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医学上称为足癣,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皮肤疾病。它主要由真菌感染引起,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瘙痒、脱皮、水疱等不适症状,还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在众多治疗脚气的方法中,药物治疗是最为常用且有效的手段。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十种治疗脚气效果较好的药物,希望能帮助患者早日摆脱脚气的困扰。
一、脚气的成因与危害 (一)成因脚气的主要致病菌是皮肤癣菌,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这些真菌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当脚部长期处于闷热、不透气的状态时,就容易滋生真菌。此外,共用拖鞋、脚盆、毛巾等个人物品,也可能导致真菌的传播和感染。
(二)危害1. 影响生活质量:脚气引起的瘙痒、疼痛等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和日常生活,使患者感到烦躁不安。
2. 引发并发症:如果不及时治疗,脚气可能会引发丹毒、蜂窝织炎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影响身体健康。
3. 传染他人:脚气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容易传染给家人和朋友,给他人的健康带来威胁。
二、十大治疗脚气的药物 (一)达克宁(硝酸咪康唑乳膏)1. 成分与作用机制:主要成分是硝酸咪康唑,它能够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从而达到杀菌、抑菌的作用。
2. 适用症状:适用于由皮真菌、酵母菌及其他真菌引起的皮肤、指(趾)甲感染,如体股癣、手足癣、花斑癣、头癣、须癣、甲癣等。
3. 使用方法:外用,涂搽于洗净的患处,早晚各1次,症状消失后应继续用药10天,以防复发。
4. 注意事项: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如口、鼻等);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红肿等情况应停药,并将局部药物洗净,必要时向医师咨询。
(二)兰美抒(盐酸特比萘芬乳膏)1. 成分与作用机制:主要成分是盐酸特比萘芬,它是一种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的丙烯胺类药物,能特异地干扰真菌固醇的早期生物合成,高选择性地抑制真菌的角鲨烯环氧化酶,使真菌细胞膜形成过程中角鲨烯环氧化反应受阻,从而达到杀灭或抑制真菌的作用。
2. 适用症状:用于治疗手癣、足癣、体癣、股癣、花斑癣及皮肤念珠菌病等。
3. 使用方法:外用,一日1次,涂抹在洁净干燥的患处及其周围皮肤,并加以轻揉按摩,疗程1 - 2周。
4. 注意事项:仅供外用,避免误入眼内;不得用于皮肤破溃处;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三)联苯苄唑乳膏1. 成分与作用机制:主要成分是联苯苄唑,它是一种咪唑类抗真菌药,能够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对皮肤癣菌、念珠菌等有抗菌作用。
2. 适用症状: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真菌病,如手、足癣,体、股癣,花斑癣。
3. 使用方法:外用,一日1次,2 - 4周为一疗程。涂布患处并搓揉几分钟。
4. 注意事项: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如口、鼻等);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红肿等情况应停药,并将局部药物洗净,必要时向医师咨询。
(四)酮康唑乳膏1. 成分与作用机制:主要成分是酮康唑,它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而抑制其生长。
2. 适用症状:用于手癣、足癣、体癣、股癣及花斑癣及皮肤念珠菌病。
3. 使用方法:外用,取适量均匀涂擦患处,每日2 - 3次。
4. 注意事项:对本品过敏者禁用;避免接触眼睛;连续使用不能超过4周,面部、腋下、腹股沟及外阴等皮肤细薄处连续使用不能超过2周。
(五)足光散1. 成分与作用机制:主要成分有苦参、水杨酸、苯甲酸、硼酸等。苦参能清热燥湿、杀虫止痒;水杨酸具有角质溶解作用,能使角质层产生松解、脱落;苯甲酸和硼酸具有抗菌、防腐的作用。
2. 适用症状: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角化型手足癣及臭汗症。
3. 使用方法:外用,取药粉40克加沸水1000 - 1500毫升,或取药粉20克加沸水500 - 750毫升,搅拌,溶解,放温,趁热浸泡患处20 - 30分钟,一日1次,连续三日为一疗程。
4. 注意事项:本品为外用药,禁止内服;切勿接触眼睛、口腔等黏膜处;皮肤破溃处禁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六)珊瑚癣净1. 成分与作用机制:主要成分为复方珊瑚姜酊、水杨酸、甘油、醋酸等。珊瑚姜具有杀菌、止痒的作用;水杨酸能溶解角质,促进药物的吸收;甘油具有保湿作用,可防止皮肤干燥。
2. 适用症状:杀菌、止痒,用于脚癣(脚气)、手癣(鹅掌风)、指(趾)甲癣(灰指甲)等。
3. 使用方法:外用,取本品250毫升,置脚盆中,加入等量温水稀释后,将患脚浸泡30分钟即可。如未痊愈,可于20天后再浸泡一次。
4. 注意事项:外用药,切忌入口,严防触及眼、鼻、口腔等黏膜处;皮肤破损处慎用;本品对皮肤具有强烈渗透作用并能溶解皮肤角质,部分患者使用后有皮肤表皮脱落现象,不需其他治疗,一周后可停止脱落。
(七)伊曲康唑胶囊1. 成分与作用机制:主要成分是伊曲康唑,它是一种三唑类抗真菌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依赖的14α - 去甲基酶,使羊毛甾醇不能转化为麦角甾醇,导致真菌细胞膜合成受阻,从而发挥抗真菌作用。
