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库
全站导航
查找疾病
热门疾病

按科室找

按部位找

按拼音找

找医院

找医生

疾病库首页 > 疾病文章 > 立秋之后感冒,究竟是风热还是风寒?
预约挂号 广告X

立秋之后感冒,究竟是风热还是风寒?

发布时间:2025-09-28 04:51:31
家庭医生在线疾病查询
举报/反馈
一、立秋节气的特点及感冒情况概述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13 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开始。然而,立秋并不意味着酷热天气就此结束,此时大部分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秋老虎”的余威尚存,天气往往呈现出白天炎热、早晚凉爽的特点,昼夜温差逐渐加大。这种特殊的气候条件使得人体在适应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健康问题,感冒便是立秋之后较为常见的病症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身边很多人在立秋之后患上感冒。有的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而有的则表现为怕冷、流清涕等不同情况。那么,这些感冒到底是风热感冒还是风寒感冒呢?要准确判断,我们需要先了解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的各自特点。

二、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的概念及传统认知 (一)风热感冒

风热感冒是外感风热所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中医认为,风热之邪侵袭人体,首先犯肺,导致肺卫功能失调。在传统认知中,风热感冒多发生于温暖多风的春季,但在立秋之后,由于天气依然炎热,再加上人体在暑热之后正气有所损耗,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受到风热之邪的侵袭。

(二)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则是因人体劳累过度,再加上吹风受凉,风寒之邪侵袭肌表而引发。风寒之邪束表,卫阳被遏,导致肺气失宣。通常在秋冬季节,天气寒冷时较为常见,但立秋之后,早晚温差大,如果不注意增减衣物,夜间睡眠时着凉,也可能引发风寒感冒。

三、立秋之后风热感冒的表现、成因及治疗 (一)临床表现

1. 症状特征

- 发热:患者体温一般较高,可达到 38℃甚至更高,发热时往往伴有明显的燥热感,自觉身体发烫,面红目赤。

- 咽痛:咽喉红肿疼痛较为突出,吞咽时疼痛加剧,严重时甚至会影响进食和说话。

- 咳嗽:咳嗽频繁,痰液通常为黄色黏稠状,不易咳出。

- 其他症状:还可能出现流黄涕、口渴喜冷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脉浮数等症状。

2. 典型病例分析

例如,李先生在立秋后一周,白天天气炎热,他在户外活动后大量出汗,回到家中便对着空调直吹。当晚就感觉身体不适,第二天出现发热,体温达到 38.5℃,咽喉疼痛难忍,咳嗽时咳出黄色黏痰,流黄涕。经医生诊断为风热感冒。

(二)成因分析

1. 气候因素

立秋之后,虽然已进入秋季,但气温仍然较高,空气中的热气和湿气较重。此时,如果人体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如在户外暴晒、在闷热的室内工作等,就容易感受风热之邪。而且,秋季气候干燥,风热之邪容易与燥邪相结合,加重病情。

2. 生活习惯因素

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导致风热感冒的重要原因。比如,过度食用辛辣、油腻、温热的食物,会使体内积热,增加患风热感冒的几率。此外,熬夜、过度劳累等会使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到风热之邪的侵袭。像一些年轻人在立秋后依然经常熬夜玩游戏、吃烧烤,就很容易引发风热感冒。

(三)治疗方法

1. 中药治疗

常用的方剂有银翘散、桑菊饮等。银翘散具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的功效,主要药物有金银花、连翘、薄荷、桔梗等。桑菊饮则侧重于疏风清热、宣肺止咳,药物包括桑叶、菊花、杏仁、桔梗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加减用药。

2. 饮食调理

患者应多喝水,多吃一些具有清热降火作用的食物,如绿豆汤、苦瓜、梨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温热的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羊肉等,以免加重体内的热邪。

3. 生活注意事项

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室内要保持通风良好,但避免直接吹风。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四、立秋之后风寒感冒的表现、成因及治疗 (一)临床表现

1. 症状特征

- 怕冷:患者自觉怕冷明显,即使添加衣物、盖上厚被子也难以缓解寒冷感。

- 发热:一般发热较轻,体温多在 38℃以下,甚至有些患者可能不发热。

- 流清涕:鼻涕为清晰透明状,量较多。

- 咳嗽:咳嗽声重,痰液多为白色稀薄状。

- 其他症状:还可能伴有头痛、身痛、无汗、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等症状。

2. 典型病例分析

王女士在立秋后,早晚气温较低,但她没有及时增添衣物。有一天晚上睡觉时,窗户开得较大,夜间受凉。第二天早上就出现了怕冷、流清涕、轻微咳嗽、头痛等症状,经诊断为风寒感冒。

(二)成因分析

1. 气候因素

立秋之后,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早晚气温明显降低。如果人们没有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尤其是在夜间睡眠时,很容易受到风寒之邪的侵袭。而且,秋季的风多为凉风,当人体毛孔处于开放状态时,风寒之邪更容易乘虚而入。

