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库
全站导航
查找疾病
热门疾病

按科室找

按部位找

按拼音找

找医院

找医生

疾病库首页 > 疾病文章 > 深入了解麻疹:症状表现与治疗方法
预约挂号 广告X

深入了解麻疹:症状表现与治疗方法

发布时间:2025-09-22 02:23:31
家庭医生在线疾病查询
举报/反馈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疫苗广泛接种之前,麻疹是一种常见且具有较高传染性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尤其是儿童的健康。尽管如今麻疹疫苗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但在一些地区,由于疫苗接种率不高或其他因素,麻疹仍时有发生。了解麻疹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对于及时发现病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及控制疾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二、麻疹的病原学

麻疹病毒属于副黏液病毒科麻疹病毒属,是一种单股负链RNA病毒。该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如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会随着飞沫排出体外,悬浮在空气中,被易感者吸入后就可能导致感染。麻疹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相对较弱,对热、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均敏感,在流通的空气中或日光下半小时即失去活力,但在低温环境中能长期存活。

三、麻疹的症状 (一)潜伏期

麻疹的潜伏期一般为6 - 21天,平均为10 - 14天。在潜伏期内,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但病毒已经在体内开始繁殖。部分患者在潜伏期的后期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不适,如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但这些症状往往不具有特异性,容易被忽视。

(二)前驱期

前驱期一般持续3 - 4天,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及眼结合膜炎的症状,具体如下:

1. 发热:多为中度以上发热,体温可高达39℃甚至更高,发热的同时可伴有寒战。发热一般呈持续性,体温波动不明显。

2. 咳嗽、流涕、打喷嚏:这些症状类似于普通的感冒,但相对更为严重。咳嗽较为频繁,流涕可为清涕或脓性涕,打喷嚏也较为剧烈。

3. 眼结合膜炎:表现为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等。患者的眼睛看起来红红的,怕见光,经常流泪,这是由于病毒侵犯眼结膜所致。

4. 麻疹黏膜斑:这是麻疹前驱期的特征性表现,一般在发疹前1 - 2天出现。在口腔黏膜上,尤其是双侧第二磨牙相对应的颊黏膜处,可见直径约0.5 - 1mm的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数目不等,可逐渐增多并融合成片。麻疹黏膜斑对麻疹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三)出疹期

出疹期多在发热后的3 - 4天开始,此时发热、呼吸道症状等会进一步加重。皮疹首先出现在耳后、发际,然后逐渐蔓延至额、面、颈部,自上而下扩展到胸部、腹部、背部及四肢,最后到达手掌和足底。皮疹的特点如下:

1. 形态:为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直径约2 - 5mm,高出皮肤表面,压之褪色。皮疹初起时稀疏,颜色较淡,以后逐渐密集,可融合成片,但疹间皮肤正常。

2. 颜色:开始时为淡红色,随着病情的发展,颜色逐渐加深,变为暗红色。

3. 出疹顺序:严格按照上述顺序依次出现,一般在3 - 5天内出齐。在出疹期间,患者的体温可继续升高,可达40℃左右,全身症状也会明显加重,如精神萎靡、嗜睡、烦躁不安等。

(四)恢复期

出疹3 - 5天后,皮疹按出疹顺序依次消退,体温也随之下降,全身症状逐渐减轻。皮疹消退后,皮肤会留有棕色色素沉着,伴有糠麸样脱屑,一般在1 - 2周内完全消失。色素沉着的存在是麻疹恢复期的一个重要特征,可作为诊断的参考依据。

(五)并发症的症状

麻疹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容易引发一些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及其症状如下:

1. 肺炎: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患者可出现高热持续不退、咳嗽加剧、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发绀(口唇、指甲等部位青紫)。听诊时可闻及肺部啰音。

2. 喉炎:表现为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等。由于喉部黏膜充血、水肿,导致喉部狭窄,气流通过时产生特殊的声音。严重的喉炎可引起喉梗阻,导致窒息,危及生命。

