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库
全站导航
查找疾病
热门疾病

按科室找

按部位找

按拼音找

找医院

找医生

疾病库首页 > 疾病文章 > 手足口病的症状与治疗方法全解析
预约挂号 广告X

手足口病的症状与治疗方法全解析

发布时间:2025-09-23 11:00:31
家庭医生在线疾病查询
举报/反馈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尤其在婴幼儿群体中发病率较高。它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可导致患儿身体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威胁生命健康。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对于家长和医护人员来说至关重要,这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从而保障患儿的健康。

二、手足口病的概述

(一)定义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二)流行病学

1.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其中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患者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2.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例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都可引起感染;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3. 易感人群: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4. 流行特征: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三、手足口病的症状

(一)潜伏期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通常为2 - 10天,平均3 - 5天。在潜伏期内,患儿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此时病毒已经在体内开始繁殖。

(二)前驱期症状

部分患儿在发病初期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发热体温多在38℃左右,少数患儿体温可超过39℃。同时,患儿可能会感到疲倦、乏力,精神状态不佳。

(三)出疹期症状

1. 口腔疱疹或溃疡: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多见于舌、颊黏膜及硬腭等处,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及咽部。疱疹周围有红晕,破溃后形成浅溃疡,疼痛明显,患儿常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

2. 手足皮疹: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部分患儿可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3. 其他部位皮疹:除了口腔、手足部位,皮疹也可能出现在臀部、膝盖、肘部等部位。

(四)重症病例症状

少数患儿(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 - 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 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2. 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发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 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四、手足口病的诊断

(一)临床诊断

根据流行季节、病史(如接触过手足口病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发热、口腔疱疹或溃疡、手足皮疹等),一般可以做出临床诊断。但对于不典型病例,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诊。

(二)实验室诊断

1.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病情危重者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

2. 血生化检查:部分病例可有轻度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 - MB)升高,病情危重者可有肌钙蛋白(cTnI)、血糖升高。C反应蛋白(CRP)一般不升高。乳酸水平升高。

3. 病原学检查: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疱疹液、血清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中检测到肠道病毒核酸;或从上述标本中分离到肠道病毒;或恢复期血清肠道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升高。

五、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

(一)一般治疗

1. 隔离:一旦确诊为手足口病,患儿应及时隔离,避免交叉感染。一般需要隔离至体温正常、皮疹消退及水疱结痂,大约需要2周时间。

2. 休息与饮食:让患儿充分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牛奶、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要保证患儿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防止脱水。

3. 口腔护理:注意口腔卫生,饭后用温水或淡盐水漱口,以减轻口腔疼痛。对于口腔疱疹或溃疡严重的患儿,可以使用口腔溃疡喷雾剂或冰硼散等药物,促进溃疡愈合。

4. 皮肤护理: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勤换衣服、被褥。对于手足部位的皮疹,要避免搔抓,防止抓破引起感染。如果皮疹瘙痒明显,可以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

(二)药物治疗

1. 抗病毒药物: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但在发病早期(尤其是发病24 - 48小时内),可以使用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利巴韦林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减轻症状,缩短病程。但需要注意的是,利巴韦林有一定的副作用,如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使用时需要严格掌握剂量和疗程。

2. 对症治疗药物

- 退热药物:当患儿体温超过38.5℃时,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退热药物进行退热治疗。使用退热药物时要注意按说明书的剂量使用,避免过量使用。

- 止咳化痰药物:如果患儿有咳嗽、咳痰等症状,可以使用止咳化痰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如氨溴索口服液、小儿止咳糖浆等。

- 止惊药物:对于出现惊厥的患儿,需要及时使用止惊药物,如地西泮、苯巴比妥等。

(三)重症病例的治疗

1. 神经系统受累治疗

- 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积极给予甘露醇降颅压治疗,每次0.5 - 1.0g/kg,每4 - 8小时一次,20 - 30分钟快速静脉注射。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必要时加用呋塞米。

-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分2 - 5天给予。

- 糖皮质激素应用:病情危重者可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1 - 2mg/(kg·d);氢化可的松3 - 5mg/(kg·d);地塞米松0.2 - 0.5mg/(kg·d),病情稳定后,尽早减量或停用。个别病例进展快、病情凶险可考虑加大剂量,如在2 - 3天内给予甲泼尼龙10 - 20mg/(kg·d)(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g)或地塞米松0.5 - 1.0mg/(kg·d)。

- 其他:降温、镇静、止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密监护。

2. 呼吸、循环衰竭治疗

-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 确保两条静脉通道通畅,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 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建议小儿患者呼吸机初调参数:吸入氧浓度80% - 100%,PIP 20 - 30cmH₂O,PEEP 4 - 8cmH₂O,f 20 - 40次/分,潮气量6 - 8ml/kg左右。根据血气、X线胸片结果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 在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限制液体入量(有条件者根据中心静脉压、心功能、有创动脉压监测调整液量)

- 头肩抬高15° - 30°,保持中立位;留置胃管、导尿管

- 药物应用:根据血压、循环的变化可选用米力农、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药物;酌情应用利尿药物治疗。

- 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 监测血糖变化,严重高血糖时可应用胰岛素

- 抑制胃酸分泌:可应用胃黏膜保护剂及抑酸剂等。

- 继发感染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六、手足口病的预防

(一)个人卫生

1. 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等。

2. 家长和看护人员在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二)环境卫生

1. 保持家庭和托幼机构的环境卫生,定期对玩具、餐具、家具等进行消毒。

2. 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三)疫苗接种

目前,我国已经有针对肠道病毒71型(EV 71)的手足口病疫苗,该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由EV 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建议6月龄 - 5岁的儿童尽早接种手足口病疫苗。

(四)避免接触传染源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儿童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如超市、商场、游乐场等。如果身边有手足口病患者,要避免儿童与其接触。

七、结论

手足口病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家长和医护人员要充分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要加强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通过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疫苗接种等措施,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上一篇:长痘痘不能吃什么?这些食物要避开!
下一篇:长痘痘不能吃什么?这些食物要避开!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相关资讯
按科室疾病找医院 更多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