2. 生活习惯因素

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增加患风寒感冒的风险。比如,在运动后大量出汗,没有及时更换衣物,就容易使风寒之邪侵袭人体。另外,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里,室内外温差过大,也会使人体的调节功能失调,从而引发风寒感冒。

(三)治疗方法

1. 中药治疗

常用的方剂有麻黄汤、桂枝汤等。麻黄汤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适用于风寒感冒表实证,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等症状。桂枝汤则调和营卫、解肌发表,适用于风寒感冒表虚证,有汗出、恶风等症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辩证用药。

2. 饮食调理

患者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辛温解表作用的食物,如生姜、葱白、紫苏等。可以用生姜、葱白煮水饮用,有助于发散风寒。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如冷饮、生鱼片等,以免加重体内的寒邪。

3. 生活注意事项

要注意保暖,及时增添衣物,尤其是在早晚气温较低的时候。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利于恢复正气。同时,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和再次受寒。

五、立秋之后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的鉴别要点 (一)从症状上鉴别

1. 发热情况

风热感冒发热较高,体温上升较快,患者自觉燥热明显;而风寒感冒发热一般较轻,体温上升相对较缓,且以怕冷为主。

2. 鼻涕和痰液

风热感冒患者流黄涕,痰液为黄色黏稠状;风寒感冒患者则流清涕,痰液为白色稀薄状。

3. 咽喉症状

风热感冒患者咽喉红肿疼痛较为突出;风寒感冒患者咽喉疼痛相对较轻,甚至可能没有明显的咽喉症状。

(二)从脉象和舌苔上鉴别

1. 脉象

风热感冒患者的脉象多为浮数,即脉搏跳动较快且轻取即得;风寒感冒患者的脉象多为浮紧,脉搏跳动较有力且紧张度较高。

2. 舌苔

风热感冒患者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风寒感冒患者舌苔薄白而润。

(三)从诱发因素上鉴别

如果是在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后吹风或食用过多温热食物后发病,多考虑为风热感冒;而如果是在受凉、夜间睡眠时受寒、气温骤降时发病,则更可能是风寒感冒。

六、立秋之后预防感冒的综合措施 (一)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立秋之后,昼夜温差大,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根据气温及时增减衣物。早晚气温较低时,要穿上长袖衣物,避免受凉;中午气温较高时,可以适当减少衣物,但也不要过度贪凉。

(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1. 合理饮食

饮食要均衡,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胡萝卜、菠菜、苹果、橙子等,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身体免疫力。避免食用过多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保持脾胃功能的正常。

2. 充足睡眠

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成年人应保证 7 - 8 小时的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恢复体力和提高免疫力,使身体能够更好地抵御外邪的侵袭。

3. 适度运动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跑步、游泳、瑜伽等,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运动后要及时更换衣物,防止出汗后受凉。

(三)改善生活环境

1. 保持室内通风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是在使用空调的房间,更要注意通风换气,以减少空气中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2. 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减少病毒的传播途径。在公共场所,如商场、公交车等,要尽量佩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七、特殊人群在立秋之后感冒的特点及应对 (一)儿童

1. 特点

儿童的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在立秋之后更容易患感冒。而且儿童感冒后症状变化较快,可能会迅速出现高热、咳嗽加重等情况。此外,儿童往往不会准确表达自己的不适,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2. 应对措施

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有感冒症状,如发热、流涕、咳嗽等,要及时就医。在治疗方面,要选择适合儿童的药物,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同时,要注意儿童的饮食和休息,多给孩子喝温水,保证充足的睡眠。

(二)老年人

1. 特点

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正气不足,抵抗力较弱。立秋之后患感冒后,病情可能较为复杂,容易合并其他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心脏病等。而且老年人的恢复时间相对较长,预后可能较差。

2. 应对措施

老年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如果患了感冒,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在治疗过程中,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用药。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适当进行一些温和的运动,如散步、八段锦等,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三)孕妇

1. 特点

孕妇在孕期身体处于特殊状态,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立秋之后患感冒,用药需要特别谨慎,因为很多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孕妇感冒后,身体的不适可能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2. 应对措施

孕妇要注意预防感冒,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如果不慎患了感冒,症状较轻时,可以先采用食疗的方法,如喝生姜红糖水、冰糖雪梨水等。如果症状较重,一定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八、结语

立秋之后感冒是风热还是风寒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准确鉴别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对于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无论是风热感冒还是风寒感冒,都要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同时,在立秋之后,我们要注意气候变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预防感冒的发生,以健康的身体迎接秋季的到来。

上一篇:揭秘非经期出血的6个原因
下一篇:甲亢饮食禁忌大揭秘:最全攻略助你科学饮食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相关资讯
按科室疾病找医院 更多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