2. 适用症状:适用于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花斑癣、皮肤真菌病、真菌性角膜炎和口腔念珠菌病等。对于严重的脚气患者,如伴有甲癣等情况,也可使用。
3. 使用方法:口服,为达到最佳吸收,伊曲康唑胶囊应餐后立即给药,胶囊必须整个吞服。具体剂量和疗程应根据病情遵医嘱。
4. 注意事项: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孕妇禁用;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停药。
(八)氟康唑胶囊1. 成分与作用机制:主要成分是氟康唑,它能够高度选择性地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 - 450甾醇C - 14α - 去甲基作用,使真菌内的14α - 甲基甾醇堆积,从而抑制真菌的生长。
2. 适用症状:用于治疗口咽部和食道念珠菌感染;播散性念珠菌病,包括腹膜炎、肺炎、尿路感染等;念珠菌外阴阴道炎等。也可用于治疗皮肤真菌病,如体癣、股癣、足癣等。
3. 使用方法:口服,成人播散性念珠菌病:首次剂量0.4g,以后一次0.2g,一日1次,至少4周,症状缓解后至少持续2周。治疗皮肤真菌病:一次0.15g,一周1次,或一次0.05g,一日1次,疗程一般为2 - 4周。
4. 注意事项:对氟康唑或其他三唑类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用药期间可能会出现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应密切关注。
(九)盐酸布替萘芬乳膏1. 成分与作用机制:主要成分是盐酸布替萘芬,它是一种新型的丙烯胺类抗真菌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的角鲨烯环氧化酶,阻止真菌细胞膜主要成分麦角甾醇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真菌作用。
2. 适用症状:主要用于由絮状癣菌、红色癣菌、须发癣菌及斑秃癣菌等引起的足趾癣、体癣、股癣的局部治疗。
3. 使用方法:外用,均匀涂于患处及周围皮肤,每日1次,疗程2 - 4周。
4. 注意事项:仅供外用,切忌口服;避免接触眼睛、鼻、口腔等黏膜处;如用药部位出现烧灼感、红肿等情况应停药,并将局部药物洗净,必要时向医师咨询。
(十)克霉唑乳膏1. 成分与作用机制:主要成分是克霉唑,它能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以及影响其代谢过程,对浅部、深部多种真菌有抗菌作用。
2. 适用症状:用于体癣、股癣、手癣、足癣、花斑癣、头癣、以及念珠菌性甲沟炎和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
3. 使用方法:外用,涂于洗净患处,一日2 - 3次。
4. 注意事项: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如口、鼻等);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红肿等情况应停药,并将局部药物洗净,必要时向医师咨询;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无性生活史的女性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三、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一)坚持用药治疗脚气需要一定的疗程,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坚持用药,即使症状消失后,也应继续用药一段时间,以确保彻底杀灭真菌,防止复发。
(二)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脚部清洁干燥,勤换鞋袜,选择透气性好的鞋子和袜子。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脚盆、毛巾等个人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三)合理选择药物不同类型的脚气症状可能需要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例如,水疱型脚气可选择刺激性小的溶液或乳膏;糜烂型脚气应先使用温和的药物,待创面干燥后再使用抗真菌药物;角化型脚气则需要选择具有角质剥脱作用的药物。
(四)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在使用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密切观察自身的反应,如出现皮肤过敏、瘙痒加重、红肿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四、其他辅助治疗方法 (一)饮食调理多吃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瘦肉、豆类等,有助于维持皮肤的健康。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等,以免加重脚气症状。
(二)足部护理定期修剪指甲,避免指甲过长滋生细菌。可以使用足部护理产品,如足部磨砂膏、足部保湿霜等,保持足部皮肤的光滑和湿润。
(三)中药泡脚一些中药具有杀菌、止痒的作用,如苦参、黄柏、蛇床子等。将这些中药煮水后泡脚,也可以起到辅助治疗脚气的作用。
五、总结脚气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通过合理选择药物,并结合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辅助治疗方法,大多数患者都可以有效地治疗脚气。在选择药物时,患者应根据自身的症状和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同时,要坚持治疗,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希望本文介绍的十大治疗脚气的药物能为患者提供一些帮助,让大家早日摆脱脚气的困扰,拥有健康的双脚。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