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库
全站导航
查找疾病
热门疾病

按科室找

按部位找

按拼音找

找医院

找医生

疾病库首页 > 疾病文章 > 小儿推拿退烧的手法全解析
预约挂号 广告X

小儿推拿退烧的手法全解析

发布时间:2025-10-04 01:13:31
家庭医生在线疾病查询
举报/反馈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烧是常见的症状之一。当孩子发烧时,家长们往往会心急如焚。除了药物治疗外,小儿推拿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退烧方法,正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关注。小儿推拿是建立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小儿推拿退烧的手法。

小儿发烧的原因及危害

在了解小儿推拿退烧手法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小儿发烧的原因。小儿发烧的原因主要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感染性原因是最为常见的,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等。例如,感冒、流感多由病毒感染引起;肺炎、扁桃体炎等可能是细菌感染所致。非感染性原因则包括中暑、脱水、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发烧虽然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如果体温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危害。持续高烧可能会导致孩子惊厥、脱水、代谢紊乱等,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因此,及时有效地控制体温非常重要。

小儿推拿退烧的原理

小儿推拿退烧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小儿身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散热退烧的目的。人体的经络系统就像一张纵横交错的网络,连接着各个脏腑和器官。当孩子发烧时,通过推拿特定的穴位,可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流通,使体内的热量得以散发。同时,推拿还可以调节小儿的免疫系统,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帮助孩子更快地恢复健康。

常用的小儿推拿退烧手法

开天门

1. 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2. 操作方法:用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开天门,又称推攒竹。推50 - 100次。

3. 作用:醒脑、镇惊、安神、发汗解表、开窍。对于小儿外感发热,开天门可以帮助打开毛孔,促进汗液排出,从而达到散热退烧的效果。

4. 操作技巧:操作时,手法要轻柔,力度适中,频率均匀。拇指推动的速度不宜过快,以免损伤孩子的皮肤。

推坎宫

1. 位置: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

2. 操作方法:用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又称分头阴阳。推50 - 100次。

3. 作用: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在小儿发烧时,推坎宫可以缓解头痛、头晕等症状,同时也有助于发散体表的邪气。

4. 操作技巧:操作时,拇指要紧贴孩子的皮肤,力度适中,从眉心向眉梢缓慢推动。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擦伤孩子的皮肤。

揉太阳

1.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2. 操作方法:用中指指端揉该穴,称揉太阳。揉50 - 100次。

3. 作用: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对于小儿外感发热、头痛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4. 操作技巧:揉动时,手指要轻柔地在穴位上做环形转动,频率不宜过快。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耐受程度适当调整力度。

清肺经

1. 位置:无名指末节螺纹面。

2. 操作方法: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推100 - 300次。

3. 作用:宣肺清热,疏风解表,止咳化痰。肺主皮毛,与外界相通,当孩子外感发热时,通过清肺经可以清除肺部的邪气,促进肺气的宣发,从而达到退烧的目的。

4. 操作技巧:操作时,要沿着手指的螺纹面从指根向指尖直推,力度要均匀,频率适中。注意不要推反方向,否则可能会影响效果。

清天河水

1. 位置:在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

2. 操作方法: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称清天河水。推100 - 300次。

3. 作用:清热解表,泻火除烦。清天河水是小儿推拿中常用的退烧手法之一,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都有较好的效果。它可以调节小儿体内的阴阳平衡,清除内热,使体温下降。

4. 操作技巧:操作时,手指要紧贴孩子的皮肤,从腕横纹向肘横纹快速推动。推动的过程中,要保持一定的力度和频率,以孩子皮肤微微发红为宜。

推六腑

1. 位置:在前臂尺侧(小指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

2. 操作方法:用拇指面或食、中二指面自肘推向腕,称推六腑。推100 - 300次。

3. 作用:清热、凉血、解毒。推六腑主要用于实热证引起的高烧不退、烦渴、惊风等症状。它可以清除体内的热毒,降低体温。

4. 操作技巧:操作时,要从肘关节向腕关节直推,力度要适中,频率较快。推六腑的时间可以根据孩子的体温和病情适当调整。

揉涌泉

1. 位置:在足底前1/3与后2/3交界处的凹陷中。

2. 操作方法:用拇指端按揉该穴,称揉涌泉。揉100 - 150次。

3. 作用:滋阴退热,引火归元,止吐止泻。对于小儿发热伴有阴虚症状,如手足心热、口干咽燥等,揉涌泉可以起到滋阴降火的作用,帮助降低体温。

4. 操作技巧:按揉时,拇指要在穴位上做环形转动,力度要适中,以孩子感觉酸胀为宜。可以边揉边询问孩子的感受,根据孩子的反应调整力度。

小儿推拿退烧的注意事项

1. 环境适宜:推拿时,要选择安静、温暖、舒适的环境,避免孩子着凉。室内温度最好保持在25 - 28℃左右。

2. 手法正确:在进行小儿推拿时,要掌握正确的手法和力度。手法要轻柔、均匀、持久,避免用力过猛损伤孩子的皮肤和肌肉。如果自己不确定手法是否正确,可以先向专业的推拿医生学习。

3. 注意观察:在推拿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出现哭闹不止、皮肤发红、疼痛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推拿,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4. 结合饮食和休息:小儿推拿退烧只是一种辅助治疗方法,还需要结合合理的饮食和充足的休息。让孩子多喝水,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恢复。

5. 病情严重及时就医:如果孩子的体温持续不退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呼吸急促、抽搐、呕吐等,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不同类型发热的推拿方案

外感发热

外感发热是小儿最常见的发热类型,多由外感风寒或风热引起。

1. 风寒发热:除了上述的基本手法外,还可以加用揉外劳宫。外劳宫位于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用拇指或中指揉外劳宫100 - 150次,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有助于驱散风寒之邪。

2. 风热发热:可加用推脊。用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脊柱,从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推100 - 300次。推脊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对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有较好的效果。

内伤发热

内伤发热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引起。

1. 阴虚发热:除基本手法外,可加用揉二人上马。二人上马位于手背无名指及小指掌指关节后凹陷中。用拇指端揉二人上马100 - 150次,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对于阴虚发热有一定的疗效。

2. 食积发热:可加用清脾胃。脾经位于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胃经位于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用拇指自指根向指尖直推为清脾胃,推100 - 300次。清脾胃可以消食导滞,清除体内的积食,从而缓解食积发热的症状。

小儿推拿退烧的效果评估

在进行小儿推拿退烧后,要及时评估效果。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体温变化、精神状态、出汗情况等方面来判断。如果孩子的体温逐渐下降,精神状态好转,有微微出汗,说明推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如果推拿后体温没有明显变化或继续升高,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就医。

总之,小儿推拿退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退烧方法,但需要家长掌握正确的手法和注意事项。在孩子发烧时,可以先尝试用小儿推拿的方法进行处理,如果病情严重或持续不缓解,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学会一些简单的小儿推拿手法,在孩子生病时能够及时给予关爱和帮助。

上一篇:一起聊聊打美白针的那些事儿
下一篇:一起聊聊打美白针的那些事儿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相关资讯
按科室疾病找医院 更多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