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库
全站导航
查找疾病
热门疾病

按科室找

按部位找

按拼音找

找医院

找医生

疾病库首页 > 疾病文章 > 探寻手足口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预约挂号 广告X

探寻手足口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发布时间:2025-10-12 02:51:31
家庭医生在线疾病查询
举报/反馈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近年来,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了解手足口病的最佳治疗方法,对于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以及目前临床上的最佳治疗方法。

二、手足口病的概述

(一)定义与症状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该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少数患儿可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可导致死亡。

(二)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患儿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在发病1 - 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 - 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三)流行特点

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一般5 - 7月为发病高峰。托幼机构等易感人群集中单位可发生暴发。

三、手足口病的诊断

(一)临床诊断

1. 普通病例: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2. 重症病例: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 - 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二)实验室诊断

1.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病情危重者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

2. 血生化检查:部分病例可有轻度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 - MB)升高,病情危重者可有肌钙蛋白(cTnI)、血糖升高。C反应蛋白(CRP)一般不升高。乳酸水平升高。

3. 病原学检查:肠道病毒(Cox A16、EV 71等)特异性核酸阳性或分离到肠道病毒。咽、气道分泌物、疱疹液、粪便阳性率较高。

4. 血清学检查: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 A16、EV 71等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四、手足口病的治疗原则

手足口病的治疗原则主要为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普通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治疗,注意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重症病例需要及时住院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防治并发症。

五、手足口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一)一般治疗

1. 隔离休息:一旦确诊手足口病,患儿应及时隔离,避免交叉感染。一般需要隔离2周左右,直到体温正常、皮疹消退及水疱结痂。同时,患儿要注意休息,减少体力消耗,促进身体恢复。

2. 饮食调整:给予患儿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米粥、果汁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过烫的食物,以免刺激口腔疱疹,加重疼痛。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

3. 口腔护理:注意口腔卫生,饭后用温水或淡盐水漱口,以减少细菌滋生。对于口腔疱疹疼痛明显的患儿,可在进食前用利多卡因凝胶或苯佐卡因凝胶涂抹口腔,缓解疼痛。

4. 皮肤护理: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勤换衣服,避免搔抓皮疹,防止抓破继发感染。如果疱疹破裂,可涂以碘伏等消毒剂。

(二)药物治疗

1. 抗病毒药物: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但对于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的患儿,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可抑制多种RNA和DNA病毒的复制。一般采用口服或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疗程为3 - 7天。但需要注意的是,利巴韦林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贫血、乏力等,使用时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不良反应。

2. 清热解毒的中药:中医在治疗手足口病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具有抗病毒、抗炎的作用。常用的中成药有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抗病毒口服液等。这些中药可以减轻患儿的症状,缩短病程。

3. 对症治疗药物

- 退热药物:当患儿体温超过38.5℃,或因发热引起明显不适时,可给予退热药物治疗。常用的退热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按照患儿的年龄和体重给予适当的剂量。

- 止咳化痰药物:如果患儿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可给予止咳化痰药物,如氨溴索口服液、小儿止咳糖浆等,以缓解症状。

(三)重症病例的治疗

1. 神经系统受累的治疗

- 控制颅内高压:给予甘露醇等脱水剂,降低颅内压。一般根据患儿的病情和体重调整剂量,每4 - 8小时一次。

-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早期应用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中和病毒,减轻炎症反应。一般剂量为1 - 2g/kg,分1 - 2天静脉滴注。

- 糖皮质激素:对于病情进展迅速、有脑疝形成风险的患儿,可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如甲基泼尼松龙、地塞米松等。但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避免长期大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2. 呼吸、循环衰竭的治疗

-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 维持循环稳定:监测患儿的心率、血压、尿量等生命体征,根据病情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维持血压稳定。同时,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四)康复治疗

对于手足口病后留有后遗症的患儿,如肢体运动障碍、智力发育迟缓等,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以促进患儿的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六、手足口病治疗的注意事项

(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在治疗过程中,家长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体温、精神状态、呼吸、心率等。如果患儿出现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呕吐、肢体抖动、呼吸急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警惕重症病例的发生。

(二)遵医嘱用药

家长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给患儿用药,不要自行增减药物剂量或停药。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

(三)做好家庭护理

家庭护理对于手足口病患儿的康复非常重要。家长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给患儿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鼓励患儿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七、手足口病的预防

(一)个人卫生

1. 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

2. 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3. 避免与手足口病患者密切接触。

(二)环境卫生

1. 保持家庭和托幼机构的环境卫生,定期对玩具、餐具、家具等进行消毒。

2. 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三)疫苗接种

目前,我国已经有针对肠道病毒71型(EV 71)的手足口病疫苗,可有效预防EV 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及其相关并发症。建议6月龄 - 5岁的儿童尽早接种疫苗。

八、结论

手足口病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于手足口病患儿,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儿的病情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重症病例的治疗和康复治疗等。同时,要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家庭护理和预防工作,以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相信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对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会更加完善,为患儿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上一篇:掉头发严重怎么办?这些解决办法你知道吗
下一篇:掉头发严重怎么办?这些解决办法你知道吗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相关资讯
按科室疾病找医院 更多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