪便中粪胆素含量增加,粪便颜色加深,通常表现为深黄色或黄褐色。这是因为溶血性黄疸主要影响的是胆红素的生成环节,而肝脏的排泄功能基本正常,所以会有更多的胆素原生成并排出体外。
(三)临床意义
粪便颜色加深对于溶血性黄疸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如果发现患者有黄疸表现,同时粪便颜色较深,就会考虑到溶血性黄疸的可能。进一步结合患者的病史,如是否有贫血、输血史、用药史等,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清胆红素测定(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网织红细胞计数(通常升高)等,来明确诊断。此外,观察粪便颜色的变化还可以用于监测溶血性黄疸的治疗效果。如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溶血情况得到控制,红细胞破坏减少,那么粪便颜色会逐渐恢复正常。
四、肝细胞性黄疸(一)定义及病因
肝细胞性黄疸是由于肝细胞受损,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功能发生障碍,导致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均升高。常见的病因有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等。这些疾病会使肝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影响胆红素的正常代谢过程。
(二)粪便颜色特点
肝细胞性黄疸患者的粪便颜色变化较为复杂,通常表现为正常颜色或变浅。当肝细胞受损较轻时,虽然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有所下降,但仍能维持一定的胆素原生成和排泄,所以粪便可能仍保持正常的黄色。然而,当肝细胞受损严重时,结合胆红素的生成和排泄减少,进入肠道的胆素原也相应减少,粪便颜色就会变浅,可呈浅黄色。这是因为肝细胞的功能受损,无法有效地将非结合胆红素转化为结合胆红素并排入肠道,导致胆素原的生成减少。
(三)临床意义
粪便颜色的变化可以辅助判断肝细胞性黄疸的病情严重程度。如果粪便颜色变浅,提示肝细胞受损较为严重,肝脏的胆红素代谢功能受到较大影响。医生在诊断肝细胞性黄疸时,除了结合患者的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肝区疼痛等)、体征(如肝肿大、肝区压痛等)以及实验室检查(如血清转氨酶升高、血清胆红素升高,非结合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均升高)外,粪便颜色的改变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粪便颜色的变化可以了解肝细胞的恢复情况。如果粪便颜色逐渐恢复正常,说明肝细胞的功能在逐渐改善。
五、梗阻性黄疸(一)定义及病因
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肝外或肝内胆管部分或完全阻塞,使胆汁排泄受阻,导致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从而使血中结合胆红素升高。肝外胆管梗阻的常见原因有胆总管结石、胆管癌、胰头癌、壶腹周围癌等;肝内胆管梗阻可见于肝内胆管结石、肝门部肝癌、华支睾吸虫病等。
(二)粪便颜色特点
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粪便颜色会发生明显改变,典型表现为白陶土样便。这是因为胆管梗阻后,胆汁无法正常排入肠道,肠道内缺乏胆素原,粪便中没有粪胆素的形成,所以粪便失去了正常的黄色,呈现出灰白色或白陶土样。梗阻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不同,粪便颜色的变化也会有所差异。如果是不完全梗阻,可能仍有少量胆汁进入肠道,粪便颜色可能为浅黄色或灰白色;而完全梗阻时,粪便则为典型的白陶土样。
(三)临床意义
白陶土样便对于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提示价值。一旦发现患者有黄疸且粪便呈白陶土样,医生会高度怀疑存在胆管梗阻的情况。此时,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如腹部超声、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等,以明确梗阻的部位和原因。在治疗方面,解除胆管梗阻是关键。如果梗阻能够及时解除,胆汁重新排入肠道,粪便颜色会逐渐恢复正常。因此,观察粪便颜色的变化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和判断病情的预后。
六、三种黄疸粪便颜色的鉴别诊断在临床实践中,通过观察粪便颜色可以初步对三种黄疸进行鉴别诊断,但不能仅凭粪便颜色来确诊,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其他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
溶血性黄疸患者除了粪便颜色加深外,常有贫血的表现,如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尿胆原增多,尿胆红素阴性。
肝细胞性黄疸患者粪便颜色可正常或变浅,同时伴有肝功能损害的表现,如血清转氨酶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等,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均升高,尿胆原可增多,尿胆红素阳性。
梗阻性黄疸患者粪便呈白陶土样,常伴有皮肤瘙痒,这是由于胆汁中的胆盐在体内蓄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所致。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清结合胆红素升高明显,尿胆红素强阳性,尿胆原减少或消失。影像学检查对于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尤为重要,可以明确梗阻的部位和病因。
七、总结三种黄疸(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由于其发病机制不同,导致粪便颜色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溶血性黄疸时粪便颜色加深,为深黄色或黄褐色;肝细胞性黄疸时粪便颜色可正常或变浅,呈浅黄色;梗阻性黄疸时粪便典型表现为白陶土样。了解这些粪便颜色的变化对于黄疸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应仔细观察患者的粪便颜色,并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决策。同时,患者及其家属也应该关注粪便颜色的变化,及时向医生反馈,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和监测病情。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成都精神科医院,青少年情绪问题怎么办
6个月前成都精神科医院,当孩子敏感又焦虑怎么办
6个月前北京同仁医院王毓新:得了传染性软疣皮肤有哪些症状表现。
2周前西宁好的皮炎医院是哪家“排名动态”西宁哪个医院看皮炎好?
2周前西宁皮炎哪家好“本周焦点”西宁专业治疗皮炎的医院?
2周前北京治疗疱疹的皮肤病医院,北京治疗嘴唇急性疱疹的医院哪家比较好
2周前西宁好湿疹医院哪家“聚焦热点”西宁治湿疹哪家医院好?
2周前西宁医院哪家治湿疹“重点发布”西宁看湿疹哪医院好?
2周前“强力推荐”北京治疗炎性痤疮?的医院“排名靠前”北京治疗痤疮的医院哪个比较好
2周前广州治疗皮肤病哪家医院好-广州治疗皮肤的医院哪个好
2周前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