3. 心肌炎: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心悸、胸闷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水肿等。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心律失常等异常表现。

4. 脑炎:较为少见,但病情严重。患者可出现高热、头痛、呕吐、嗜睡、惊厥、昏迷等症状,脑脊液检查可发现异常。脑炎可遗留智力低下、癫痫、瘫痪等后遗症。

四、麻疹的诊断 (一)临床诊断

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如近期接触过麻疹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发热、咳嗽、流涕、麻疹黏膜斑、皮疹等),一般可以做出临床诊断。但在疾病的早期,尤其是前驱期,症状可能不典型,需要仔细观察和鉴别。

(二)实验室诊断

1.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这是由于病毒感染后,机体的免疫系统被激活,淋巴细胞参与免疫反应,导致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升高。

2. 血清学检查: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IgM抗体是诊断麻疹的常用方法。一般在出疹后1 - 2天即可出现阳性,3 - 4周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感染。

3. 病毒分离:从患者的鼻咽分泌物、血液等标本中分离出麻疹病毒是诊断的金标准,但该方法操作复杂,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且所需时间较长,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

五、麻疹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1. 隔离:患者应进行隔离,避免与他人接触,防止病毒传播。隔离期一般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

2. 休息: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于身体的恢复。室内应保持安静、清洁,空气新鲜,温度和湿度适宜。

3. 饮食: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面条、蔬菜等,多喝水,以补充发热、出汗等丢失的水分。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二)对症治疗

1. 发热:体温在38.5℃以下时,可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湿毛巾敷额头、温水擦浴等。体温超过38.5℃时,可给予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但应避免使用大剂量的退热药物,以免体温骤降导致虚脱。

2. 咳嗽、咳痰:可给予止咳祛痰药物,如氨溴索、止咳糖浆等。对于咳嗽剧烈者,可适当使用镇咳药物,但应注意避免抑制呼吸。

3. 烦躁不安:可给予镇静剂,如苯巴比妥等,以保证患者的休息。

(三)并发症的治疗

1. 肺炎: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一般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同时,给予吸氧、止咳、平喘等对症治疗。

2. 喉炎:保持呼吸道通畅,可给予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以减轻喉部水肿。对于严重喉梗阻者,应及时进行气管切开,以挽救生命。

3. 心肌炎: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给予营养心肌的药物,如维生素C、辅酶Q10等。如有心力衰竭,应给予强心、利尿等治疗。

4. 脑炎: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如降低颅内压(可使用甘露醇等药物)、控制惊厥(可使用地西泮等药物)、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等。同时,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

(四)中医治疗

中医对麻疹的治疗也有一定的经验,可根据不同的阶段进行辨证论治。在前驱期,以辛凉透表为主,可选用宣毒发表汤等方剂;在出疹期,以清热解毒、透疹为主,可选用清解透表汤等方剂;在恢复期,以养阴清热为主,可选用沙参麦冬汤等方剂。此外,一些中药的外治法,如中药熏洗等,也可促进皮疹透发。

六、麻疹的预防 (一)主动免疫

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我国儿童免疫规划程序规定,8月龄接种第1剂麻疹疫苗,18 - 24月龄接种第2剂。接种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从而获得对麻疹的免疫力。

(二)被动免疫

对易感者在接触麻疹患者后5天内注射免疫球蛋白,可预防发病或减轻症状。但免疫球蛋白的保护作用一般只能维持3 - 8周。

(三)控制传染源

对麻疹患者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对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3周。

(四)切断传播途径

在麻疹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商场、电影院等。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对患者居住的房间应进行通风换气和消毒。

七、结语

麻疹虽然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但至今仍然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了解麻疹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对于及时发现和治疗麻疹患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控制疾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加强对麻疹的预防,尤其是要按时接种疫苗,提高人群的免疫力。同时,一旦发现疑似麻疹患者,应及时就医,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上一篇:射精的坏处能恢复吗?全面解析与应对策略
下一篇:射精的坏处能恢复吗?全面解析与应对策略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相关资讯
按科室疾病找医院 更多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